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种不同质地的土壤施用氮肥,对增加优质小麦的产量和提高品质的效应非常显著,其中以中壤和轻壤氮肥的农业效率优于沙土和沙壤土。每666.7m。的最佳施氮量,中壤土为15.75kg,沙土为15.51kg,轻壤土为16.79kg,沙壤土为14.47kg。施氮增产的原因是在最佳施肥水平下,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个产量性状同步增长所致。  相似文献   

2.
节水灌溉模式下,不施氮肥能够明显提前成熟,不同氮肥用量对新麦19的生育进程没有明显影响.成穗数在氮肥用量大(12~20 kg/667m2以上)时较高,在氮肥用量少(8 kg/667m2以下)时较低;穗粒数在氮肥用量8~16kg/667m2时较高,不施氮肥的处理穗粒数最少;千粒重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施用氮肥能够明显降低新麦19的黑胚率和秕籽率.全程施氮量为16 kg/667m2(即底肥9.6 kg/667m2、拔节期追肥6.4 kg/667m2)时,产量最高、最经济.  相似文献   

3.
氮肥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肥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施氮量刘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肥效分析结果得出,适宜的施氮量,可促进小麦分蘖和穗部发育,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及穗粒数,最终表现增加产量。籽粒品质分析得出,施氮对提高籽粒蛋白质、湿面筋、面团稳定时间、沉降值的效应均很明显,通过数学模拟的产量目标函数氮肥效应方程,进而得出在焦作地区适寅的氮肥施用量,为13.5~14.5kg/666.7m^2。氮肥的农业效率、回收率和生理效率,均随施用量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播种量和氮肥用量对"绿旱一号" 旱直播栽培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水平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播种量的提高有效穗数增加,穗长、穗实粒数及分枝数下降;在播种量较低的条件下,增加氮肥用量可提高有效穗数和穗长度,但在高播量的情况下,增加氮肥用量对增加有效穗数及穗长度效果不明显;播种量和氮肥用量对穗粒数、粒重及着粒密度影响效果不明显;各个处理中,以A2B2处理产量最高,A2B3处理的产量次之,即播种量在40~60kg/hm2范围内,氮肥用量(纯氮)在270kg/hm2左右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诸葛菜的生长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施氨水平,为沿淮地区诸葛菜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五种不同施氮量尿素(0 kg/hm2、110.00 kg/hm2、143.33 kg/hm2、176.67 kg/hm2、210.00 kg/hm2),测定诸葛菜的生长指标和产量指标.结果:不同氮肥处理间诸葛菜的株高、主花序有效长度、主花序有效角果数、二次分枝、秸秆干重、全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和籽粒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余指标未达到显著水平.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诸葛菜的株高、根颈粗、二次分枝数、主花序有效长度、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及秸秆干重均呈现增加趋势,而全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产量等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趋势.结论:沿淮地区诸葛菜施氮水平为176.67 kg/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为796.67 kg/hm2.  相似文献   

6.
在总施氮(尿素)量600 kg/hm2条件下,研究了氮肥运筹方式对抛栽杂交水稻穗部性状、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减少基肥、增加分蘖肥用量能增加有效穗数;减少基、蘖肥增加孕穗肥用量使穗长、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及穗粒数增加,但抗倒性能下降;减少基、蘖肥增加粒肥往往会导致减产。各处理中,以基肥:分蘖肥:孕穗肥:粒肥为3:2:1:0的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1526kg/hm2,较对照增产20.43%,达极显著水平。因此,抛栽杂交水稻氮肥施用基肥:分蘖肥:孕穗肥:粒肥以3:2:1:0为宜。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基施氮肥用量及播种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基施氮肥用量以 91 .1kg/hm2 纯氮为宜 ,播种量以 1 1 2 .5kg/hm2 为宜 ,小麦产量达 8380kg/hm2 。  相似文献   

