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叶飞 《人民教育》2022,(24):34-36
德育评价在德育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导向、激励和反馈功能,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新时代德育评价改革需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关注儿童道德发展的生成性、整体性,构建德育评价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基于真实生活的“嵌入式”评价模式,形成互动式评价、增值性评价、线上线下一体化评价等方式,更好地推动德育评价回归儿童的全面发展,以评价改革促进儿童健全品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2.
“知情型-生活化-整体性”德育新范式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学认识论为哲学基础的传统知性论道德教育对我国学校德育产生了长远而深刻的影响。“知情型-生活化-整体性”德育范式以道德知识和生活育德的新建构为基础,以在实践中整合为途径,通过“知、博、意、行”的融合和德育整体性作用的发挥,促进道德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生成,实现对人的整体性塑造。  相似文献   

3.
尽管量化评价在学校德育评价实践中具有合理性,但过度的量化评价会导致如下弊端:窄化学生的全面发展,割裂道德结构的完整性,忽略德育的境遇性和人文性,助推学生的功利心理,忽略德育评价的情感属性。第四代评价理论强调“人”而非“数据”,强调多元价值主体之间的协商,强调从科学主义评价范式向人文主义评价范式转型,为超越德育评价的量化困境提供了可能性。据此,德育评价应实现对过度量化评价的质性超越,在理论层面框定质性德育评价体系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在实践层面实现德育评价方法的质性转型。具体措施包括:搭建动态、多元、开放的德育评价方法体系;以学生的真实道德需求为根基,回应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主张;加强叙事性评价团队建设,以多元责任取代单一责任;完善质性德育评价方法,理解并欣赏德育评价过程本身;评价结果的运用回归育人本质,构建叙事性、连续性的评估报告。  相似文献   

4.
诗意德育是以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全面发展为目的,通过诗意言说的方式,让学生在诗意文化的熏陶下,涵养诗意情怀、发展诗性智慧、形成诗意品质、积淀诗意语言的归真、求善、至美的德育。学生积极人格发展召唤诗意德育,诗意德育也发挥着促进学生积极人格发展的功能。实现这种功能的策略是在生活的诗意中历练学生的积极人格;建构家庭、学校、社会三元融合的诗意德育体系;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和自由精神,促进诗意人格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杨静 《教育探索》2021,(1):52-56
认知理论经历了由传统身心二分的离身认知到身心统一的具身认知的发展历程。具身认知的含义可以概括为具身性、生成性和情境性等三点。在具身认知理论的影响下,我国学校德育也经历着由离身德育向具身德育的转变。在离身德育中,学校德育缺乏对"人"的关注,学生的身体在德育过程中被忽视,出现学生身体参与度低、德育方法缺乏互动生成、德育情境创设不合理等现实困境。具身德育作为学校德育的新转向,对还原道德教育的本真、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具身认知开展学校德育,应牢固树立具身的德育理念;让学生的身体和生活经验回归道德教育;采用动态生成的德育方法;创设贴合学生经验与实际生活的德育情境。  相似文献   

6.
<正>融合课程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体系,吸收、融入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以多元化方式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实现融合,故而,融合课程的评价方式也应该是多元的。为了更好地发挥融合课程评价在促进课程目标有效落实,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中关村一小按照促进和引导学生多元、自主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初中思想品德作为一门重点以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为目标的人文学科,其学生评价方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从发展性评价的优越性及其对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适用性出发,探讨发展性评价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运用,以期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更好地发挥其德育功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方法体系的建构可以推进科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丰富教师评价方法观念,合理评价学生;完善教育评价理论体系,促进教育实践发展;变革考试评价制度,深化教育改革。建构中小学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方法体系,以实证主义和解释学为理论基础。中小学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方法体系以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为核心,两种评价方法之间相互补充、交融和整合,共同构成中小学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9.
让发展性评价为学生的精彩人生导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性评价,即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它关注学生、教师的尊严与感受,注重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它区别于选拔性评价和水平性评价,注重诊断、激励和发展,其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发展。发展性评价不是只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它强调重在发现问题的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这种评价不仅重视结果,更重视发展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刘新林 《文教资料》2007,(18):157-158
中等职教语文的教学评价改革强调转变评价观念,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实行质性评价,建构多元评价主体,发挥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育水平,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能适应未来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出了具体要求。而评价在学生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浙江省海宁市斜桥镇中心小学提出了"三色花"评价体系,通过"三色架构"对接核心素养的评价内容,"三合生成"落实核心素养的评价方法,"三力互动"滋养核心素养的评价主体,"三性并重"检测核心素养的评价成果,朝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12.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为了更好地发挥评价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采用了尊重差异、多角度评价;关注过程,随堂评价;引进民主,让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方法。教师多样、灵活、生动的评价方法,如春风化雨般滋润了学生。.  相似文献   

