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失落——保定莲池书院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定莲池书院是清代著名的省级书院,一度成为北方学术中心之一以及南方桐城派学术传播重镇.由于清政府的特别关注以及近代教育家吴汝纶为代表的一批名师主讲书院,莲池书院在义理词章的旧学教育、实学实用的教育调整中独领风骚,人才辈出;而且在新旧博弈,西学导入,新式教育代替传统教育的冲突、转型与改革、突变中也翘楚同类书院,引领晚清官立书院之潮流.但是,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形势以及桐城派思想未能有效突破传统学术结构框架而实现现代转换,致使莲池书院走向衰废,无力在改书院为学堂的进程中实现现代性再生,成为晚清书院近代转型中飘摇零落的一个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2.
书院产生于唐代,它源于私人治学的书斋与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即书院有官府和民间两大源头.宋代是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兴盛期,南宋则是书院管理体制得以确立的重要时期.南宋理学家和书院结为一体,赋予书院更多的学术教育理念,使书院承担起研究学术、发展教育、推行教化的重任,其管理亦借鉴官方学校、禅林精舍、道家清规,形成各种制度.  相似文献   

3.
办学经费是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书院的办学活动起着直接的制衡作用.莲池书院的经费来源广泛,并相对充足,为书院教育活动提供了必备的物质基础.近代教育家吴汝纶在主持莲池书院期间特别重视办学经费,曾为书院别筹经费,对书院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教育效果及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4.
书院始于唐、五代,兴旺发达于宋代,而书院的学术繁荣则在南宋.笔者通过对宋代书院的学术特色分析,论述了宋代书院对当代大学教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封龙山是古代石家庄地区著名的文化名山,自汉唐至明清,封龙山书院林立,其书院教育颇具特色.尤其是知名教育家主持或主讲书院,造就了封龙山书院教育卓越的办学成效,从中展现出书院教育个案历史阶段性的内容及特色.  相似文献   

6.
书院是中国古代的特有的教育形式,而导师制最早实行是在西方,文章通过将书院教育精神与导师制中的师生关系的构建联系起来,从书院教育中得到启发,对于更好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7.
书院制越来越多地在高校中得到实践并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调研,发现由于书院制改革过程的逻辑必然、书院制理念与现实执行的鸿沟、书院投入与学生期望的割裂等原因,学生对书院满意度有待提升。为此,高校应探索本土化模式,形成精神内核,同时增强师生双向互动,完善制度建设,从书院整体、内涵建设、师资力量和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升学生对书院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国学热"在当下已成为热门话题",国学"的定义可分为广义与狭义,狭义上的"国学"专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并涵盖后期各朝代的各类文化学术,文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北宋以来书院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化教育机构并发展为制度,核心精神体现在以《白鹿洞书院揭示》为代表的众多学规中,《白鹿洞书院揭示》中的五个治学角度对当下国学教育仍具备指导意义,但应有选择地吸收,有发展地弘扬。就书院的兴废和《白鹿洞书院揭示》同当下"国学热"关系两个角度对《白鹿洞书院揭示》关系探究,在把握住书院教育的核心精神之后同当下的国学教育进行对比,进而根据当下时代特征对《白鹿洞书院揭示》中的教育精神进行探讨性的批判继承,以实现古为今用。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所定型化并为后世广泛引用传播的书院精神同当下国学教育的核心思想应当是血脉相通的",国学"不能只"热"一阵子,应长久地"热"下去。  相似文献   

9.
古代书院文化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德育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精华,书院文化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涵。其德育内容表现为人伦、孝悌、诚信、立志、义节等方面的教育。围绕着这些德育内容,古代书院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古代书院在德育内容的教育和运行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对于今天的学校德育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莲池书院是清代在保定设置的直隶省最高层次书院。在莲池书院的教学活动中,名师讲学为学生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学环境优美,师生关系融洽,特别是其供祀活动具备多种教育价值与作用。所有这些,都反映了莲池书院作为清代地方官方书院新旧交替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1.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为适应科举考试需要而形成的集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教育机构。保定莲池书院是第四任直隶总督李卫所创办的官立书院,其教育目标定位于为科举考试服务,从而造就了众多封建官僚,培养出一大批文人学者。但随着科举制的废除,书院制度推陈出新,提倡自由讲学,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重视学术交流与争鸣,为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现代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资源。这些因素或成分不仅有教育历史价值,更有其超越时空限制在现代教育语境下的现实意义。而且在文化传播与人才培养、文化遗产保护、爱国主义教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中亦可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师生关系出现淡漠化、利益化、冲突化趋势,亟须改善师生关系,以解教育教学之困.古代书院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奇葩,给后世的教育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书院教育的一笔宝贵财富,其形成得益于独特的教育管理.书院教育在育人取向、名师选择标准、学习指导方式及教学管理模式等方面,为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了基础,值得当今教育管理者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时期之后,许多大学借助书院这一新型育人平台开展廉洁教育,取得一定成效,书院制育人具有"潜移默化,以文化人"的特点。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丽水地区丰富的地方廉政文化资源,在书院这一新型育人平台上,开展更加行之有效的廉洁教育。  相似文献   

14.
宋元明清时期许多君主以各种方式重视、支持书院,对书院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动机和目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弥补体制内教育系统的不足,满足人才培养需要;二、表明对儒学的尊崇以及对儒家所倡导、宣扬的伦理道德原则与治国理念的认同;三、通过支持书院而对书院产生影响或介入书院内部事务,从而影响书院的发展方向甚至改变书院的性质,最终将书院纳入官方的意识形态控制网络之中。  相似文献   

15.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在中国传统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宋时期的书院经历了一个由兴而衰、再由衰而兴的曲折复杂的过程。探讨这一过程。对两宋书院兴衰原因加以分析对比,对我国当前教育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书院自产生以来,就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书院作为一种十分成熟完善的文化教育组织,是中国古代教育高度发达的象征,其对学术自由的倡导,道德教育的重视等,对当今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办学模式、教育精神等方面对书院教育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机构,它在教学管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有着许多鲜明的特点,本文从书院教学模式的角度出发,对书院所采用的两种主要的教学模式分别进行论述,找出其在各个方面的特点,并寻求其对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学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古代书院秉承儒家"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系统有效且独具特色的个体品德培育模式,即通过挖掘经典著作道德内涵、强化社会游历道德功能、深化书院祭祀道德意蕴,最终促成生徒个体自觉道德践履。  相似文献   

19.
宋代是我国书院制度创立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和关键时期。书院在当时形成了完整的经费制度,其经费主要来源于朝廷和地方政府的拨付、士绅捐输以及书院自营等途径。宋代书院经费的多渠道拓展,对当今高校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高校应在主动争取财政拨款的前提下,努力拓展高校办学经费渠道,利用高校自身的科研优势,吸引民间资本、鼓励民间捐赠,转化科研成果、发展校办产业。  相似文献   

20.
池州书院的历史文化考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书院是中国古代社会自唐宋以来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教育组织形式。池州是安徽最早建有书院,也是书院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池州书院,兴起于南宋,昌盛于明清,终止于清末,历时近千年。池州书院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很多特点,促进了区域文化的发展,为池州获得“千载诗人地”创造了良好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