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三种精神”是技工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特色。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举措,构建技工院校开展“三种精神”培养的实施路径:一是从加强理论阐释和内容研发,提高技工院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以“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为载体,将劳模工匠精神融入技工院校思政教育课程体系;三是以劳模工匠工作室为依托,以劳模工匠团队为支撑,建设技工院校思政教育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2.
5月16日,河南省平顶山湛河区101岁的“劳模”刘嘉用自己的“劳模教育基金”利息1300元,购买了学习用品分别发给曹镇乡五虎刘村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3.
当前,劳动教育的兴起正遭遇师资困境,劳模作为言传身教的隐形资源可与现有师资形成互补,更好满足劳动教育的实施。在90年中国劳模发展历程中,劳模的作用不断丰富、拓展,为其成为劳动教育师资积累了丰厚内涵。“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时代召唤、各地各校初步探索的实践积累、劳模自身内蕴的师范价值、劳动教育协同发展的专业需要和劳动教育育人形态的实践属性让劳模成为劳动教育师资大有可为;传承劳动精神、培养劳动习惯、传导劳动快乐、分享“缄默知识”、规范组织认同则构建起劳模成为劳动教育师资的应为理路。  相似文献   

4.
劳模轮庄,应休矣!近年来,有的学校出现了“劳模轮庄”一说。何谓“劳模轮庄”?就是;你已经当过劳模了,再评劳模时,将你排在候选人之外,给没评选过的人“让贤”。让给谁呢?自然是领导事先做到“心中有数”,并非够得上模范的人。“劳模轮庄”的问题的关键是:劳模...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工》2010,(6):42-42
中国首家劳模人物杂志——《当代劳模》5月创刊号近日正式与读者见面。该刊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管、工人日报社主办。刊物的宗旨是“让有价值的群体传播价值,让有影响力的群体影响社会”,精心打造劳模交流的平台,陪伴这支最伟大的力量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6.
<正>学院通过“讲劳模、劳模讲”方式让百名劳模走进校园、走近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时代新人不仅是一个理论命题,更是一个实践命题。劳模精神作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不仅承载着对未来的美好愿景,而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传承、教育导向等方面高度契合。上海杉达学院通过与上海市劳模协会学员分会的结缘,通过“讲劳模、劳模讲”方式让百名劳模走进校园、走近学生。  相似文献   

7.
开滦集团被誉为“劳模摇篮”,自建国以来涌现出7944名劳动模范,在开滦425册功劳簿上记录了各级劳模事迹112928件。人称开滦的企业文化就是“劳模文化”。开滦集团新任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文学说:“开滦的‘劳模文化’是最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是一种‘领军文化’,开滦的劳模精神就是‘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这就是开滦的‘魂’,有了这个‘魂’,什么时期的什么困难都能踩在脚下。”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劳模精神融入高校教育,赋予高校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提升高校人才整体素养和核心竞争力、发挥高校人才智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劳模精神融入高校教育依然存在劳模实践教育不够深入、劳模精神核心观念的传播力弱、缺少传播制度上的设计等问题,应该采取构建劳模精神进入高校系统的教育框架,不断加大宣传、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劳模资源力度,以及将劳模精神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实践内容等措施,推动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在今年的劳模评选表彰中,人们惊异地发现了一个新现象:在一些省市,外国人的名字赫然登上了劳模光荣榜。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日本人门胁轰二成为广东自评选劳模以来的第一位外籍劳模;南京市在表彰劳模时,将劳模的大红花戴在了来自德国和意大利的3名外国人的胸前,让人感到是那么的鲜艳,那么的耀眼。“洋劳模”的出现,绝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我国尊重劳动和评先树优工作的与时俱进的表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向世界敞开自己宽广的胸怀,接纳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外国人。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社会主义是大海,大海可以容纳百川。”外…  相似文献   

