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所论述的新闻策划,不仅包括人们所说的“新闻策划”,也包括所谓的“策划新闻”。应当说,无论前者还是后者,这些与“策划”有关的词条基本上都是伴随着都市报的兴起而在新闻界更广泛和更明确地流传开来的。虽然在“策划”被广泛运用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对这些词语的争议,但是反对的声音至今仍然认为,新闻应当报道已经发生的客观事实,媒体不应当对报道对象进行更多“操纵”和“炒作”。尽管如此,策划意识仍一直在各家都市报内部被强调和提倡,“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仍在各家都市报上举目可见,策划能力在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普遍被看…  相似文献   

2.
陆嘉琪 《新闻世界》2009,(10):148-149
本文主要分析了“曾轶可事件”中的新闻策划现象,指出了新闻策划对娱乐报道的独特作用:第一,引起更广泛的舆论关注;第二,提升媒介影响力。同时在新闻策划中必须把握好“度”,切忌策划变炒作。  相似文献   

3.
林忆 《新闻实践》2006,(7):56-56
新闻策划对媒体的重要作用,业界都是认同的。关键是怎样遵循新闻策划的一些实践原则,把握好“度”,避免炒作新闻。新闻炒作的几种表现新闻策划是为了使报道更能反映事物本质,更有效果,更有影响力,提高正面引导的作用。而新闻炒作主要是有些媒体指导思想出现偏差,或是受利益驱动,或是为了满足少数人的心理等等,过度炒作  相似文献   

4.
新闻策划和新闻炒作,是这两年比较流行的两个概念,也是业内同仁谈得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它是新时期媒体出现的一个新的现象。然而,新闻策划这个新时期新闻运作的“宠儿”,如果运用不好就成为“炒作”。本来,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并非泾渭分明,有时相差也就一步之间。也许,炒作本来与新闻策划毫无关系,是一些“生意精”在传媒时代自己独立创造出来的商业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刘秀明 《青年记者》2006,(16):66-66
新闻策划是新闻竞争的有效手段,是新时期新闻运作的“宠儿”,若宠过了头,就容易异化,沦为炒作。炒作实际上是夸大事物的细节,企图达到轰动效果,成了小题大做、哗众取宠。策划与炒作两有哪些相似之处,分野又何在?  相似文献   

6.
长江日报潘堂林同志在《怎样发现新闻》一书中,有段话给人以深刻启迪:“一名记者,一个星期半个月能抓到一个好线索、好点子、好题目,就是一个好记者;经常有好线索、好点子、好题目,他就会在读者中有名气。一张报纸,一天有个好点子,就会有看头;天天有好点子,报纸就会有特色。”事实确实如此。为鼓励记者多抓“好点子”,多出好作品,办出“天天有好点子”的报纸,张家港日报从去年6月起,在全社开展了以“创四好作品好文章、好版面、好标题、好照片、创特色栏目、创品牌版面、创一流市报”为主题的“四创”活动,动员和组织采编人员每月策划采编1…  相似文献   

7.
当心炒作妙笔生出恶之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有几起媒介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与反思。一个是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第二起是同样发生在云南昆明的“女体盛”。而所谓的“女件盛”,只是一商家的一起商业策划而已、对于这起有“争议”的“新闻”.全国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使这一异化了的策划达到了轻易调动媒  相似文献   

8.
刘冰 《青年记者》2004,(9):52-52
什么是“观点新闻”“观点新闻”,简言之就是在新闻报道中体现记者观点,反映记者对某一新闻事件特殊认识的新闻,就是有分析、有见解、有思想的新闻。“观点新闻”属于深度报道,但又不同于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通过策划,挖掘“冰点”背后的新闻,使之成为“热点”;或对大多数读者关心的问题和事件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意义的挖掘和“炒作”,包括分析性报道、解释性报道、前瞻性报道等。“观点新闻”则不同,它不用炒作,也不用有组织有计划的策划,就是对某一固有新闻素材带有记者独特认识的报道。它一般也用不着连续报道,三五百字就可以解决问题。“观点新闻”也不同于言论,它首先是新闻,是建立在新闻事实的基  相似文献   

9.
报刊阅评     
《新闻窗》2009,(2):68-69
《当代贵州》两期“特别策划”宣传效果好;贵阳日报两个文化专版有吸引力;《贵州社会科学》“反贫困研究”有指导性;一组重视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好文章;新报大力宣传我省出品的影视作品  相似文献   