8.
施氮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设置不同氮素水平,研究氮素对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小麦单位面积穗数显著增加,粒重逐渐降低,穗粒数先增加后降低,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施氮0~200 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施氮显著增加小麦籽粒产量,超过200 kg/hm~2后,产量变化无显著差异。在氮素水平0~200 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籽粒容重、出粉率、硬度逐渐增加,但无显著差异,当施氮量超过200 kg/hm~2时,小麦籽粒磨粉品质参数呈下降趋势。粉质仪参数在施氮量30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在施纯氮0~300 kg/hm~2范围内,小麦面粉吸水率、面团形成、稳定时间随着施氮量增加逐步增加,当施氮量超过300 kg/hm~2时,小麦籽粒粉质仪参数则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
超高产小麦NRA变化动态及其与氮肥施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两种类型品种进行了三种氮肥处理试验,对超高产小麦叶片NRA的变化动态,氮肥处理对NRA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阐述了NRA与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分蘖期始,小麦叶片NRA逐渐上升,至开花期达到最高,后又逐渐下降。不同氮肥处理的NRA在分蘖至穗差异不大,孕穗之后,氮肥一次底施的NRA明显低于药隔期重施和药隔期补施。药隔期追氮可明显促进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等产量构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大田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对夏玉米茎秆形态特征的影响,以夏玉米“郑单958”为材料,设置不同的氮肥运筹方式,测定各处理下夏玉米的茎秆形态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肥中适当减少氮肥的施人量,能保证夏玉米苗期正常的生长发育需求,塑造良好株型,提高产量;在拔节期施肥,基部节间快速伸长,长粗比值明显变大,且株高较高,重心上移,对抗倒伏不利;第一次施肥在大喇叭口期进行,能使基部茎节短粗,长粗比值低,株高与穗位也降低,但控氮时间过长对产量不利.合适的氮肥运筹方式能够塑造出合理株型,有助于植株抵抗倒伏,增加作物产量;本试验条件下,苗期施氮60 kg/hm2,大喇叭口期施氮120 kg/hm2的施肥方式,是较为理想的氮肥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11.
强筋小麦品质与氮肥施用技术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南省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高优503和新乡市农科所新引进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陕225-21系进行不同施氮量、不同施氮时期、不同氮肥种类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新乡地区中高水肥条件下,优质强筋小麦的品种施氮量应在最高籽粒产量和最高蛋白质产量之间,即每hm2施纯氮1 65~210kg;施氮重点在越冬、返青期和孕穗期之间;氮肥种类以尿素或氨态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对杂交稻Ⅱ优明86进行施氮量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以195—240kg/hm^2产量高。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随施氮量的提高,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提高,植株和稻谷的含氮、磷、钾率也提高;氮肥过多后,由于氮、磷、钾比例失调,影响了养分平衡的吸收,茎蘖数、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减少,植株和稻谷的含氮、磷、钾率下降。因此,生产上高产栽培应掌握适宜的施氮量,水稻氮、磷、钾吸收率提高,产量高。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分析了皖麦19氮素和密度7500kg/hm2的产量效应,得出综合效应方程。结果表明:氮素的增产效应大于密度,二者互作是负效应。增施氮肥能明显增加公顷穗数和穗粒数,增加密度也能增加公顷穗数,但两者增加都会使千粒重下降。达到最高产量7954kg/hm2时的施氮量是270kg/hm2,密度是172万/hm2苗,这时最理想的产量结构是每公顷540.9万穗,每穗44粒,千粒重35.3克。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华优63后期施氮肥,其穗部和叶片干物重增加,叶鞘和茎秆的干物质运转加快。叶片干重以花前施氮的最高。花前施氮钾,开花期叶鞘干重降低较多;灌浆末期至黄熟期和收割期叶鞘干重下降,分别以花后施氮和花前施氮钾下降也较多。开花期茎秆干重,以花前施氮下降明显,灌浆末期至黄熟期和收割期分别以花后施氮和花前施氮钾降低明显。穗部干重以花后施氮的最高。因此,华优63以花后追施氮肥为好,稻穗增重速度较快,产量较高。文中讨论了水稻生育后期施肥的一些原理和原则,关键在于促进叶片衰退缓慢,茎叶贮存物质迅速向谷粒运输,茎叶不徒长,谷粒产量高。  相似文献   

