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我仪器站收到一批浙江省某教仪厂生产的白光的色散与合成演示器。由于该仪器是新产品,我们对其作了逐台验收。验收后发现约有半数的仪器,只能演示色散,无法演示合成(合成后仍为七色光),不能使用。经过分析,认为是等边棱镜存在质量问题所致。为了确定故障的真正原因,我们做了一个简易的鉴别实验,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2.
根据初中物理教学的要求,结合学校现有的配套仪器,我们研制了这种白光的色散与合成演示器,经试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简介如下,供参考.一、简要的实验分析一束白光射入棱镜后产生的色散现象实质上是一种媒质对另一种媒质的折射率随着光的波长而变化的结果.而且,由于白光通过棱镜时,这种折射过程进行了两次,色散得到加强,现象十分明显,如图1所示.由折射定律(sin i)/(sin r)=n_(21)不难得出,不同波长的  相似文献   

3.
实验小技巧二则海门市包场中学郁晓晖一、巧做白光的色散在初、高中物理的光学章节中都有白光的色散这一演示实验,在通常的教学中,多数是利用太阳光来做实验,因此,时间和地点有很大的局限性。本人经过反复试验,认为利用教育投影器(本人用的是HT302-3型)作为...  相似文献   

4.
牛顿用三棱镜研究了白光,证明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合成的.现在要使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必须要让他们看到白光通过棱镜分成由红到紫等色光,再将这些色光重新合在一起又变成白光.同时还要他们看到各种单色光通过棱镜偏折以后仍是单色光.这样学生才能信服.为此,我制作了这种白光的色散与合成演示器.  相似文献   

5.
鉴于投影仪在教学中的日益普及,以及初中光学演示实验当中存在的缺陷,提出利用投影仪强大的光学功能,改进系列光学演示实验,如光的色散、光和颜色、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等实验,有效地破解演示实验的难点。  相似文献   

6.
白光的色散与合成演示器的主要部件,是两块顶角相等的三棱镜及棱镜台.它与J2508型光的干涉、衍射、偏振实验演示器配套使用时,有两只缝宽分别为1.5mm和2.5mm左右的狭缝;将它装在J2507型光具座上进行实验时,配备有线光源灯及灯座.实验方法1.演示白光的色散如在J2508型光的干涉、衍射、偏振演示器的光具座上进行实验,仪器装置的光路如图1所示.光源及光屏用J2508型仪器  相似文献   

7.
利用实物视频展示台观察光谱,改进现行高三物理教材中用分光镜观察光的色散的演示实验。介绍了实验改进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效果显示等。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行白光的色散与合成的演示,我们用J2507型光具座、三棱镜等组成了“白光色散与合成演示器”。下面对这种仪器的结构、实验方法和实验原理等作一探讨。 一、仪器结构 仪器设计,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尽量与中学现有的光学仪器配套。 这种演示器,就是用现有的J2507型光具座,加上两块顶角相等、材料和尺寸相同的玻璃三棱镜及棱镜台等组成。三棱镜的尺寸可按J2511型棱镜部标设计。棱镜台用10×10cm~2方形铁板制成,其中心  相似文献   

