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据查阅文献并参考已有大学生就业困难研究的问卷,提出大学生就业困难心理状态的理论结构,编制大学生就业困难心理状态问卷。被试为吉林市高校344名大学生,研究方法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困难心理状态问卷维度可以分为追求完美、能力、目标不明确、焦虑和恐惧四个方面。大学生就业困难心理状态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可以作为大学生就业困难心理状态影响因素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2.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应对方式问卷(CSQ)对某特教学院121名听障大学生焦虑情绪及其应对方式特点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本样本组中听障大学生焦虑的平均得分为47.81±7.46,焦虑症状发生率为14.9%,不同年级、性别的学生之间没有差异.听障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在解决问题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在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4个应对因子上存在年级差异.焦虑状况及其应对方式有一定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提示,退避对听障大学生焦虑评分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视障大学生焦虑状况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应对方式问卷(CSQ)对104名视障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视障大学生焦虑状况、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二者的关系。结果显示:视障大学生焦虑平均得分为46.50±10.29,17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总发生率为16%;视障大学生在问题解决应对因子上得分最高,在自责应对因子上得分最低;视障大学生焦虑分与各应对因子分存在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提示,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对视障大学生焦虑评分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考查职业生涯指导结合团体心理训练的综合干预法对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及焦虑水平干预的心理效应。采用心理测量法,在干预前、8周综合干预后,测量被试的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及焦虑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34名大学生的积极行为应对和积极认知应对水平显著提升(P0.01),消极认知应对和消极行为应对水平显著下降(P0.01),焦虑水平显著下降(P0.01)。对大学生施加职业生涯指导结合团体心理训练的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及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5.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自拟调查表对某特教学院三类大学生焦虑水平的现状及与焦虑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总体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2.6%,听障大学生、普通大学生焦虑水平显著高于视障大学生;SAS分与EPQ中的N分、L分呈显著正相关,与E分呈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应对方式、E分、L分、就业压力对焦虑评分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在SARS流行时期 ,疫区大学生由SARS事件所引起的焦虑状况以及应付方式和人格特征对焦虑的影响。方法 :以河北师范大学 40 6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采用应付方式调查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焦虑自评量表以及主观压力自评问卷 ,对他们的应付方式、人格特征、焦虑水平以及主观压力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1 )主观压力与焦虑相关显著。 (2 )疫区大学生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常模。 (3 )不同应付方式之间的焦虑水平差异显著。 (4 )心理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在应付方式的采用和焦虑水平上均存在显著差异。(5 )人格特征与焦虑有显著相关。结论 :通过调查可以认为 ,SARS确实是引起疫区大学生焦虑的应激事件 ,但成熟的应付方式、丰富的心理知识以及外向、随和、平缓的人格特征都可以降低心理的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家庭婚姻冲突对问题少年人格与应对方式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为家庭教育培养孩子提出建议和方法,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CSS)和儿童感知婚姻冲突量表(CPIC)对62名问题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心理症状九因子与威胁认知、自我归因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情绪稳定性、消极应对方式与婚姻冲突各因子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研究表明,婚姻冲突影响了问题少年的人格、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来自婚姻冲突的威胁认知和自我归因是导致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75):161-162
认知行为治疗在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中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本文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医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韶关某医学院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干预前后的医学院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组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好转,该疗法有一定的干预效果。本研究认为,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医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手段。同时,本文探讨了如何构建医学院校心理危机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216名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应付方式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测试,利用SPSS16.0和AMO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心理韧性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2不同心理韧性水平的大学新生在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3心理韧性通过积极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可以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β=0.74,p<0.001),通过2种应对方式可以负向预测心理症状(β=-0.42,p<0.01)。结论:心理韧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2个指标均有重要影响,应对方式在心理韧性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路径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姚海娟 《教书育人》2013,(21):52-53
采用心理控制源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对16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和焦虑上均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时间监控感上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及焦虑上皆没有显著差异;(2)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各维度与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3)时间效能感对焦虑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焦虑是人们常会出现的一种情绪状态。随着高校扩招,现  相似文献   

