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绘画成了我一生的知己,我可以无所顾忌地向它倾诉,可以找回我失去的信心,画室里工作的时间是个人的天地,只有那时,画里画外我是一体的。我拥有充分的自由和放松,可以让自己的心放纵,不用顾及其他。绘画是一件既让我着迷又让人精疲力尽的事。品味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从一句歌词到一切可以引起视觉冲击和想象的话语和图像,都多多少少地冲击着我的神经。我用自己的笔墨语言叙述着我的快乐和悲伤。对于我来说,水和墨是我最忠实的伙伴。大千世界的  相似文献   

2.
周兴露 《大观周刊》2012,(11):194-194
1994年8月,我带着我的理想和目标勇敢地踏入了社会,来到了我家乡的一所村级小学任教。学校领导安排我担任了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当时的我有些纳闷,怎样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呢?于是我阅读了大量有关班主任的书籍。根据从书中获取的大量信息,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我是这样做的,而且学生们很喜欢我。在此愿意把我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  相似文献   

3.
我叫席尔维丹·安伯伦·欧尼尔,而家人、朋友和熟人,都叫我伯莱明。 衰老给我带来的恶魔般的疾病,让我承受的痛苦,都让我感到自己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因此我将把最后的情感和遗嘱埋葬于主人的心中。  相似文献   

4.
正三十五年了,我置身在废纸堆中,这是我的love story。三十五年来我用压力机处理废纸和书籍,三十五年中我的身上蹭满了文字,俨然成了一本百科辞典——在此期间我用压力机处理掉的这类辞典无疑已有三吨重,我成了一只盛满活水和死水的坛子,稍微侧一侧,许多蛮不错的想法便会流淌出来。我的学识是在无意中获得的,实际上我很难分辨哪些思想属于我本人,来自我自己的大脑,哪些来自书本,因此三十五年来我同自己、同周围的世界相处和谐,因为我读书的时候,实际上不  相似文献   

5.
吉林情深吉林省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事业发展的根所在,我离开吉林省20多年了,我没有一天不在惦念我心灵深处永远的家。长影把我从一个对书法一知半解的人培养成了一个所谓"大家";长春大学,让我有了稳定的后方。这两个单位给予我的恩情,我永远都报不完。我也骄傲的说我也做了很多事情,做一些对社会对后人有用的事。这20多年,我每年都要回吉林,为家乡做点事。我现在虽然80岁了,还要继续做,活着干,死了算,现在,吉林省档案馆把我作为名人保管我的资料,我很感激,又觉得与名人还有差距,我还会把我取得的荣誉证书和一些作品,放到档案馆,因为这些荣誉都是党和人民  相似文献   

6.
无悔的选择     
人各有志,在对待家庭、工作及个人得失方面,各有各自的看法和选择.但我的选择,我是终身无悔的,那就是:——在个人和整体利益上,我选择了整体.1992年,我调进了报社后,领导安排我从事采编工作,我边学边干,工作干得出色,得到领导赞赏.正当我的工作得心应手时,1994年,领导又把我从采编岗位换到广告科工作.说句心里话,在报  相似文献   

7.
温和慈爱的范老师,可能并不认为他对我的影响有多大.事实上,他改变了我的职业理想,决定性地影响了我的人生方向,只要他在那里,就足以让我相信和坚定我的选择;不仅如此,和范老的忘年之交更是他留给我的一段温暖又美好的记忆.在老师作古之后,这也是我唯一愿意和能够细细回忆的时光.  相似文献   

8.
我和乌拉在一家杂志社共事仅两个月,她年龄比我小一轮还多一点。她是个很有故事的女子。第一次和她在办公室见面,她就叼着香烟和我开玩笑,虽觉得她是有些名气的才女,可我却不是很答理她。她直呼我名字,去掉了姓,使我觉得亲切,脱口秀得很睿智,我渐渐便喜欢起她来。乌拉是个恋烟的女子,曾怂恿我也吸,我没“上当”,可每当一起聊天,她仍是习惯性的递烟给我。乌拉是20世纪80年代后生人,少年大学生,19岁硕士毕业,河南籍,现定  相似文献   

9.
2006年4月,我从新华社吉林分社交流到山西分社工作,又一方水土,又一方人情,我的性格和行为、我的生活和工作,乃至我的整个新闻生涯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我只是个小人物,我既不是英雄也不是斗士,我不想和任何人斗,作为一个前民警,我在网络上发表文章,我认为这是尽我的工作职责,我对得起曾经穿过的这身警服”  相似文献   

