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0 毫秒
1.
溯自汉代篆书演变为隶书,大行于世以后,乃又有草书,解散隶体,以趋简易,惟隶书笔法之波碟依旧。因可施于章奏,故有章草之名。魏晋以后,书体又有变易,隶书去其波碟,又略变其笔画而为真书,后世谓之楷书;草书则走笔流转圆浑,既无波碟,又渐去隶书原形,如晋宋人所书,世称为今草。下至唐代,乃又有大草出现,曲折缭绕,粗具字形而已。至于章草,则书之者日稀。迨至宋  相似文献   

2.
正隶书是篆书演变而来的一种书体,既是篆书的快写,又是楷书、行书、草书的源头。其笔法、结字、章法相对其他书体来说比较严谨、简易,能使初学者更容易走进书法的世界。掌握好隶书这种书体,对将来进一步学习书法很有帮助。笔法。隶书改变了篆书(尤其是小篆)笔法单一少变的状况,使线条的粗细、方圆、曲直有了变化,而且笔锋的提按动作加大,形成了代表性的笔画"蚕头燕尾"及收笔处明显的"左波右磔",因此增加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两个时期代表人物的行草书代表作品的用笔的中、侧、藏、露、行笔速度、结字等笔法特点上进行比较,使我们习书者更进一步了解了对书法传统学习的重点,以及变革风格的核心是笔法的转变,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隶书在诸体中处于文字发展演变及笔法创变的枢纽地位,上溯于篆,下启真行草。隶书变于先秦,而烂漫于秦汉,至有清而复兴。于秦汉铭刻探究体式,于简帛寻求笔法,系统梳理秦汉,为今天的创作提供源泉,是为正路。  相似文献   

5.
正俞标淡书友的草书作品率性洒脱,开张豪放,点画迅捷。草书往往书写节奏快,字形变化丰富,对书家笔墨技法和草法的熟练程度具有较高要求。由此作笔法可知,作者对毛主席草书风格有所借鉴,用笔和结字均显露出毛体草书特征。不足之处在于,用笔迅捷有余而沉稳不足,点画质量尚需提高。  相似文献   

6.
草书是书法艺术创伤中最具抒情写意意味的一种书写形态,字守中线是草书创作中单体结构或行气得以表现的基础,也是草书作品形散而神不 散的重要因素,通过字守中线法则的运用,草书的节奏、气韵得以产生;通过字守中线法则的运用,草书艺术的精神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7.
苏轼的草书思想,既有对魏晋和唐代草书的反观和思考,又有宋代历史张时代思潮听影响,加之其对草书深刻听体验和感悟,故而在中国书法理论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自出新意:草书的生命;技道两进:草书的境界;散淡闲适:草书的心态。苏轼的草书思想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8.
在三国儒运衰微、西晋复振、东晋玄儒消长的过程中,宣扬王权一统、四海归一仍是此间重要的文人心态和文学命题;魏晋咏物赋具有鲜明的儒家"比德"观的痕迹,而其篇幅容量和表现技法又有着异于汉赋的细入、周密、采缛等特点。此外,魏晋的变乱局势激发了文人关注个体生命价值、追求个性自由、独立批判、注重挖掘和表现内在情志等主题,更是创新性地拓展了汉赋言志讽喻的传统。儒家政治文艺观念在流变中不断向魏晋辞赋渗透,并对魏晋辞赋精神气格的建构产生深远影响。同时,魏晋辞赋对于儒学影响的剥离运动也始终存在。魏晋玄儒并济的赋风、东晋玄言赋的兴起与纯自然化笔法的推广,均是其表现。  相似文献   

9.
正放松楷法,书写增速。行书,兼有楷书的基本法则和草书流动的笔法,行书运笔虽比草书慢,但比楷书要快,而且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苏轼所言"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的观点,说明了不同书体形态的不同,也说明了书写速度和节奏的不同。研习楷书时,在笔法上要建立楷法,即关于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各种要求。概括地说,起、收笔须有交代,如藏锋、露锋、回  相似文献   

