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步法”即翻译古诗时的“释、留、补、调”四步方法。“释”,解释诗中不理解的字词。在诗中需解释的词下用“·”作标记,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书预习、自学后讨论字词含义。如“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句,“万条”是虚指柳条有千万条,形容数量很多,“丝绕”指丝织的带子。“留”,诗句中有些字词可保留原意,不必解释,这样的词大多是时间、地点、人名。如“二月春风似剪刀”中的“二月”、“春风”、“剪刀”可保留原意。‘啤h”,为了便翻译的诗文通顺、完整,用结构连缀法把跳跃部分连缀起来。这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加以描…  相似文献   

2.
“犹”字在《三礼注》中的用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释句;二、释词。其中释词又包括四个方面:1、解释同义词、近义词;2、用本字释借字;3、以今语释古语;4、用本义释引申义。  相似文献   

3.
词 语一般有两重意义。一是字面意义 ,即字(词)典字上所作的解释 ;一是情境意义 ,即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所隐含的意思。对学生来说 ,后者不易理解。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现列举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几例 ,谈如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一、从词语所在的句子中找解释有的词语 ,在本句中便可找到解释。如“那时候 ,秦国理屈 ,就没有动兵的理由”中的“理屈”就是后面“没有理由”的意思。(《将相和》)有的句子 ,前半句把词语的意思表述了 ,后半句才出现这个词语。如 :“这就是人们…  相似文献   

4.
被动句式,古今汉语中常见。在现代汉语中,被动句式常用引进施事者的介词“被”字来表示,如:“你的意见不会被大家采纳”。主语“意见”是受事者,是“采纳”的对象,“大家”一词是“采纳”的施行者,称为施事者。如果去掉“被”字,用“大家”作主语,“你的意见”作宾词,句式就由“被动式”变为“主动式”:“大家不会采纳你的意见。”施事者作主语的,叫主动句;受事者作主语的叫被动句。上面被动句里的施事者“大家”如果不用,就成为“你的意见不会被采纳。”这句也是被动句。如果把这句里表示被动关系的介词“被”取消,就成为“…  相似文献   

5.
“两岸猿声啼不住”(李白《早发白帝城》,六年制小语七册11课) 中的“啼不住”,教参释为“不停地叫”,后两句诗释为“在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中,轻快的小船已穿过重重高山”。这种解释有欠妥处。它把后两句涛从意义上并列起来,忽略了句问的内在联系,语气也不顺,从  相似文献   

6.
近日读了黄泽佩老师的发表于1993年 《毕节师专学报》第三期上的《“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试释》一文,觉得其中误释较为严重,故愿借学报一隅,把我的着法说出来,与黄老师商榷,并就教于读者。 《试释》一文把“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一句中的“过 与“看”分别解释为“访问”和“看守”,同时联系前面的诗句,认为“千里来寻故地”中的“寻”字也是“访问”的意思。我认为三处都属误释。“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已经近乎今天的口语,其实不必再作什么解释,“过了”就是“过了”,”看”就是“看”,”寻”也就是“寻”,这比《试释》一文所解释出来的应该说还要更有利于表达词的思想感情。我认为引起其误释的原因有如下几方面:或因不熟悉读词常识,或因没有深入领会词中用字的丰富内涵,或因没有正确把握整个词的主题思想,以及释词方法不当等等。  相似文献   

7.
分辨合成词的构成方式,有如下四种方法。 1.语义法语义法就是把合成词中的两个语素拆开,分析它们的含义,看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用这种方法容易分辨偏正式和并列式的合成词。如: 第一组:红旗春耕壁画内部驼毛深入这组词的特点是,第一个语(词)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修饰、限制第二个语素。如“红旗”的“红”是从性质的角度来限制“旗”的;“春耕”中的“春”是从时间上修饰“耕”的。这组词用语义法解释可以判断为偏正式合成词。第二组:语言智慧思想群众树林脱离这组词的特点是,两个语素在意义上完全并列,可以互相解释。如“语言”中的“语”和“言”,两语素在意义上差不多,都同“说”有联系;“脱离”中的“脱”和“离”,语义相同,可以互相解释。这组词用  相似文献   

8.
训诂就是解释,就是用语言解释语言。有解释词义的,如《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之类的训释;有解释古书的,如古书的注解。训诂也叫诂训。《诗·关雎诂训传》疏:“诂训者,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又:“诂训者,注解之别名。”训诂要运用文字、音韵的知识,所以训诂学要以文字学、音  相似文献   

9.
读书时,用不同的符号划出生字难词,标出精彩或关键语句等叫“圈点”;读到精彩的地方,在书的旁白处写一两句赞语,看出谬语疏漏,写一两句评论等叫“批注”。“圈点”和“批注”常常结合在一起运用。圈点批注不仅有助于抓住要点、难点,长期坚持,还能养成认真读书,深入思考的习惯。圈点批注时要注意三点:所用书刊必须是自己的,用  相似文献   