11.
一次在网上和朋友聊天。我说,比起DV来,我更喜欢照相机。他问我,难道喜欢把瞬间的记忆凝固起来?我愣了半天。喜欢影片和照片,仅仅是一个习惯,而不是什么凝固不凝固的问题。 另一次,一个小孩子问我见没见过安妮宝贝,我说见过。他立刻对我崇拜得要死。我说,安妮宝贝只是个写文章的人而已。然后,他说我根本不懂得文学。  相似文献   

12.
已故端木蕻良是我国现代、当代的大作家。他和他的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应留下重重的一笔。笔者有幸,曾和他当过一段邻居。 那时,我们两家住的楼房前后紧紧挨着,又都是一单元,我家比他家高两层,因而,从我家可以直接看到他的家中。我上下班时,有时他站在阳台上换空气,休息,我在楼下向他招招手,他也微笑着和我招手,算是打招呼。 我是1987年初夏开始和端木做邻居的。以前,我从来没有和他联系过。因为,我原来在北京日报文艺部当编辑的时候,一直都是我的老同事田藏申大姐和他联系,老田和他非常熟。我到北京晚报当编辑  相似文献   

13.
闲来无事,转到小S主持的<康熙来了>.这期她和蔡康永"踩"的话题是罗大佑.话题不太吸引我,吸引我的是小S的精彩表演.即便是有人说我庸俗,我还是要说,我喜欢小S的风趣和幽默.我不会把小S说得无限好,但是,我认为小S的确有才.她能够在大俗之中慨叹人生,俯仰天地,这就是才气.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本刊开设“我的书”专栏,请名人名家自述“我的处女作”和“我的成名作”,目的是为了匡正以往的“莫衷一是混乱现象“,”“为今后提供准确可釜底抽薪资料”引言《中国图书评论》要求我写《我的处女作和成名作》。我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当然,我并不是不知道处女作好写,因为它只限于自己Z成名作不好写,因为它不能不牵涉到别人。不过,我又想,我既然接受了这个任务,就应当立即依照事实写下去,不要考虑那么多。一、我的处女作《易通》是我的处女作。我写《易通》以前,没有发表过任何文章。所以《易通》是我货真价实的处女…  相似文献   

15.
在我与新中国的出版事业中,每每回忆起我在湖南省出版局工作期间的往事时,我总会想起文艺界的许多新朋旧友,其中有不少是在延安时的老朋友。他们对我工作给予的热情支持和帮助,我一直铭记在心,永远不能忘却。每当我沉浸在往事思念联翩之中时,一个久经考验、饱经风霜、乐观开朗、慈祥和蔼的形象,就会活现在我的眼前,她就是丁玲。 1935年秋,我在上海投身革命。我喜欢读书,读马列的书,读左翼社会科学的书,读左翼文艺的书。就在这时,我读过丁玲的《田家冲》和《1930年的上海》,这是我第一次读丁玲的作品,后来  相似文献   

16.
在我这次下乡蹲点以前,报社的一位领导同志对我说:记者蹲点,既要改造思想,又要搞好报道。领导同志的这个嘱咐,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来到江口县坝盘公社新江大队官家湾生产队之后,就住到老贫农田世锡家,认真地和社员们实行同吃、同住、同劳动。我此来的目的是采访他们队搞科学实验的报道的,和以往不同的是,我来了之后先不忙着采访,先从参加劳动入手。我和社员们一起打谷子、挖沟、种  相似文献   

17.
当了记者后,我结交了许多作者。他们不仅给了我很多无私的帮助,而且给我不少的教益启迪。随着和他们交往的加深,我愈来愈感到,他们是我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8.
北平的警察     
山佳 《北京档案》2007,(6):50-50
我小时北京叫北平,警察叫巡警,只有租界的巡捕才称警察。我经历了日伪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巡警,我的院子里就住着巡警。我还管院里  相似文献   

19.
网络媒体民意集纳功能的建设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昨天我浏览了一下新华网,他们知道我今天开记者招待会,给我提出了几百个问题.他们对国事的关心,深深感动了我.他们的许多建议和意见是值得我和我们政府认真考虑的."  相似文献   

20.
花之舞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对厦门的认识从高云览的<小城春秋>和舒婷的<致橡树>开始.那时,我还在南开大学读书.前者虽然没有在我脑海中留下太多印象,但书名本身给了我无尽的浪漫遐想;而后者,则给了我对爱情对象理想化的描摹和追求.因此,当毕业分配到这两位作家故乡工作时,我对这座城市有了尽快感知的冲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