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剑 《内江科技》2010,31(7):45-45,86
岩心饱和度室内分析结果是评价储层水淹状况的重要数据,而实测取心井岩样的油水饱和度常常偏离地层孔隙中的真实油水饱和度。分析了含水饱和度测量值的影响因素,以胜利油区某取心井为例,通过室内实验模拟降压脱气过程,研究了降压脱气对含水饱和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岩样的原始含水饱和度和溶解气油比决定降压脱气造成的含水饱和度损失,根据物理模拟实验得到的脱气前后岩样含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可以校正实测岩样含水饱和度,使其更接近实际地层中的真实含水饱和度。  相似文献   

2.
廖茂林  雷占祥  赵辉  李颖  张琳 《科技通报》2019,35(3):45-51,78
针对目前高含水期强边底水油藏注采液量优化是以人工设定方案,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优选出的方案不一定是最佳方案等问题,基于井间连通性计算模型,建立注采液量优化数学模型,以经济净现值NPV作为目标函数,结合油田实际制定相应约束条件,运用收敛性很好的GSPSA算法进行优化计算,能够自动进行注采液量优化,极大节省生产优化时间。国外实际油田应用表明,示踪剂试验验证该模型可靠性较好,生产优化目标函数收敛,区块优化的注采液量达到了很好的控水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雪松 《内江科技》2013,34(5):79+185
为了预防含边、底水气藏在开发生产的过程中,由于水侵导致井筒附近含水饱和度的上升而引起气井生产气液比下降,携液能力降低,气井积液并停喷,必须确定气井在停喷时井筒周围的临界含水饱和度。通过对凝析气藏积液和停喷井的分析,利用节点分析的基本原理,计算气井在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流入、流出动态曲线来找寻气井携液量和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并回归方程预测气井自喷生产时井筒周围的临界含水饱和度。对凝析气田排水采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由于储层受岩性、物性及孔隙结构等多种变化因素的影响,会表现出复杂的岩性或电性变化规律,增加了流体在储层孔隙中渗流的复杂性,本文探讨了该类型储层岩电参数的变化规律,根据对具体的储层岩电参数的研究,进行含水饱和度的计算。结合实际的井资料用两种方法计算了储层的含水饱和度,得出用西门度模型来计算饱和度是用于该地区储层的最优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波传播的观点 ,将流动工况视为连续波与动力波相互作用在特定流动条件下的非线性解 ,尝试提出了两相流分析的一种新思路 .从一维气液两相流守恒方程出发 ,应用气液两相流漂移流模型 ,推导了空泡率双曲型守恒方程 ,用特征线法数值求解气液两相流空泡率分布的传播过程 ,对传播稳定性和流型转变进行讨论 .数值分析表明 ,低空泡率时发生流型转变的位置相对于两相流平均速度将向下游蔓延 ;而高空泡率时则相对地向上游蔓延 ;空泡率很高时空泡率分布传播过程中将不会出现流型转变 .计算表明 :流型转变起始点的空泡率为 0 2 7,空泡率达到 0 5 8时流型转变终止 ;这与文献报告的气液两相流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原始含油饱和度是油田开发中后期水淹层评价和油藏开发调整方案编制的重要参数。以油气运移成藏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研究区不同物性储层的毛管压力曲线特征,明确了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的高低主要受孔隙结构和油柱高度两方面的影响;在储层分类前提下采用归一化含水饱和度参数与J函数拟合的方法建立了一套综合考虑储层物性和油柱高度的原始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实测井的水淹层段进行计算,其结果与岩心分析值吻合良好,绝对误差在±5%之间;并且结合该参数,利用"Soy-So双饱和度法"进行A油田的水淹层解释,解释结论与油井实际初产情况吻合,方法的适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受海上注水成本高和早期落后开发理念影响,胜利海上埕岛油田经历多年弱注强采后,部分层系出现地层压力快速下降,储层脱气严重导致液量快速下降的新问题,于是提出水井先提高注水量恢复地层压力、油井再提液的高效开发思路。本文提出以油藏出现非达西流为油藏有效注采比上限,首次采用基于示踪剂技术的油藏流线数值模拟参数快速优化方法,节省参数优化时间,研究最佳油井提液层系组合形式,优化适合海上油藏中高含水期的注采参数。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是针对高含水、高产液、高液面井治理难度大的现状,通过以采定注的方式,在7口注水井上(其井组连通油井的综合含水较高)采取了水井单层与分层调整的方法,合理调整井组注水量的实验。通过措施跟踪,我们从受效油井的能耗、产量、负荷变化等情况作出对比,得出通过以采定注对三高井的治理,可以实现降液不降油,稳油控水及减少无效水循环、节约成本的目的,同时也使油水井的注采关系更为协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胜利油区高含水油田多口检查井测试和研究,阐述了高含水期水淹和强水淹区块油水饱和度分析结果的特征和规律,主力和非主力油层驱油过程中水饱和度的差别;应用最基本的饱和度数据判断高含水期水淹、强水淹地层、注水驱油效果、优势渗流通道位置,为正确利用油水饱和度数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渤海某油田密闭取心井B储层岩心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新的油水饱和度校正方法,通过考虑矫正测试方法、电解法测量水量、乙醇萃取法的影响、降压脱气、孔隙压实等因素的影响,开展室内油水饱和度校正的物理模拟实验,系统研究了轻质油密闭取心饱和度校正,矫正获得的渤海油田B井密闭取芯饱和度测试结果与测井解释成果对比分析表明,此方法计算得到的含水饱和度与生产动态相吻合,有助于轻质油藏水淹层的判断和开发策略的制定。  相似文献   