10.
魏晋时期是我国绘画史上艺术风格变化的重要阶段,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的发现弥补了这一时期绘画艺术的空缺,魏晋墓室壁画既继承了汉代绘画的传统又有新的发展。对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的简况进行介绍,并对魏晋墓室壁画的绘画手法、特点及绘画手法的演变背景做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皎然在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史上,作出过重要贡献。他提出了绘画创作的"造境"说。要求画家既要做到"得意忘象",在绘画创作中表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创造出形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同时又要做到"神遇",即通过对物象的直观体验,达到对观照对象的内在生命与深层意蕴的领悟。他的"感神""合神"论,指出了杰出画家成功的奥秘之一,是能与审美对象的精神相感通,并在运笔用墨上达到神化之境。他还提出了"丹青变化不可寻,翻空作有移人心"即绘画的上乘之作,具有移人的情志的审美作用。在书法创作上,则提出"须臾变态皆自我,象形类物无不可"即在书法创作中,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的主张。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了中西方绘画中的两大画种油画和中国画中点的意义和作用,并对中西方各名家的各种点法艺术进行了分析研究。文章提出中国画的视觉造型特色在于存乎点划笔法中的汉字书法精神,这是中国画的最后警戒线。  相似文献   

13.
古文字中的美化饰笔与区别符号是汉字文化阆苑中的两朵奇葩,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有无饰笔的两个字为一字异体,而有无区别符号的两个形体代表完全不同的两个字;美化饰笔与区别符号在战国文字时期的发展状态不同.二者的联系主要有三点:有的饰笔在演变过程中具有了区别功能,而区别符号的增加也要考虑到汉字的美观;美化饰笔与区别符号都可能会引起理据重构现象;二者在文字系统中的发展结果类似.  相似文献   

14.
字谜歌谣是谜面呈歌谣形式的字谜,字谜歌谣中的拆字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将谜底汉字拆成笔画的拆字,将谜底汉字拆成成字部件的拆字,将谜底汉字拆成笔画和成字部件的拆字。同时,这三类字谜又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湘报》是戊戌变法运动中湖南维新力量创办的一份极具影响力的日报,也是湖南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份日报,因此在湖南维新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湘报》的筹办与创刊、宗旨、办事机构及其管理制度,对后世其他日报的创建带来了深远影响,其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Two experiments are presented that examine how the visual characteristics of Japanese words influence eye movement behaviour during reading. In Experiment 1, reading behaviour was compared for words comprising either one or two kanji characters. The one-character words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likely to be fixated on first-pass, and had significantly longer overall reading times, than the two-character words. In Experiment 2, reading behaviour was compared for two-kanji character words, for which the first character was either visually simple or visually complex (determined by the number of strokes). Visual complexity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otal word reading times and the probability of the individual visually simple/complex characters being fixated on first pass. Additional analyses showed no preferred viewing position for two-kanji character words. Overall, the study provides experimental evidence of an influence of specific visual characteristics of Japanese words on eye movement behaviour during reading, as shown by both fixation probabilities and reading times. The findings must be explained by processing at (or beyond) a visual level impacting on eye movement behavior during reading of Japanese text.  相似文献   

17.
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语篇阅读中的笔画数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识字量测试、拼音测试、阅读理解测试、正字法测试、快速命名测试五项测试任务从小学五年级120名学生和小学三年级132名学生中筛选出五年级11名阅读障碍生和三年级12名能力匹配生,利用眼动技术对汉语阅读障碍儿童语篇阅读过程的眼动特征及其视觉认知加工特点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两组被试在平均注视时间、平均眼跳幅度和总注视时间三项指标上均没有显著差异,在目标词的眼动指标上也差异不显著。两组被试均发现显著的笔画数效应。以上结果支持了发展性阅读障碍只是一般的发展落后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化解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难"的问题,应对笔画重新分类。按笔画笔向折转与否,可将笔画"三分"为横、竖、撇、捺、点、提六个基本笔画,折、钩、弯三个特殊笔画和多个复合笔画;基本笔画可再"三分"为点画、线画和半线画;特殊笔画"折"使线画、半线画折转成直角,"钩"转成钝角,"弯"转成圆弧。占笔画多数的复合笔画都是基本笔画折、钩、弯而成的。  相似文献   

19.
字谜中的汉字修辞与谐音连用主要包括减笔与谐音连用、拆字与谐音连用和借助减笔的拆字与谐音连用等三种类型。汉字修辞与谐音连用的主要特点是:汉字修辞与谐音没有直接联系;谐音从另一个角度锁定谜底,既提示猜谜者,又增强了谜面的艺术性;与谐音连用的汉字修辞常常借助方位法。  相似文献   

20.
“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发起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制度因素和社会背景。这一运动呈现出纲领的不确定性、组织的松散性、活动的非暴力性和参与主体的弱势性等特征。对于当前的中国而言,“占领华尔街”运动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它启迪我们着力解决群众就业问题、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