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地方资本:一个乡村旅游研究的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参与、社区获益、利益相关者等居民主体相关问题研究是乡村旅游研究的热点与主流,形成了诸多理论成果。文章以布尔迪厄"场域-资本"理论为基础,研究了乡村旅游语境下资本的"场域化"问题,基于乡村旅游场域提出了地方资本概念,阐述了地方资本的构成与特征,分析了地方资本的变迁与再生产。研究发现,社区普通居民作为承载主体的地方资本与游客消费资本对接,具有资本的典型特征,成为乡村旅游场域赖以存在的基础。在乡村旅游研究情境中,地方资本概念在居民话语权、乡村意象、社区获益等方面具有较强研究与实践意义,为现有乡村旅游研究理论体系做了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双江村农户环境需求现状的分析,结合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与农村环境教育的关系,构建了农村环境教育"三目标、三载体、三结合"的三三模式。该模式以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主体、内容和过程为载体,通过多种途径对农户进行环境知识、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的教育,实现农村环境教育内容的具体化、环境教育主体的多元化和环境教育过程的同步化。通过参与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接受环境教育,实现三大转变:即用系统的理念,实现单一的解决农村环境教育问题向全面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转变;创新环境教育模式,实现由说教式向多元化的参与式转变;提高农户社区意识,实现传统意义的农民向现代意义的农民转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出发,分析了陕西省高职院校旅游教育的现状,指出了在乡村振兴形势背景下陕西高职院校旅游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及师资力量建设三个方面对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乡村生态体验旅游是一个交叉性研究领域,涉及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旅游体验等研究范畴,根据前述有关概念。分析归纳出乡村生态体验旅游这一概念。研究乡村生态体验旅游的空间构成,指出它是由乡村生活、生态环境、休闲体验活动及产业活动等要素构成的,同时分析这一空间构建主体与构建过程。根据空间构成要素找出了乡村生态体验四种主要途径:乡村风光观赏、民俗风情体验、土特名产采种制作、乡村服务提供,在此基础上又阐述了这四种体验途径给旅游者在娱乐体验、教育体验、审美体验以及逃遁体验等方面带来的体验感受。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出发,分析了陕西省高职院校旅游教育的现状,指出了在乡村振兴形势背景下陕西高职院校旅游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及师资力量建设三个方面对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旅游文化与环境、生态有着密切的关系,环境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多年的环境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在旅游中开展环境教育已经是一种必然。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来分析旅游环境教育的不足,提出针对性建议,在传承旅游文化的同时更好推动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7.
文章围绕环境教育主体概念,结合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2)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教育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直接关系到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但由于受到教师意识与能力、成果属性与价值、关联环境三个层面的影响,乡村教师教育科研成果转化还存在数量少、价值低、模式单一等问题。基于此,有必要通过撬动教育科研主体意识,为其成果转化个体赋能;完善教育科研管理,系统规划成果转化;营造教育科研环境,为成果转化提供有力保障。以此推动新时代乡村教师持续提升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实效,助力乡村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职业道德教育主体的影响出发,论述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职业道德教育应遵循主体性、终身性、与行业相结合、与职业技能相结合、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知网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1979—2013年发表的旅游教育相关文献进行精确检索,运用定量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果:从研究年度来看,不同时间段呈现不同研究特征;从文献种类来看,旅游类和教育类期刊是旅游教育研究的刊文主体;从发文作者来看,高校人员是旅游教育研究的主体;从研究内容来看,旅游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是研究重点。未来的旅游教育研究还需要方法多样化,内容具体化,领域多元化,主体多层次。  相似文献   

11.
农村环境教育是当前环境教育的重点、难点,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和农户分享改革成果的愿望日益强烈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农村环境教育体系。在科学把握农村环境教育体系内涵基础上,从参与主体、供给模式、内容构成等方面对农村环境教育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通过合理的农村环境教育供给模式,建立政府——农户双向沟通机制,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我国农村环境教育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借鉴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农村的界定,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实质涵义是面向农村产业和农民的职业教育。前者是指涉农职业教育,后者包括对即将或已经转移到城市的农民工和在农村从事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农民进行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基于这一涵义,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要重视为农村产业发展服务,同时重视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在人力流动和使用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大教育观的内涵和要求,运用详实的统计数据,以大教育观为指引,对福建农村教育在城乡教育均衡、教育目标分层认识、教育功能发挥、教育教学改革、各种教育形式统筹协调发展以及教育保障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应正确认识农村教育功能,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和内涵建设;应设置分阶段农村教育目标,改进教育内容;构建完善的农村教育体系,督促各类教育形式和办学模式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保障体系等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14.
农村职业教育在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关系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改革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思路,是农村职业教育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创新思路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问卷调查等分析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对城镇化的推进作用,得出的结论认为优质的教育是吸引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但是,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影响了我国农村人口的迁移。基于此现状,提出了以乡镇中心学校的发展促进新城和卫星城镇的发展,促使城镇化布局的优化;充分发挥乡镇优质学校对边远和薄弱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能力;落实城乡儿童就学权利和就学机会的均衡化,提升农村人口转移的意愿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内学者三十年来有关“旅游教育”研究的期刊文献的统计分析,分别从旅游教育发展与学科建设、旅游教育功能与人才培养、旅游教育结构体系、旅游课程与教材、旅游教育教学、旅游教育管理与师资六个方面对“旅游教育”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需要重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采用比较教育法理论,通过随机抽样选取样本,收集澳门各高校公布的课程内容作为研究数据,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维度等方面对澳门各高校旅游专业学士课程设置进行比较。通过分析得出澳门高等旅游教育中的课程设置严谨科学、专业范畴明确清晰,澳门本土特色凸显,国际化程度高,但课程形式尚不完整,实践课程不足、职业道德等通识教育仍显薄弱、国际化程度仍需进一步整体提升。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澳门高校旅游管理学士课程建设的一些建议,以供内地高校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旅游业快速发展,人类旅游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对从事旅游专业的群体进行环境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尤其是对接受旅游职业教育的学生进行旅游环境保护教育更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统筹城乡教育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当前我国城乡教育统筹改革的实践探索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一改革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中存在的困惑,同时提出了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总体性分析框架,以期对推进统筹城乡教育改革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