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随着中央关于新闻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等一系列指示的出台和落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壮大主流媒体的实力。提高影响力和竞争力.已经和正在成为主流媒体争相追逐的一个目标。因此,作为较好体现这种思想的深度报道,已经不再单单是新闻报道中的文体与形式问题,而是成为主流媒体提高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成为各级党报追求高品位的一种深度新闻。  相似文献   

2.
目前,央视和省级媒体大多都建立了突发重大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但对地市级媒体来说,还没有提上日程。近年来,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尤其是互联网和手机作为新闻发布载体影响力日益增强,新闻价值和传播价值逐渐成为各种媒体不得不思考和追求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傅明 《视听》2022,(5):37-39
绍兴日报社与绍兴广播电视总台组建成立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以来,不但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上实现了优势互补,还健全了新闻信息传播的融媒体矩阵,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巨斗争中,已彰显出地方主流媒体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的抗疫报道经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讲究报道时效,发...  相似文献   

4.
徐设星  周英 《视听纵横》2009,(5):116-117
电视主题性报道因其服务政府中心工作的有效性和强大的正面舆论引导力,而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每年都要给新闻栏目下达有关主题性报道的任务。这是媒体发挥喉舌作用的职责所在,也是媒体提升自身影响力的有利契机。为了做活主题性报道,各级电视媒体这几年都在努力创新,使主题性报道更加入耳人心。  相似文献   

5.
置身于以公信力、权威性和影响力为主要诉求的主流媒体中,党报的社会新闻与晚报、都市报的社会新闻相比,更应突出其权威、公信的主流特质,追求高度,追求价值,追求贴近,追求影响力。党报社会新闻靠什么取胜?靠的是新闻的权威发布,靠的是深层次的人文关怀,靠的是新闻报道的思想性和洞察力所体现出来的引导力。要达到这种境界,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政治家办报”对党报社会新闻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琳  颜儒 《新闻传播》2009,(10):46-46
新闻报道策划.是指新闻工作者对新闻报道环境的分析和预侧,对新闻资源的开发。策划不但能体现媒体的报道思想,而且还能提升报道的深度.提升报纸的社会影响力,体现编辑的思想。为此,我们要在新闻中学会策划,在策划中写好新闻。  相似文献   

7.
新闻美学是新闻学和美学的统一,其最终体现在新闻作品中。近些年来,随着媒体融合的纵深发展,媒体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压力,媒体亟须从新闻采编层面出发,探寻新闻作品内在美与外在美高度统一的有效路径,提升新闻的感染力、传播力与影响力,主动适应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与传播格局的变化。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新闻美学价值进行概述,然后分析当下新闻美学价值体现的新特征,并分析新闻美学价值在新闻采编中体现的意义,最后对新闻美学价值在新闻采编中体现的有效路径进行探索,以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闻策划是根据新闻事实以及发展趋势,进行角度新、选材精、立意好、挖掘深的报道,以达到深入反映事物的社会价值,揭示其中的思想内涵和本质特征,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扩大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发挥好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实践证明,好的新闻策划有多种妙用:  相似文献   

9.
王小娟 《视听界》2013,(3):59-61
2013年,在新媒体崛起、新闻界“改文风”的背景下,省级卫视格外重视新闻节目,依靠新闻打造影响力,增强舆论引导力,推出多档新闻栏目,加强新闻评论和深度报道。新闻代表了一个媒体的立场、态度和影响力,新闻如何发声,影响力又从何而来,是省级卫视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在新冠肺炎重大公共危机事件报道中,以央视新闻、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借助新媒体平台及时传递信息、引导网络舆论、弘扬主流价值,既实现了新闻媒体的公共服务价值,也扩大了主流媒体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新闻策划是根据新闻事实以及发展趋势,进行角度新、选材精、立意好、挖掘深的报道,以达到深入反映事物的社会价值,揭示其中的思想内涵和本质特征,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扩大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发挥好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实践证明,好的新闻策划有多种妙用,最终发挥了提升媒体形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走转改"活动是落实"三贴近"原则、创新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举措,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记者的社会担当得到重塑、新闻本质得到回归的有效途径,是新型传播格局下提升媒体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引导力的重要举措。如何深化"走转改",把握着力点,放大效应,扩大影响,使之常态化、长效化,是摆在新闻战线面前的重要课题。一、见闻式报道与深度报道相结合,增强"走转改"的思想内涵目前的"走转改"报道多是见闻式的故事报道,广度有余,但深度显得不足。贴近基层,见闻式的新闻报道能直观地传递信息,能为受众带来感动,但在发挥新闻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就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控制力提出要求。媒体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一种,这充分说明了党对新闻工作的重视。作为省级卫视,如何响应党的号召,改进电视新闻报道方式.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凸显主流媒体声音,为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是江苏广电总台尤其是卫视频道一直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突发新闻是融媒体时代各媒体报道的重要内容.只有抓住新闻的时效,才能进行后续话题及报道角度拓展,有效延长新闻传播链条,占领舆论传播阵地,增强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进而提升公信力.本文根据部分现实案例,深入分析新媒体突发新闻报道存在的风险,并尝试提出防范措施,为媒体严守报道底线、做好时效与客观真实的平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新 《新闻前哨》2008,(8):44-49
“可读性”是新闻吸引受众的利器.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对受众的争夺,不仅是媒体影响力的展示,也是经济效益的较量。在追求新闻“可读性”的时候,少数媒体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误读“硬新闻”和“软新闻”,倡导“新闻娱乐化、新闻艺人化”.“戏说”新闻.“色”溅新闻,制造新闻,愚弄受众,走火入魔,闯入了“新闻可读性”的误区。  相似文献   

16.
无论媒体格局、传播方式、舆论生态如何变化,把优质内容更好地传播出去始终是媒体人的职责和使命。作为主流媒体的地方党报,必须顺应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趋势,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地方时政新闻报道从内容选题、报道形式到传播渠道的全方位融合创新,才能更好彰显时政新闻的作用和价值,提升地方党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社会影响力,是媒体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新闻价值的终级目标。坚持新闻舆论的影响力标准,就是坚持实践第一、群众第一的唯物史观。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提高对新闻影响力重要性的认识,以扩大新闻舆论影响力来提高引导舆论的本领与水平,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周涛 《军事记者》2005,(2):10-11
在信息爆炸乃至泛滥的现代社会.提高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和影响力.已成为当今新闻改革的一个重点。在这里,如何确保中心工作宣传对广大读的“有效传播”,则是重中之重的课题。后备部分管的战线相对比较长.有报有刊。为不断增强国防后备力量宣传尤其是中心工作宣传的贴近性可读性.努力实现新闻“有效传播”的最大化,近几年我们作了三方面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的勃兴重构新的时空和媒体景观,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对于高校新闻舆论工作来说,媒体融合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以武汉大学近年来开展的"微宣传"工作为例,从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四个维度探讨当前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高校新闻舆论创新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正>新华社北京5月11日,在汶川地震一周年前夕,新华社多媒体中心正式启动运行,为新华社开展多媒体融合报道提供有力保障。11日上午,新华社社长李从军、总编辑何平在总社新闻大厦为多媒体中心揭幕。李从军指出,构建多媒体新闻信息业态,是新华社适应数字化时代新闻信息传播发展趋势、有效应对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增强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