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批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谴责。但有人曾把批评与表扬比作在做人的思想工作中的一粗一细的两块磨石——砥和砺。由此,如把有较高再生性的表扬视为“砥”的话,那么以鞭策的形式,且能唤起人们意识的“砺”便是批评了。作为学校的领导,在实施教育管理过程中,无论是刚走上岗位的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表扬与批评都是需要的。  相似文献   

2.
一、儒家和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儒家和谐教育思想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 儒家将人视为宇宙的中心,认为只有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才会有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的全面发展在儒家和谐教育思想中体现为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即使人成为“圣人”,成为“大人”。  相似文献   

3.
批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谴责。但有人曾把批评与表扬比作在做人的思想工作中的一粗一细的两块磨石——砥和砺。由此,如把有较高再生性的表扬视为“砥”的话,那么以鞭策的形式,且能唤起人们意识的“砺”便是批评了。作为学校的领导,在实施教育管理过程中,无论是刚走上岗位的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表扬与批评都是需要的。大家知道,任何一个人无论其受教育程度多高,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出现违心悖理的过失与错误,实在是在所难免的,即使是在各方面表现均优良的人,也由于褒扬声中极易产生的归因认同的心理偏差,也很有可能发生一些越…  相似文献   

4.
转型期的道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大一统”终于被打破,道德领域中“多元化”、“百花齐放”的局面“千呼万唤始出来”时,人们却尴尬发现自己被弄得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如果说,改革开放以前“全国人民一个思想”象一棵被砍去枝叶的大树,那么现在却是“全国人民一人一个思想”,象一堆乱蓬蓬的野草.前者固然压抑个性,最终导致道德的解体;而后者表面上欣欣向荣,却暗含着更大的危机.对此,学界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代价,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一问题会自然得到解决,故不必大惊小怪.亦有人从维护道德…  相似文献   

5.
老子的政治思想有其自身的整体性。很少有人将他的政治思想进行系统研究,从而造成了对他政治思想的不少误解。老子的政治思想是以天子-平民的“点-面”结构为核心的政治体系。“小国寡民”是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设计,实际上是要建立一种“大社会,小政府”的国民自治体系。通过对此政治体系结构的阐述,对其运行机制及其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一系列影响的分析,可以在新的视角下对老子的政治思想做到尽量正确而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问:本文是世界名著《宽容》的序言,主旨是缕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倡言思想的解放,主张对异见者的宽容,同时谴责了反动势力镇压改革者和新思想的罪恶。题为“宽容”,其主要观点和材料也应当是“宽容异见”;但是本文却无一处宽容的情节,无一位宽容的人物,从所有的语言内容里也提炼不出“宽容”的主旨,这种“文不对题”的写法该如何理解?  相似文献   

7.
有人认为家长敬业与子女成才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持这种观点的家长,或为了工作而疏于对子女的教育;或为教育子女花费全部精力而自己在工作上不思进取,这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极大的损失,必须予以修正。 家长如果吃喝玩乐,不顾子女教育,肯定会受到社会谴责。但如  相似文献   

8.
王瑞 《辽宁教育》2005,(11):22-22
2005年1月,中共中央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由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这一短语音节过长,媒体开始尝试着对其进行简化,有的缩略为“先进性教育”,有的缩略为“保先性教育”或“保先教育”,更有人干脆把它简为双音节:“保先”。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这部小说,从头至尾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梁山英雄起义从酝酿、爆发到失败的全过程,其内容极为矛盾复杂。尤其小说结尾描写梁山英雄的纷纷遇害和被迫自缢,令人不忍卒读。这一悲剧结局表达了作者对奸臣恶吏的批判谴责,同时也暴露出所谓忠义思想的封建局限性,并在客观上构成了对“招安”道路的否定。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其核心是提高学生的能力。而语文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越来越走进死胡同,甚至有人认为“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其实,语文学科也并非只有“八股式”一种教学法,在实践中,也是可以开拓创新的,要做到达一点,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当今社会是个开放式的商品社会,每位教师都应具备一些必要的思想。第一种思想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树立比较好的科学观,培养科技意识。这样,才能使学生热爱科学,而科学是强调不断创新的,这会使他们自主培养创新意识。第二种思想是…  相似文献   