11.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 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结合大学生心理调查量表和大学生的人口学信息编制而成调查问卷,对某市属高校大学新生和大学二三年级学生的焦虑抑郁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调查表的数据应用Ep idata 3.02软件,采用双人、双机录入。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单因素进行卡方检验,多因素Log 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焦虑情绪改善明显。干预组新生的抑郁情绪改善明显,而大学二三年级学生的抑郁情绪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团体治疗对医科大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状态问卷对632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结果:632名大学生中78名(12.3%)存在焦虑情绪,104名(16.5%)存在抑郁情绪。团体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组和对照组经过治疗后两组抑郁及焦虑情绪均明显缓解,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学生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而团体治疗可明显减轻或缓解其不良心理状态,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考查大学生的时间透视与焦虑的关系,并探讨应对方式是否在时间透视和焦虑间起中介作用。采用《时间透视简式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对319名大学生进行测试,运用SPSS17.0和Amos4.0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多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1)现在定向与焦虑和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与解决问题显著负相关;(2)未来定向与焦虑和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与解决问题显著正相关;(3)应对方式在时间透视和焦虑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现在定向和未来定向都无法直接预测焦虑,两者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地预测焦虑。该研究表明,不同时间透视占优的大学生通过应对方式影响其焦虑状况,为今后进行焦虑的心理治疗和干预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网络成瘾与大学生的情绪障碍的关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求网络成瘾(以下简称IAD)与大学生的情绪障碍的关系,为网络成瘾的预防和有效干预,以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整群分层法抽取至少有一年网络使用经验的1~4年级高等院校大学生341名,使用网络成瘾量表、状态焦虑问卷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进行团体施测。结果表明:(1)网络成瘾大学生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显著差异;(2)网络成瘾对焦虑和抑郁均有极为显著的预测作用,网络成瘾对焦虑的解释度为14.3%,对抑郁的解释度为13.6%。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新冠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心理韧性与焦虑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在其中的作用,使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采取问卷星线上的方式共得到1198份有效问卷。结果发现:1198份数据中无焦虑症状762人(63.6%),轻度焦虑398人(33.2%),中度焦虑30人(2.5%),重度焦虑8人(0.7%);女生在焦虑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学历、年级和居住地在焦虑上的得分并无显著性差异;大学生心理韧性及其各维度与焦虑存在显著水平的负相关,心理韧性及其各维度和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和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积极的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而消极的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心理韧性对焦虑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因此新冠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心理韧性是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其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6.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职业紧张量表对西安地区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西安地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紧张状况在性别、专业类别、所在学校方面的差异显著;(2)在SCL-90的各项因子分上,毕业生与常模在躯体化、焦虑、偏执、精神病性上的差异非常显著,而在人际关系、敌对、抑郁上差异没有以上显著;(3)西安地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心理紧张程度还与师范与否而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采用梁宝勇(2006)编制的<大学生(生活)适应量表>和肖计划(1955)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以及WillimaW.KZung于1971年编制,1985年译成中文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y Scale,SAS)作为评估工具,对50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撂讨应激、应对方式和焦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探讨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安徽某高职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以及解亚宁编制的建议应对方式问卷对2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状态焦虑水平要明显地高于非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特质焦虑水平远低于非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状态焦虑与消极应对和生活事件的其它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特质焦虑与消极应对和生活事件的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和其它因子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消极应对对焦虑总分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因此应重视对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开展基于情绪调适、应对方式、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训练,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学院大学生负性情绪与孤独感的年级差异,分析各年级学生在应对负性情绪与孤独感时的不同之处.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孤独感量表(UCLA)对410名在校的医学院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合个案访谈同时进行.结果:1.大三学生的孤独感高于其他年级(P0.01),大一学生的负性情绪量表分最低(P0.01);2.大四学生的孤独感显著低于其他年级的学生(P0.01).结论: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孤独感和负性情绪存在差异,大三学生更易感到孤独,他们有较多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大学生预见就业风险认知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对1543名大学生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高焦虑组相较于低焦虑组表现出较高的风险认知水平.对于风险的各种特征,高焦虑者预期各种就业风险因素将会产生更为长期的影响,且这种影响更为不可控制.因此,本研究认为高焦虑水平与低焦虑水平的大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就业风险认知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