9.
近来收到一些中学物理老师的来信,询问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白光色散”一节实验问题。都认为这节课从科学性、知识方面都写的很好,尤其是通过演示实验的方法,概括出什么叫单色光、什么叫复色光、什么叫光的色散等。很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实际。同时也提到课本上的两个原理性示图缺少参考数据,做实验有困难效果欠佳。希望能介绍些合适的光学元件和有关数据,使实验效果更明显。下边就简单介绍一些数据和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单元实验较多,操作比较简单。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尽量创造条件,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方法。这样既便于学生的观察,又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光电效应实验是普通高中《物理》光的粒子性中的第一演示实验。这个实验是说明光的粒子性的重要实验,同时也是奠定光的粒子性理论的基础和根本。尽管此实验早已被科学家们发现并证实,据我了解在过去和现在的教学中这个实验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曾经去尝试做过,但很少有人真正地做成功,教学中多数是照本宣科。学生们对此理论接受的可信度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12.
雨后阳光中呈现的虹,对地面的观察者来说,至多能看到180°的弧带,另外的180°弧是成在地平线之下。对于飞机上的观察者来说,可能看到360°虹。 虹可以分为第一虹和第二虹,第一虹就叫做虹,是由白光从空气进入水滴经折射—反射—折射后射出引起色散而形成的,如图1所示。第二虹也叫做霓,是由白光从空气进入水滴经折射—反射—反射—折射引起色散而形成的,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的色散”一节课,教学内容有:①光的色散;②色光的混合;③透明体的颜色;④不透明体的颜色;⑤颜料的混合。其中②③④用阳光探究,既不方便又不能深入探究。通过自制教具,能使此节课既生动增趣,又能通过控制色调、亮度、色饱和度等变量进行探究,既符合科学探究的方法,又能达到深入探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1教具装置图本教具可分为两大部分:图1为光线部分,图2为成像部分。2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本教具利用巧妙的构思和设计,使光学演示实验的教学形象化、简单化,光线清晰可见,探究成像规律更为科学、生动和有趣,并在光的色散等演示实验中突破条件限制。本教具具有功能强大、结构简单、易于制作等特点,能完成现有初中物理所有的光学演示实验。(2)用途本教具可完成光的色散,光在同一种均匀介  相似文献   

15.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第一册运动的合成演示实验在演示时存在以下缺点:①由于是手动,移动玻璃管时不能保证匀速;②演示时连贯性、对比性差;③蜡块运动径迹不能显示。为此,很多教师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大都采用多媒体课件替代实验,显然这样做是不可取的。针对这一现状,笔者根据实验要求,较完美地制作出运动的合成演示仪。该演示仪器操作方便,演示效果理想。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6.
自制光通信实验演示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装置是由收录机、喇叭、光信号发射器和光一电信号传感器组成。特别适合课堂示教以及研究性学习。重新接线后的音乐贺卡能直接发射光信号,它可以替代收录机、光信号发射器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物理中,有关光的衍射及干涉实验是证明光具有波动性的最重要实验。目前大部分学校实验室只能做两个传统的学生实验:一个是“用卡尺观察光的衍射现象”,另一个是在光具座上的遮光筒里“观察双缝干涉、单缝衍射现象”。这两个实验都只能作为学生实验,实验现象只能由学生本人观察到,不能作为课堂演示实验和教师解说介绍用。虽然在近年来出版的各类物理教学杂志中也介绍了诸如“泊松亮斑”之类的一些自制教具,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且大部分不能做为教师课堂演示实验讲解用。  相似文献   

18.
传感器在自动控制方面已被广泛应用。高中物理新的教学大纲中增加了《传感器的简单应用》实验 ,并作为必做实验 ,这是与现代生活、科学技术联系十分密切的物理教学实验。做好此实验 ,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传感器特性及其简单应用的理解与掌握 ,有利于对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 ,我们自行设计制作了传感器实验板 ,它不仅可以完成新教材中要求的四个实验内容——热敏特性实验、光敏特性实验、光电计数实验和简单温度自动控制实验 ,还可以完成本实验的扩展内容——温控光、温控声、声控光、…  相似文献   

19.
中学物理课程是中学生在中学阶段觉得学习最困难的一门课程,主要原因是中学物理内容抽象,不形象直观,学生不易理解。而长期以来,物理教学十分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忽视形象思维的培养,把物理教学搞成习题教学。如何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呢?笔者认为设计新的演示实验,既可以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形象直观,突破教学难点,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谈谈设计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一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小学是一个充满幻想和富有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学生乐于在实践中探究、在实践中认知。在以往教《光和色》一课时,学生在学习色光的合成时感到十分吃力,因为课本上的色光合成实验效果并不明显,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很难得出结论。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进行自主探究活动,我进行了深入地思考与研究,终于找到了利用计算机显示器作为研究对象解决色光合成的好方法。但是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随意地调节显示器上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发光点呢?新的问题又摆在了我的眼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用VB做了一个小程序,起名为“配光器”,让学生可以利用改变显示器上发光点的亮度来做色的合成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