11.
本通过对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的几种错误的道德价值导向的批驳,对当前社会道德现状的剖析,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坚持基本的道德价值导向-集体主义道德价值导向。并根据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实际,认为在集体主义这一道德价值导向中应注意层次。应把社会整体利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置于首位,把一已私利或少数人的利益置于服从地位,谴责“唯利其图”、“损人利已”的不道德行为。只有这样,社会主义道德的正气才能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性质才能坚持,两极分化才避免,共同富裕的思想也才能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2.
赵炎  丛培波 《山东教育》2005,(11):36-37
2002年12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依法冶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德”冶思想是我国古代儒家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冶,强调的是道德感化。封建统冶者为了维护自身统治需要,将儒家的“德治”思想与“人治”思想等同,使其具有了鲜明的阶级性和历史局限性。我们应汲取其合理成分,抛弃其不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内容,形成新型的社会主义“德治”。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开放性课程,必须面对现实,而不能刻意回避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在课上常常会出现一些所谓的“高”“深”内容,如“公平”“正义”等为主题内容的课。2012年浙江省初中思想品德“疑难问题解决”培训中,来自宁波的郑乐安老师展示了“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一课,她用贴近学生的生活化事例,放低起点,逐步引导,层层...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转变的过程中,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都经受着严峻的考验。这里,有一种大家都熟智的社会现象,似乎什么事都离不开“钱”。上学要花钱、看病要花钱、住房要花钱,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于是,有人出国挣大钱,有人下海捞大钱,有人利用职权贪大钱,有人挺而走险骗大钱。社会上的许许多我问题都能和“钱”联系在一起。然而,我们的思想教育领域对此确没有一个应对的措施,尤其是对当代的大学生应该如何认识“钱”,如何挣“钱”,如何花“钱”的教育问题,研究的少,教育的少,这种状况与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教育思想是相悖的。本文将就此问题谈点个人的拙见。  相似文献   

15.
“义”“利”关系问题,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义利之辩在我国历史上延续了二千多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义利关系及其内容也随之不断发展变化。1996年10月10日,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以决议的形式明确规定,要引导人们形成“社会主义义利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一新概念的提出是否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其内容和意义又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做了如下思索:一、历史的必然──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形成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儒家学派在义利观上的基本思想是“重义轻利”。孔子就把“义”看作是人立身之本,主张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  相似文献   

16.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其不应该仅仅是“历史”的教育,更应该是增强“忧患意识”、“自信意识”、“行动意识”的教育,最终使学生适应社会、奉献人类、报效国家。  相似文献   

17.
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门课整合成一门概论课,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改革的一项内容。研究和探讨整合后概论课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课题。在这里本人结合实践,就如何构建和构建什么样的内容体系与大家做个交流。一、内容体系构建依据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门必修课整合为一门必修课实施教学,有人从经验的角度认为这是“分久必合”的自然结果。其实,我认为这三门课的整合是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的。理论依据:三者是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8.
在《海狼》一书里,杰克·伦敦把社会大舞台搬到一艘与世隔绝的海盗船“魔鬼号”上,通过“强者”与“弱者”的生死拼搏与强弱变住,抒发了作者对强权者的谴责扣对人的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一、以弄清学科性质、内容为目的,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 就性质而言,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从结构上看,初中政冶还分成两大块,即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从内容上来看,初一思想品德以培养学生品质和道德情操为主要内容,初二年级以基本法律知识为重点,初三年级以人类社会发展史和国情教育为主线。从目的上看,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有”人才,它具有较强的思想性、人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弄清了学科特点,就能保证教学上的方向不会偏离,即保证思想政治教学“教”什么,“学”什么。  相似文献   

20.
谴责小说作为近代社会小说最为发达的一枝,从内在的文化心理层面来看,显然是受到了古典文学中的美刺与讽谏传统影响的。无论是思想内容方面所体现的批判精神,还是艺术手法方面所达到的讽刺效果,谴责小说都表现出了对美刺与讽谏传统的归依。其直接的源头就是以《儒林外史》为代表的讽刺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