10.
我们常说,“劳模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因为他们不仅用双手创造出丰硕的物质成果,而且还用自己的光辉形象创造出美好的精神成果。如果说物质成果是供人们享用而属于消费品,那么精神成果就象不落的太阳,永远光辉灿烂,照耀、激励着人类不断前进,奔向未来。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对劳模不是崇敬和学习,而是讥讽和苛求。譬如,一有脏活、累活,有人就说,“让他去干吧,谁叫他是劳模呢?”有了急活加班,领导让“倒休”,也有人嚷叫:“没这么点奉献精神,怎么当劳模?”如果不休息,他们又该说了:“还是劳模觉悟高,下回肯定…  相似文献   

11.
在湖南邵阳大街小巷的卤菜摊位前,你肯定能吃到一种薄薄的呈三角状沾满辣椒和其他佐料的豆腐。那股麻辣劲儿,那股浓香,吃了之后,管保叫你赞不绝口。这,就是在邵阳颇有名气的“劳模豆腐”,出自该市最年轻的省级劳模、湖南省汽车制造厂下岗职工孙仕球之手。  劳模下岗,卖豆腐?听着新鲜吧?说起这“劳模豆腐”,还有一段颇不寻常的故事呢。  孙仕球下岗?人们不理解,因为他是“湖汽”树起的一面旗帜  1995年,孙仕球从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毕业回到“湖汽”,被安排在企管办从事管理工作。那时工厂很不景气,很多职工岌岌自危,…  相似文献   

12.
王娟 《继续教育研究》2023,(10):103-107
在新时代,我国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高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劳动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高校应坚持以劳模精神引领劳动教育实践创新,把劳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通过劳动锻炼成长成才。将劳模精神引领当代高校劳动教育实践创新的必然性联系起来,对劳模精神引领当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旨归进行了剖析,并对以劳模精神引领的高校劳动教育实践创新的途径进行了探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的首批劳模技术服务队6月26日赶赴四川灾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出席启程仪式,为奔赴灾区的劳模技术服务队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旗帜和“劳模技术服务队李斌分队”队旗,并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4.
劳模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劳模精神的形成有其特有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和实践逻辑,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将劳模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利于强化学校劳动教育,培育学生正确劳动观;又有利于应对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增强学生劳动获得感。通过构建思政理论课堂、校园课堂、实践课堂、网络课堂“四课一体”的课程体系,探寻劳模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契合点,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工》2014,(6):25-25
全国总工会与教育部日前联合开展“劳模进职校”活动。5月23日,“劳模进职校”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劳模报告会在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举行。全总宣教部、教育部职成司、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交通委等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参加了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16.
漯河供电公司作为河南省电力系统首批创建“劳模工作室”试点之一,成立了以获得漯河市十大优秀青年、省电力公司技术专家、河南省劳动模范袁正华命名的“袁正华劳模创新工作室”。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后,工作室的特色逐渐显现,服务对象进一步细化,劳模效应不断放大,在队伍培训、科技创新、技术共促、传帮带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工》2014,(9):15-15
8月4日至10日,为期一周的全国教育系统劳模休养活动在全国总工会北戴河疗养院圆满结束。这次劳模休养是由全国总工会统一安排、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组织承办的。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席万明东亲临活动现场,来自全国各地教育系统的90余名劳模参加了此次休养活动。  相似文献   

18.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北京市在评选劳模活动中,采取了向一线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倾斜的做法,令人称道。  相似文献   

19.
杜人杰 《文教资料》2021,(2):99-101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为核心的劳模精神,指引广大劳动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不断奋进。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需要青年一代去接力,伟大的劳模精神需要青年一代去传承。高校弘扬劳模精神、开展劳模精神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劳模精神是中华民族推进伟大复兴进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精神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阐明劳模精神的内涵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将劳模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创新化发展,是培育大学生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必由之路。高校应抓住教育契机,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课程结合、专题教学与案例镶嵌结合、“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实现劳模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