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现代篮球运动竞争程度的不断增加,对篮球运动员的综合素质、竞技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分析篮球体能训练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篮球体能训练的理论与实践,就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方法展开了研究,得出要通过提升篮球专项体能训练与战术训练的契合度等四项体能训练的方法与策略.本研究旨在为提升篮球专项体能训练的有效性,提供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浅谈篮球训练中体能训练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对于篮球训练中的体能训练的重视度还不是很高,在篮球体能训练中常常存在很多问题,致使运动员在体能训练中把握不好力度,或者受到伤害。根据篮球训练的专项训练理论,篮球训练需要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都有较好的素质,在这些方面,要以科学的方法,加强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本文从篮球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出发,探讨在篮球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黄德胜  陈静霞 《考试周刊》2013,(51):118-119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早期的体能训练必须以未来专项竞技的需要为导向,为专项高水平竞技阶段的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将早期基础阶段的体能训练与优秀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我国青少年篮球体能训练存在思想认识重视不够,对篮球运动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训练观念模糊,体能训练方法手段过于简单化,体能训练与专项运动脱节,训练缺乏系统性等问题。篮球教练员、运动员必须提高对体能训练重要性的认识,根据篮球运动的专项规律,结合青少年阶段生长发育的生理和身体形态特征,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安排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训练。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大学里面篮球运动员的训练与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思想重视不够、认识误区、训练手段简单、与一般体能训练脱离等几个方面阐释在体育教学中篮球运动员进行专项体能训练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以及揭示篮球运动员进行专项体能训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周强 《华章》2013,(31)
通过对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分析,阐述篮球运动员已刺激刺激--适应、速度能力为核心和体能训练与技战术结合的三大体能训练原则,分析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和作用意图。同针对挺能训练对提高篮球运动员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以基础竞技实力、提高竞技状态稳定以及延长运动寿命三个作用角度为出发点,揭示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诊断与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体能为视角,通过对篮球运动的项目特征和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体能与专项体能特征进行分析,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体能与专项体能的内核,认清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的本质。通过对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的诊断与评价,了解当前我国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体能状况,为专项体能训练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核心力量训练对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重要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体能训练的兴起,核心力量训练越来越多的运用于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青少年阶段本是为整个运动生涯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时期,但是在我国青少年篮球队伍中,相应的核心力量训练却还只停留在初步的概念和零散的手段上,未能对篮球运动员专项力量的提高和专项技术水平的改善起到应有的作用.本文运用大量相关的文献知识并结合训练工作的实践经验,论述其概念,阐明其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重要性,以期为当前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是我国职业蓝球运动央的储备力量,而体能训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青少年蓝球教育培养的成功与否.本文结合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体能培养训练的教学现状,分析了其体能训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从耐力、速度、力量和协调性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以期为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教育培养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曾光 《考试周刊》2013,(32):101-10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广州体育学院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本实验除仰卧起坐这一指标实验组和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别外,其他指标综合跑、原地摸高、助跑摸高、立定跳远和卧推折返跑实验组和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且实验组好于对照组。指出:篮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是根据篮球专项运动的特点及对体能的专门要求,采取与专项运动有紧密联系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提高专项体能和体型适应专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王向阳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10):109-110,112
在阐述体能训练与身体训练的区别和体能训练.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高校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基本内容主要有力量素质训练、速度素质训练、运动耐力训练及心理机能训练。  相似文献   

11.
篮球运动是一项攻防快速多变的速度力量型和对抗性运动项目。篮球运动员体能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比赛的结果,因此必须加强篮球运动员体能水平的训练。针对篮球场上不同位置球员对体能的不同要求,总结出了他们的体能训练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训练方法,旨在为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研究法对篮球竞赛中运动负荷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负荷特点、运动形式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行针对性研究。具体结果如下:1.篮球竞赛中运动员主要以快速、短时的爆发式运动为主,"大、中、小"运动强度兼而有之,互相交织,且以中、大负荷强度为主,具有短时、间歇性的特点;2.力量、爆发力、协调性是篮球运动员的首要体能要素;3.阶梯式极限强度法、极端用力法、静力性练习法等可以高效地提高运动员力量素质,短距离启动跑、折返跑等结合力量练习可以快速提高篮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发展篮球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应遵循一般耐力与专项耐力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体能训练和篮球战术的概念,并分析了篮球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和提高战术素养措施,并从紧逼防守、区域联防和防守反击等方面,探讨了战术训练和体能训练相结合的措施,以期为提高篮球运动员的体能和战术素养,促进篮球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参加2009年第三届CBA-CUBA青年篮球对抗赛的球队调查对象,对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球队对专项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当前我国教练员对现代篮球运动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体能训练中普遍存在训练手段、方法简单化;球队体能训练方式与要求常年变化较少;体能训练计划和安排不合理;训练中的耐力训练多以无氧耐力为主。  相似文献   

15.
体能训练在篮球训练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进行篮球运动的基础训练,还是增强力量的重要方式。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有利于运动员养成正确的体育精神和体育习惯,为篮球运动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但是,篮球体能训练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运动员易受到伤害。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篮球训练中体能训练的创新发展策略,希望为篮球运动的体能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应变能力是优秀篮球运动员诸多素质中的一项重要篮球专项素质。它有助于篮球运动员技术、战术水平的发挥。提高个人攻击力。因此。要重视篮球运动员应变能力专项素质的培养。速度素质和灵敏素质是应变能力的基础,运动员视野开阔是应变能力的先决条件。开发运动员的创造思维,积累比赛经验,形成良好的篮球意识。通过系列应变能力专项素质的培养。提高运动员在场上的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各项体育运动当中,体能训练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部分,众所周知,体能训练的目的是在于提升运动员的专项竞技水平,其主要包含的内容即为提升专项体育运动的专属素养,运动员通过力量、速度以及耐久力等多种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运动素养就是体能训练的意义所在,也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保证和前提。在排球这项运动中,体能训练同样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今天这篇文章的目的,就着重在于深挖体能训练和排球之间的重要关系。同时又要认真区别清楚两者的正确关系,进一步探索排球体能训练和专业技术的实操性,从而为排球运动在相关的技术方面提供一些更好的建议,提升我国排球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运动员的体能是打好篮球的基础,笔者对我国高校篮球队的体能训练方式进行了反复调研,发现我国高校在对篮球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方面存在手段单一和强度低等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了改变训练方式的论点,有助于提高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9.
体能在乒乓球竞技能力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专项体能训练的目的是使运动员的体形和各种身体机能更加适应专项的要求.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对乒乓球的专项体能训练及训练负荷的安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篮球运动是一项身体对抗强烈的项目,它比拼的不仅是技术,还需要过硬的体能作保障。运动员想要在场上保持最佳状态,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体能要素是缺一不可。因此,体能训练一直是高校篮球训练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从体能训练的概念及如何合理、科学的进行体能训练做一些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