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要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创新意识,培养探究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掌握一定的学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涮:“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作为一个新教师,我在教学中,也比较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经常提供一些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探知。在合作中。我还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自主解决"的能力,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领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体验,同时重视传授策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解决问题,并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保证"问题"质量。让我们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开发学生的创造智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从而推动数学课堂教学实施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4.
1背景描述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表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要注意在恰当的学习目标导引下,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主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使之不仅会学习,而且爱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个性的充分发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应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刘影  赵锐 《林区教学》2015,(2):84-86
新课程改革提倡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学生自己的探究、发现、总结的活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即从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多角度地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教学活动。数学探究性教学活动能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逐渐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重组,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6.
黄仁庆 《吉林教育》2005,(12):18-18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拓展其思维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我们教师在数学中就要善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和学习习惯。如在教学“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我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学具包,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教学中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要构建"预习→交流、自学→讨论、训练→评价提升"的教学模式,创设数学教学自主学习的情境。给足学生预习的时间、自学的时间、训练的时间,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凸显学生自主性、能动性与独立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和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兴趣,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积极主动学习,让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真正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学会"变为"会学",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主动能力,实现学生创新个性的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程理念的引入,开启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之门。使"关注学生学习结果"向"关注学生活动"转变,使"给出知识"向"引导活动"转变。数学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以及合作讨论。数学教学要体现再发现的过程,改变传统模式下教师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如观察、操作、发现等能力,培养他们交流合作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个性品质的良好发展,进一步提高学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习惯的培养,是新课改理念下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环节,学生只有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才能在数学的学习中,主动地探索知识,获取知识,感受到数学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从而获得数学素养和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哪些有效方式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作了几方面的探究。一、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自主学习意识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创新发展。而学生则应变为学习的主人,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谈几点认识。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叶圣陶看来,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是众多良好习惯中的一部分。学习习惯包括许多方面,比  相似文献   

12.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数学课上应该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持久能力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数学的学习,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观念。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搭建合作学习的平台,积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将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益。基于此,本文笔者主要结合工作实践,从学习氛围的营造、学习平台的搭建、合作习惯的培养、合作学习与自主能力的培养等几个方面,就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做主,通过自身活动探索新知识的一种学习行为。《数学课程标准》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着重针对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习惯的培养,是新课改理念下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环节,学生只有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才能在数学的学习中,主动地探索知识,获取知识,感受到数学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从而获得数学素养和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哪些有效方式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作了几方面的探究。一、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自主学习意识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发展思维能力,掌握基本技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宓通杰 《双语学习》2007,(10M):81-81
在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发展思维能力,掌握基本技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数学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摆脱传统"填鸭式"的模式束缚,结合学生的实际而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学基础上进行探究.同时,要注重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引导.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自主探索模式成为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也是有效贯彻落实"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有效地应用自主探索模式,这样一来能够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给课堂注入生机,二来能够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进而为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20.
赵红娟 《考试周刊》2012,(48):76-77
由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速度加快。教师应培养学生认真准备的习惯,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让他们在学习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