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模式有多种,其中的一种是课内外结合型。但一般的课内外结合型,其针对阅读材料所设计的试题几乎都是“两张皮”。而2004年桂林市中考文言文阅读却是“一张皮”。请看2004年桂林市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六道试题(阅读材料略):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B.是义贵于其身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C.死亦我所恶吾恶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予观夫巴陵胜状9、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指明其意义。通意义:10、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  相似文献   

2.
2004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题,呈现出了“稳中有变”的特点。“稳”体现在了阅读材料的选择上。2004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文本,大都看教材。由于目前全国各地使用的教材不统一,因而文言课文也不尽相同。源自教材中的篇目,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有利于复习范围的确定,对今后的文言文教学有积极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3.
2015年河北省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阅读材料,选自《归氏二孝子传》(明·归有光),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加工。这是河北省第一次在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完全选用课外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在此之前的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命题选材,都是课内阅读材料和课外阅读材料各选一段,进行比较阅读。选择课外阅读材料的原则是文段浅显易懂,考生结合注释基本能够读懂,同时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4.
三、文言文阅读“言”“文”并重 ,命题材料由课内渐趋课外。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学好文言文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 ,也是学好语文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文言文的学习目标是 :“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80篇。”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 2 0 0 2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命题坚持“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总原则。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 ,大多数初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或…  相似文献   

5.
朱玲娟 《教学月刊》2006,(12):53-55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文言文阅读是当前初中语文学业考试的必考内容,在整卷150分中约占15%的比分。文言文阅读相对来说题型变化较少,主要从理解和积累的层面去检测,因此通常被认为是中考语文的“抢分题”。又因为文言文阅读检测材料课内外兼有,往往是课内、课外各一段(篇),而即便是来自课外的阅读材料也是与《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推荐篇目“程度相当”.适合学生阅读,而且常常是材料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是考查对课内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举例来说,《2006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嘉兴卷)》文言文阅读题:  相似文献   

6.
景瑞鸽 《现代语文》2011,(6):155-156
文言文阅读一直以来都是中考的必考题型,且分值不低。河南中考在70分的基础知识中文言古文的阅读题就占了10分左右,约占14%。同时文言文的出题范围仅限于课标推荐的16篇文言文,并且近5年来题型都比较固定,都是两篇材料的对比阅读,现就对近5年河南中招试题进行研究,并探究出题动向及对策。基本题型及对策如下:  相似文献   

7.
石与盐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科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文言文在基础教育语文课本中所占的比重明显提高,在各地区历年的中考语文试题中,文言文阅读所占分值也是稳中有升。因此文言文的阅读也正日益受到老师和学生们的重视。诵读,是文言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尤其如此。他们刚刚接触文言文,按课标要求,  相似文献   

8.
张翼 《现代语文》2006,(4):79-79
课内外比较阅读题是今年中考文言文试题的一大亮点。它是将课内课外两篇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言文合并在一起设计考题,从而考察学生阅读、分析、比较、评判、拓展运用的能力,这样就加大了文言文的阅读量和难度。而设计题目一般都是从所选文言文的“同”与“异”来考虑,因此,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熟悉比较点,掌握其规律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阅读试题的考查.历来是中考语文中的一个难点.尤其是课外文言文。笔者分析了2010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70多套.其中39套试题中出现了课外文言文.而39套中有15套试题是以课内、课外对比阅读的形式出现的。根据这一数据分析.结合去年的考试情况.从中可发现今年中考对课外文言文的考查较往年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阅读     
走势分析2003年的中考,是使用2000年3月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及2000年秋季使用新的语文教材之后的第一次中考。基于此,文言文阅读的试题呈现出“稳中有变”的特点。先说“稳”。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关  相似文献   

11.
石小兵 《教学随笔》2014,(10):11-13
浏览201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其中对文言文阅读题的考查,呈现出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局面,更好地检测考生文言文阅读的迁移延伸能力和拓展探究能力。下面结合今年各地中考文言文阅读题作一些解析。  相似文献   

12.
2004年高考进一步加大了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力度,减少了一道客观题,文言文翻译的主观题的分值增加至8分。随着今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结构的调整,文言文翻译的地位更为凸现,文言文翻译的复习必须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刘高伟 《青少年日记》2009,(2):59-63,25
阅读一篇文言文能够准确地停顿和断句是读懂的标志。由此可以看出停顿和断句在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作用。鉴于此,全国各地在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考察中,常会涉及文言文句子诵读节奏内容的考察,笔者对2008年全国各地的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比较,发现有1/6的试卷涉及到了这方面的考点,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2012,(27)
2012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给人别具一格的感觉,体现了多年来务实、简约、诗意的命题风格。一、重能力——考试目标务实今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紧扣语文能力命题,将考试范围定位为“现代文阅读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作文能力”三大块,减少了许多看似必要实则花样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关注     
准备参加2010年中考的初三年级的朋友,手中一定要有2009年第9—第12期的《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杂志哦。这四期刊物推出的现代文阅读试题专辑、文言文阅读试题专辑、作文试题及满分作文专辑、中考考场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为检测学生是否“具有阅读浅易言的能力”,中考言阅读已由以前的以课本为本,变为课内外结合,侧重课外,并有以考课外为主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教好课本的同时.加强课外阅读训练,正成为言教学的“时尚”。在教学实际操作中.笔发现,课外阅读常常被简化为简单的加法:一味盲目加大言材料的阅读量,搞题海战术,结果是事倍功半。学生囫囵吞枣,不仅增加了学习负担.而且对言产生阅读畏难情绪,使提高阅读能力的目标不能够顺利实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综观近几年的中考文言文语段试题.文言文所占分数6-15分.占试卷总分的5%-10%左右。其特点是稳中求新.既贴近新大纲关于降低文言文阅读难度的要求.又落实了新课标的理你.  相似文献   

18.
浏览2006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其中对文言文阅读题(不包含古诗词)的考查,呈现出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局面。本文就文言文阅读中出现的新题型作一番探究。  相似文献   

19.
周忠安 《现代语文》2007,(2):115-116
2006年中考,语文学科加大了对文言文的考查力度,从分值上看,由以往的10分左右增加到14分;从结构上看,由过去的一篇课内文言文阅读发展到两篇有一定联系的课内文言文语段的比较阅读,再发展到一篇课内一篇课外语段的比较阅读,最终发展成今年的3条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课内文言文相关知识的考查和一篇纯课外的文言文语段的考查。  相似文献   

20.
在2004年国家级课改实验区走进课程改革中考之后,2005年走进课改中考的实验区超过了500个县区,中考语言阅读试题的改革,在2004年探索的基础上,2005年更趋成熟。还有更多的县区尚未进入课改中考,但其命题意识已明显受到课程改革新理念的影响。2006年,几乎所有的县区都将走进课程改革后的中考,研究2005年及2006年各地中考语言阅读试题的变化,将有利于2007年中考前的言教学和复习备考,有效提高考生的言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