11.
樊31北块属于特低渗透砂岩油藏,由于渗透率特低,成藏过程中,油不足以使水完全驱替,开发初期油层含水差异性大,一投产即含水,甚至高含水.为了研究造成这些现象的成因机理,应用储层毛细管压力分析与相对渗透率曲线结合法研究了樊31北块含水饱和度分布状况;通过核磁共振测井分析法回归了可动水饱和度和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公式,研究了樊31北块油井初期含水与含水饱和度、可动水饱和度的关系,为井网的优化部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草4块Es2-3单元是具有较强边底水的稠油油藏,该单元采用蒸汽吞吐热采与冷采两种方式开采,具有良好的水驱油条件。但是在开采过程中容易受水侵影响,含水上升率和产量递减加大,降低了采油速度和采收率,影响了开发效果。为此,在深化该单元油藏特征和开发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提液依据,对吞吐降压开采的边底水油藏的水侵,采取提控液、堵调、增加注汽井点三种措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制定合理生产压差,降低边底水推进速度,提高无水产油量,延缓见水期含水上升速度,延长生产周期,从而获得较高的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特低渗油藏的产能预测,必须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渗透率变异系数及地层原油脱气对产能的影响;结合前人对低渗储层渗流特性的研究~([3-5]),并结合实例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产能随启动压力梯度和渗透率变异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启动压力梯度的大小并不影响IPR曲线的形状,而是使曲线发生平移;渗透率变异系数的增大,使IPR曲线变得更加弯曲;井底流压相同,启动压力梯度及渗透率变异系数越大,产能越低;随井底流压降低,地层原油脱气形成油、气两相流,降低了原油的流动效率,产量出现最大值后降低。  相似文献   

14.
对于高孔中渗的常规稠油出砂油藏,当两套井冈合采,由于储层物性、流体性质的影响,高渗透层的井容易受到注水效果,液量高,含水高,水淹严重;低渗透层的井见不到注水效果,液量低,液面深。随着井网的不完善,区块地层压力下降快,原油脱气严重,制约油井产量得不到正常发挥,产量递脚陕。本文提出了科学划分开发层系,优化井网结构,减缓油井水淹的速度,保持油藏的地层能量,使出砂油藏能持续稳定开发。  相似文献   

15.
彭利 《内江科技》2013,(6):133-134,145
南断块经过长期的注水开发后,目前已进入了高含水开发期,主力砂体水淹严重,注采井网破坏严重,水驱控制程度低。综合分析油藏潜力认为潜31层系有注采调整潜力;潜32层系有细分层系及提液潜力。利用数值模拟并结合油藏特点制定了合理的细分层系及提液的技术政策。南断块细分方案是潜31层系不变,潜32层系细分为潜321+2及潜323-6两个;潜321+2及潜323-6的单井合理排液量为95t/d及65t/d,合理注采比为0.8~0.9。潜32油组的两个层系共部署油井9口,2口水井,老井利用转注2口。成果应用于矿场,单元生产指标变好,单元日产油量及含水稳定。  相似文献   

16.
油井生产中,当压力低于饱和压力后,原油会在地层脱气,井筒附近形成三相流,影响油井产量。本文根据渗流力学理论,针对大多数油井在生产过程中,只是在井底附近局部脱气,而在远离油井的较大区域内尚未形成脱气的情形,建立了油井脱气半径及产能计算公式,重点分析了井底流动压力降低对油井脱气半径以及油井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井井底流动压力低于饱和压力后,井底附近会形成脱气区域,并随井底流动压力的降低,其脱气半径将逐渐增大;采用文中建立脱气条件下油井产能计算公式能够准确反映脱气对油井产能的影响,弥补传统达西公式在脱气条件下计算油井产能的不足,为油井进行放大生产压差生产时合理产能的确定提供可靠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军全  焦积田  于秀英 《内江科技》2008,29(2):134-134,184
化子坪为典型的特低渗油田,主要开发层位长2、长6层不仅存在因储层岩性变化而形成的低阻油层,而且也存在因储层岩性变化而形成的高阻油水层,因此准确解释这类储层含水饱和度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提出影响含水饱和度的综合因素并进行分析,推导出确定长2、6储层含水饱和度的公式,为识别油水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气体钻井钻遇地层出水条件下,地层水将在毛管力作用下侵入上部泥页岩地层,并在地层内形成一个气水两相分布地带,针对地层水侵入规律的研究,对研究泥页岩井壁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数值模拟对其进行研究,通过建立气水两相渗流模型模拟该条件下的水侵过程,可得到水侵范围内含水饱和度和孔隙压力的分布,并由计算结果进一步可得到水侵深度与时间的关系;采用实验设备在模拟地层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对其进行实验研究,可得到岩心中的水侵深度与时间的关系,并与模拟结果对比验证,表明模拟结果能对气体钻井钻遇地层出水条件下泥页岩的水侵规律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19.
<正>大王北油田大37块位于车镇凹陷大王北洼陷,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目前已进入油田开采的中高含水期,含水上升快,如何有效地稳油控水开采成为该区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大37块的含水上升特点,提出了以下几种策略:(1)加强注采管理;(2)完善注采井网;(3)补孔非主力层;(4)储层改造;(5)调节油井产液剖面和水井吸水剖面;(6)加大分注力度。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真空脱气方法存在不少问题,通过叙述振荡脱气的原理,计算公式、最佳操作条件,重现性和准确性及振荡脱气实际应用的情况,说明振荡脱气技术可作为目前解决油色谱检测中脱气问题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