13.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为了更好地发挥评价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采用了尊重差异、多角度评价;关注过程,随堂评价;引进民主,让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方法。教师多样、灵活、生动的评价方法,如春风化雨般滋润了学生。.  相似文献   

14.
“五育融合”在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中掀起了一片热潮。“五育融合”的课堂教学可以深层次地促进立德树人的有效落实,成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助力器。小学科学教学应建构融合化教学目标,勾勒融合育人的应然框架;设计融合化学习活动,提升融合育人的实践品质;采用融入式评价方式,实现融合育人的深度覆盖,推动“五育融合”的落实。  相似文献   

15.
开展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对于诊断和鉴定教学效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进和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具有重要作用,是保证职业教育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举措。现有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脱离了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核心的内在本质,导致评价失“能”现象发生,主要表现为评价的标准化制约学生能力发展的差异化、评价的功利化制约学生能力发展的长期化、评价的封闭化制约学生能力发展的全面化。在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增值评价系统构建过程中,要注重个体能力增值的适切性、过程性和全域性。具体来说,需要树立将个体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长期目标的核心理念、以评价标准引领能力增值过程进行体系建构、通过数据赋能建构全面获取学生技能状态的支持平台、建构“标准+增能”结合的多主体效用反馈机制实现效用适配,使增值评价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过程性、发展性优势,助力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小学德育实施全面科学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学生优良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要做到:从思想上树立科学、全面的育人观和质量观;坚持全面合理的评价原则;构建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落实切实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2022年11月,教育部印发《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要求推动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融合,强化学生全过程纵向评价,将质量评价贯穿教育全过程、全要素。为让质量评价回归教育的育人本质、发展规律和服务实践初心,利用评价手段引领质量提升,构建以适宜融合为目标的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体系,促进特殊学生接受高质量的融合教育:一要坚持育人为本,尊重特殊学生发展的多样性;二要抓住关键要素,突出融合教育过程的整体性;三要落实以评促建,强化评价结果运用的服务性。  相似文献   

18.
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而且是为了激励每一名学生主动地学习,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首先,教师树立教学评价新理念,教师所持有的评价观念的转变与否,决定了教育评价理念是否真正落实到评价实践层面中来。其次,教学评价注重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理念是"以学评教""重结果,更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观。同时在关注共性的基础上注意个性的差异发展,教学评价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确立发展目标,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在教学实践中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七星少年"发展性德育评价机制,尊重了孩子原有的基础和差异,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了起来,对儿童的品德发展作出了更为合理的评价,促进着儿童的道德发展,为儿童现在与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1.评价标准由划一走向人性。评价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要尊重每个孩子的原有基础,让他们感受到成功。评价标准要能让孩子通过努力就能达到,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只要他有进步、有发展就应该得到肯定。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尊重他们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善于从多个角度观察、评价和接纳孩子,发挥他们的特长。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笔试这一传统的评价方式,已渐渐地淡化其甄别、选拔的功能,逐步关注学生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发挥着"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职能。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考试的这一评价功能呢?笔者结合平时的实践和调查研究,摭取几点谈谈自己对语文考试命题的看法。一、知识性和素养性相统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课程评价建议我们: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