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拨款的管理使用,有效地决定着科技投入总额的社会使用效果,其内容包括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途径、投资结构的调整、投资方向与投资强度的选择确定,以及科学而规范的资金使用程序和系统论意义上的集约化管理制度。我国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的管理使用,一般由各地区财政、...  相似文献   

2.
省区层面中央与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中央财政科技投入占政府资金的比重、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占地方财政的比重两个指标,分析了省区层面的中央与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结构模式,并运用面板数据对中央与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央财政科技投入对地方科技投入的带动作用不明显,据此提出构建国家科技资源与地方科技资源双向优化配置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河南省科技投入现状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国内生产总值与R&D经费内部支出、财政科技拨款、科技人员投入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其中,财政科技拨款的作用最为显著。基于此,提出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提高财政科技拨款的使用效率,积极拓宽科技资金融资渠道,吸引战略投资者和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为科技资金需求量身打造信贷品种,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4.
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是政府公共财政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我国农业科技投入总量长期偏低,投入强度显著低于国际水平.本文对农业科技投入理论进行了研究,认为加大我国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既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政府完善公共财政支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逄颖 《科技风》2011,(23):253
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对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保障、引导和激发作用,财政科技支出的绩效直接反应一地科技发展水平。评价财政科技支出绩效,首先必须明确财政科技支出的具体内涵。本文借鉴西方"3E模型",首先初步界定财政支出绩效的内涵,再从分析科技活动特点入手,得出财政科技支出内涵应突出经济效果、社会效益和资金使用效率三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力度与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地方财政农业支出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1995-2006年间地方财政农业支出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财政农业支出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东中西部地区财政农业支出的产出弹性系数分别达到0.322、0.271、0.323.因此,为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增长,应进一步扩大地方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对经济塌陷且财政支农弱化的中部地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运用弹性分析方法测量了我国9个民族聚集地区的财政科技投入指标对经济指标的变化反映敏感程度,结果表明:弹性系数不稳定,部分地区呈现巨幅震荡态势;弹性系数为负的情况频繁出现。这说明我国民族地区的财政科技投入体制不稳定、不合理。但是2000—2008年间,各民族地区的弹性系数总体上出现了"先离散再集中"的趋势,特别是最近几年,其科技投入随经济指标有序变动。提高民族地方政府的科技意识、加强民族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制度建设、拓宽民族地区科技融资渠道以及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率,是健全民族地区财政科技投入体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政府科技投入结构的分析框架和指标,运用1991~2005年的数据对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科技投入结构演变和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投入不积极导致政府科技投入增长速度慢于经济增长;中央财政支出对科技投入的弹性要大于地方财政,同时中央政府科技投入对地方政府科技投入的影响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9.
国家对企业财政科技投入方式的改革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财政科技支出方式中,税收优惠和给予企业的直接拨款对企业研发的激励效果和资助效果不佳,应减少其数量并予调整.多使用非拨款性直接资助方式特别是实施"弹性贷款"制度,可以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战略性投资,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科技投资,并积极采取多种途径持续加大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力度,努力保持科技投入持续快速增长.伴随着经费规模的日益扩大,经费主管部门、经费申请使用者和社会公众对财政科技经费的分配和使用状况也日渐重视.温家宝总理早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就提出"要切实加强科技经费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31省市2003—2014年的数据,采用面板门槛回归的方法,从融资环境视角研究了RD资金投入与科技创新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RD资金与科技创新显著正相关,融资环境中的金融结构和财政支持力度同样与科技创新显著正相关,而外商投资强度与科技创新的实现显著负相关;市场主导程度高和财政支持力度大的条件下RD资金投入与科技创新有着更高的相关性,而较高外商投资强度的条件下RD资金投入与科技创新的相关性更低;由此,提高市场融资比例和财政科技支出比例可能提高RD资金推动科技创新的效率,而外商投资占比的增加则会削弱这一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以RD活动为核心的云南科技创新,通过经费投入的持续稳步增长,RD经费、财政科技支出、RD经费投入强度逐年提高,科技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贡献率日益凸现。同时,通过多年科技经费数据的统计整理和比较分析,云南RD经费、财政科技支出、RD经费投入强度、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与国家整体水平甚至西部地区相比,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科技创新活动处于一种相对静态的路径依赖状态。缩小云南科技创新差距,打破科技活动相对静态的路径依赖状态,在今后一段时期,需要制订科学的科技创新活动投入与产出评价机制,进一步加大以RD经费为核心要素的科技投入。  相似文献   

13.
胡志芳 《科技广场》2013,(5):211-213
科技投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国家财政科技投入水平代表政府对科技的重视程度。本文通过建立我国财政科技支出值的时间序列ARMA模型,对我国"十二五"时期的财政科技支出情况进行预测,以期为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2000年以来浙江RD经费投入情况,全面把握浙江RD经费投入发展趋势,认为存在RD经费投入和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投入增速放缓、经费来源和支出均以企业为主、过分重视技术研究与开发、人均RD经费水平较低等问题,进而提出坚持优先保障RD经费投入、健全科技创新体制、进一步优化资金结构、进一步提高人均RD经费水平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的方法,分析北京市财政科技投入的规模、强度和结构,探究北京市财政科技投入体系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增加基础研究投入等方面提出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财政科技投入模式以直接投入为主,存在投入总量小、绩效低等问题。本文以青岛市为例,分析其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现行机制,包括财政科技投入总量、结构、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结构等,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在科技金融平台下,如何构建新型的、科学高效的财政科技投入模式,以提高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的效率,创新科技金融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分析地方科技投入力度,笔者设定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为财政科技投入占GDP的百分比,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财政科技投入对GDP增长的影响程度,选取了河南省12个地市统计数据,可以得到一个类似供求曲线的评估模型。结果表明,这个模型可以初步划分出几个地市科技投入力度的相对强弱。并通过数学模拟,评价该模型的有效性。推进地方生产总值(GDP)增长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文化教育、招商引资等。但是,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形势下,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已成为全社  相似文献   

18.
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广东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SE-DEA)模型对广东省2001-2008年的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实证分析表明,广东的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总量和强度历年都不足,科技人才投入不足,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不够大.根据实证分析的情况,为提升广东地方财政投入产出效率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高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率问题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但针对高职院校的研究并不多见。基于三阶段DEA模型,计算了2012—2016年综合类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科技投入产出,研究结果表明:1)剔除环境和随机因素的影响后,各个综合类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科技投入产出综合效率有明显的上升;2)地方财政科学事业费支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的比重和高职院校所在城市的人均科学支出对全时当量人员的投入冗余和当年内部支出的投入冗余是正向有利因素,而所在城市的人均GDP对全时当量人员的投入冗余是正向有利因素,对当年内部支出的投入冗余是负向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分析山东省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现状,发现金融危机下政府科技投入出现回落。通过定量分析表明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与自主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金融危机下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对自主创新绩效的"杠杆效应"更加显著,那么加大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形成多元化的R&D投入模式对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