10.
新闻这两年可以说是越来越注重策划和炒作了,以至形成了这两个比较流行的概念。策划是在新闻报道,以至于在其他很多事情中,被广泛认可的,好的策划的确能够收到事半功倍和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2005,(5)
赤水河酒,在“影视大鳄”邓建国翻云覆雨的市场炒作中出名了,但产品销售却一直摆脱不了困境。业内不少行家对赤水河酒充满惋惜,将其市场萎靡的罪过归于“品牌秀”上,也就是“炒作惹的祸”了。  相似文献   

12.
江作苏 《新闻前哨》2001,(10):25-25
歌德说:“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这位诗人行吟一生,其内心所抱定的,就是这么一个简单、但充满哲理的宗旨。 这个简单的宗旨,也是一种有气魄的“策划”。如果没有这个“策划”作指导,就难有一种清醒的行为走向。 报纸工作者像辛勤的“工蚁”,平凡则平凡矣,但内心里也得装着策划。这种策划要有个性,价值要尽可能大一些,把“跬步”与“千里”结合起来。 报纸是一种广义的文化产品,它不是简单的“字纸”。报纸文化的理念,有着与其它意识形态载体不同的特点。我们对于报纸的策划,不能停留在孤立的、静止…  相似文献   

13.
晓光 《今传媒》2005,(5):34-36
赤水河酒,在“影视大鳄”邓建国翻云覆雨的市场炒作中出名了,但产品销售却一直摆脱不了困境。业内不少行家对赤水河酒充满惋惜,将其市场萎靡的罪过归于“品牌秀”上,也就是“炒作惹的祸”了。  相似文献   

14.
观点摘要     
朱建纲:选题策划中的“冷”朱建纲在《中国出版》发表文章说:选题策划除了跟风炒作之外也应该有另一思考:“破冷”,即打破冷局,制造新的市场热点。如果编辑能对本专业领域、专业方向的来龙去脉有一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应该带来的是文化的多元化。当今中国的城市,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包装”及再传播,正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一些富有创意的新闻策划与传播活动,在使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走入公众视野的同时,也为媒体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为城市文化生活带来新活力。在2006年夏季,全国各地围绕传统的“七夕节”,兴起了炒作  相似文献   

16.
观点摘要     
朱建纲:选题策划中的“冷”朱建纲在《中国出版》发表文章说:选题策划除了跟风炒作之外也应该有另一思考:“破冷”,即打破冷局,制造新的市场热点。如果编辑能对本专业领域、专业方向的来龙去脉有一  相似文献   

17.
书业内外     
文化炒作:注意力是万恶之源?据《广州日报》报道:如果说几年前,明星丑闻还被作为一种隐私窥探的话,那么今天,“炒作”已经是—个路人皆知的概念了。就文化炒作,尤其是低俗的文化炒作而言,注意力是万恶之源。对于低俗炒  相似文献   

18.
姚克波 《新闻界》2007,(3):115-116
本文论述了《新青年》杂志对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和意义,梳理了其编辑思想,并重点介绍了由编辑部策划的一次媒体炒作——钱玄同、刘半农具体实施并挑起了关于新旧文化的大讨论的“双簧戏”,简略分析了这次炒作的文学意义和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如法 《传媒》2000,(8):26-27
策划是当今流行的词语之一。《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是:筹划;谋划。它被人们视为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自我价值、进行创新活动、争取市场份额的同义语。 就编辑领域的策划来说,它至少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比如从策划的范围来说,广泛存在于西方、个别存在于我国的策划编辑,其在精神产品的制作与生产过程中主要扮演的是“生产经理”的角色,是传媒的一个个核心。统领着精神  相似文献   

20.
“起承转合”是古人作诗为文之法。其中,“起”是破题;“承”是过程;“转”是转折:“合”是结尾。元代范德机在其《诗品》中就提出:“起要率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作为新华Et报喜迎党的十八大一系列重大策划报道中的重头戏,今年7月到10月,新华日报联合13家省辖市党报,隆重推出“科学发展在江苏成就辉煌看十年1+13省市党报环省行”大型新闻行动。从整体上来看.这次新闻行动就如同一篇洋洋洒洒的鸿篇巨制,而它的策划与面世过程,同样也有“起承转合”之妙。笔者见证并参与“1+13省市党报环省行”大型新闻行动从策划到实施的全过程,在这里,就从“起承转合”四个方面,谈一些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