10.
互文,也叫互文见义,古诗文修辞方法之一,其前后文中某些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合指而兼顾。其显著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用《仪礼》疏的话就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它的基本意思是“迢迢皎皎牵牛星,迢迢皎皎河汉女”,上句中就含有“皎皎”,下句中就含有“迢迢”,它们互相交错,互相补充。只有瞻前顾后,不偏执一端,才能准确完整地理解含有互文的句子。互文的表现形式有四种。一、本句互文:同一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补充。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句中“秦”、“汉”、“关”、“月”四个字交错使用,应解释为  相似文献   

11.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有这样一句“娇儿恶卧踏里裂”,对此句中“恶卧”一词,教材及许多选注本均释作“睡相不好”,观此注语,当是把“恶卧”之“恶”读为“è”,作“不好”义讲。不妥。按:“恶”是一个多音多义词,其恒见习用之音一是“è”,义为“凶恶”、“丑恶”、“罪大恶极”之“恶”;另一读音为“wù”,有“讨厌、憎恨”义,如“好恶”、“深恶痛绝”。联系前后文,“恶卧”中的“恶”当读音为“wù”,应取义于“讨厌”、“不喜欢”。“恶(wù)卧”意即“讨厌睡卧”、“不喜欢躺卧”。联系它的前句“布衾多年冷似铁”,这两句实为…  相似文献   

12.
义训     
训诂中最基本的方式,用当代的词解释古语词,或用通行词解释方言词的意义。如《尔雅·释诂》:“初、哉、首、基、肇、租、元、胎、俶、落、权、舆,始也”。用“始”(即开始)来解释“初”以下各个同义词。又如西汉杨雄《方言·第一》:“党、晓、哲,知也.楚谓之党,或曰晓;齐、宋之间谓之哲.”东晋郭璞注:”党,朗也,  相似文献   

13.
以“寻常语入韵”是李清照词的一大特色。随着语言的发展,一些在当时妇孺皆知的口语词,在现代汉语中变得不那么易懂了,这使今天的读者不太容易体会到作者“以寻常语入韵”“化腐朽为神奇”的语言魅力。但由于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有些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的古汉语词,却仍然完整地保留在某些方言中,李清照词中的一些口语词就是如此。现就笔者所见,例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英语高考复习的有效流程傅大明笔者根据多年送毕业班的经验教训.总结出一条考生进行语高考复习的路子,简单说叫“词”、“语”、“句”、“文”,双向循环。“词”指词汇。不论对于理解还是表达。词都是基础。理所当然应成为英语高考复习的起点和基点。复习词汇要做到“...  相似文献   

15.
(一)《韩非子·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句中的“不期修古”,课本注释为:“期,希求。修,远。修古,远古。”“法常可”,注释为:“效法可常行之道。常可,指旧制度。”此注首先令人生疑的是语意晦涩、逻辑欠通:“修古”一词,释之为“远古”,而“远古”何指?如单指上文的“上古之世”,则有乖原意;如兼指上文的“中古之世”与“近古之世”,则称名不当。再者,释“修”为“远”,而“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势”(《商君书·开塞》)中的“修今”一词则无法讲解。“常可”一词,释之为“可常行之道”也不确切,难道“可常行之道”还不值得效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偶尔看了几位教师的备课笔记,发现他们随意用一些不常见的难懂的词语;用一些文言词、专业词、方言词来给学生解释词语。例如,语文课本第七册中,有“盘缠”、“逝世”、“视死如归”等词语。有的老师把“盘缠”解释为“盘费”;“逝世”解释为“谢世”、“过辈”;“视死如归”解释为“大义凛然的样子”。“盘费”是我们地方上的一句口头语,“谢世、过  相似文献   

17.
高中第五册《过小孤山大孤山》一文的解释至少有一处不周全,一处不周密。如p193注释⑦:“[与江山相发挥]指楼观亭榭与山色相辉映,……”其中,江字未作诠释,此词宜作下面解释:“指楼观亭榭与水色山光相辉映……”又如该文p192注释⑤:“[烽燧(suì)]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口语教学”初试河南省郸城县城关一中李成庆“语文”一词,原本就是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的合称。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有精辟的解释:“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一起说...  相似文献   

19.
仿拟五法     
仿拟,亦称“仿词”、“仿化”和“仿用”。其主要特点是用旧形式装进新内容。它亦仿亦造,边仿边造,即故意模仿固有的词、语、句、段、篇,临时新造鲜活的词、语、句、段、篇。它给人以新鲜、活泼、幽默、俏皮的感觉,可收到变死为活、化庄为谐、令人解颐、引人捧腹的效果。仿拟之法,常见五种。 一、推及仿拟 这种仿拟之法,借助曾发之事,推及新发之事;仿照固有的词、语、句、段、篇,新造鲜活的词、语、句、段、篇。两种词、语、句、段、篇,结构相似,意义无关。 例如: 1、幸亏编辑好心为我删去许多棱角,否则,父亲准会开除我“家籍”的。(齐岸青《执火者》)  相似文献   

20.
沈文田 《语文知识》2005,(10):31-31
张溥的《五人墓碑记》一中有这样一句:“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元.即今之倮然在墓也、”对句中的“僳然”一词.人教版高中《语》第二册释为“聚集的样子”,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学作品选》释为“相并相集貌”,阴法鲁主编的《古观止译注》释为“堆积的样子”?结合全来看,笔认为这些解释都不够贴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