15.
以移栽油菜秦优10号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秦优10号生长发育、株型、菜苔以及菜籽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油菜进一步增产、农民增收以及合理施用氮肥提供依据。试验设(120 kg/hm~2、180 kg/hm~2、240 kg/hm~2、300 kg/hm~2、360 kg/hm~2)五种施肥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五种不同施氮量对秦优10号菜籽及菜苔产量的影响。不同的施氮量对秦优10号的株高、有效分枝起点、有效分枝数、菜苔产量、全株有效角果数、菜籽产量、"一菜两用"产值影响显著。对无效分枝、二次分枝数、植株鲜/干重、根系鲜/干重、每果粒数、千粒重影响不显著。当施肥量达到N4(300 kg/hm~2)水平时,无论是菜苔产量还是菜籽产量均达到最高,生长表现最好,可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土壤肥力和质地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土壤肥力和质地条件下,强筋小麦的产量水平,高肥力条件优于中肥力;土壤质地对产量的影响,在高肥力情况下,中壤>重壤>轻壤(F=10.12*);在中肥力情况下,轻壤>中壤>砂壤(F=36.67**).土壤质地在中壤和重壤,小麦籽粒粗氮白含量可达到15%以上,土壤质地在轻壤、中壤和重壤,小麦籽粒角质率都能达到90%以上.土壤肥力中等以上,质地中壤或重壤,最适宜于栽培强筋小麦,而轻壤和砂壤则不宜.  相似文献   

17.
强筋小麦品质与氮肥施用技术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河南省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高优503和新乡市农科所新引进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陕225-21系进行不同施氮量,不同施氮时期,不同氮肥种类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新乡地区中高水肥条件下,优质强筋小麦的品种施氮量应在最高籽粒产量和最高蛋白质产量之间,即每hm^2施纯氮165-210kg施氮重点在越冬,返青期和孕穗期之间,氮肥种类以尿素或氨态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以黄淮海平原典型的小麦玉米两熟农作制为案例,进行了水氮耦合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水平上,麦玉产量随着灌水量增加而增加,灌2水比灌1水,产量增加幅度是2.60%~14.45%,浇水3次的麦玉产量与灌水2次的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因此,以小麦灌2水处理最好;在同一水处理上,麦玉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增加到22.5kg/667m2时产量达到最高,施氮水平增加到30.kg/667m2时,有所下降.因此,以单位耕地施氮22.5kg/667m2最佳.水分利用效率与麦玉产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所以,以小麦灌2水,单位耕地施氮22.5kg/667m2时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好,此时对小麦而言可节水50m3/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19.
新稻11号高产栽培应走小穴密植,中、低氮肥,分期施氮的技术路线.每hm2栽插密度不少于28.13万穴(每穴插3~4苗),施氮量控制在255~352.5kg/hm2,采用底、面肥40%、分蘖肥50%、保花肥10%的比例分期施用,每hm2的稻谷产量可达9729.5~9864.8kg/hm2,增产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20.
粳稻新品种产量与产量性状的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常规粳稻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效应,为粳稻育种实践中选择相关性状提供信息.采用逐步回归与通径分析方法,对2011年河南省粳稻新品种区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的最终效应(绝对值)为:穗总粒数>千粒重>穗长>公顷穗数,穗总粒数、穗长均为正效应,千粒重、公顷穗数均为负效应,公顷穗数通过穗长、穗总粒数对产量的间接负效应较强.穗数每增加1万穗/hm2,增产31.03 kg/hm2;穗长每增加1 cm/穗,增产203.17 kg/hm2;穗总粒数每增加1粒/穗,增产20.46 kg/hm2;而千粒重每增(减)1g,产量减(增)71.55 kg/hm2.模拟得出稻谷产量8 265~10 125 kg/hm2的产量结构为:公顷穗数316.48~323.15万穗/hm2,穗长17.63~18.89 cm,穗总粒数119.21~147.07粒/穗,千粒重22.35~24.82 g.在高产育种实践中应以增穗总粒数和穗长、适控总穗数、保千粒重为主攻方向,各产量因素优化协调是实现粳稻高产目标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