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教育科学》2005,(5):11-17
一、前言 所谓家教,是指教师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对学生补习学科知识获得经济回报的一种赢利性教学,因而又称“有偿家教”。家教受“应试教育”的催生而“茁壮成长”,是一种有社会需求的客观存在,请家教已成为当前社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家教已经不是家庭教育的简称或别名。  相似文献   

2.
现在,越来越多的“洋家教”正走进普通人的家里。据了解,“洋家教”大多是高校留学生,一般通过家教中心联系服务对象,也有少数通过朋友介绍。位于重庆市沙坪坝的英才家教服务所做“洋家教”业务已有大半年,目前有10名“洋家教”。服务所马老师介绍,“洋家教”教的既有  相似文献   

3.
在校教师能不能从事有偿家教,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日,某省拟立法“有条件放开有偿家教”,另一个省则推出了完全相左的正在征求意见的法规——明令禁止有偿家教,再次将有偿家教的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 有偿家教,是“堵”还是“放”?10月2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续梅在会上答记者问时表示,教师利用职务之便进行有偿家教牟取私利的行为必须坚决反对,教育部对此态度非常鲜明。这意味着教育主管部门正式为有偿家教亮出“红灯”。  相似文献   

4.
2003年春季学期开始,南京市教育局便在一些学校试点有条件开禁有偿家教,尝试对有偿家教进行规范化管理。然而,从目前的结果来看,教师们普遍处在观望之中,对此反响不大。为规范“有偿家教”市场,南京市教育部门规定,从事有偿家教的在职教师必须征得所在学校的同意,向所在学校提交书面报告;从事有偿家教的在职教师不得影响本职工作,不得违反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从事有偿家教的在职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自己受聘学校的学生应恪尽职责;从事有偿家教的在职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投入本职工作,在保证本职工作完成的情况下,仅限于…  相似文献   

5.
许多地方出台了禁止中小学教师做“有偿家教”的政策。“有偿家教”究究竟“该禁”还是“该放”.莫衷一是。中小学教师做“有偿家教”有其合理性。但必须加强管理。中小学教师做“有偿家教”,与其职业特殊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劳动的“全时空性”和“因时空性”,劳动主体与工具的同一性和劳动作用对象的极大差异性。“有偿家教”是教师在业余时间从事的劳动,我们不能把“业余”和“有偿”对立起来。特别是教师并非“圣人”,公众以观光客心态要求教师是不正常的,也是对教师的不公。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其中也存在一些误区。家教的错位会对孩子成长产生负面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教育已经有了新的含义。但是有些父母仍旧沿用“管、训、卡、压、打”等过时的、不科学的家教模式,来对待新世纪的孩子。因此近年来有些家庭亲子关系紧张,甚至酿成许多家庭暴力事件,这是发人深思的社会问题。家庭教育必须准确定位,改变由于家教的错位而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被动局面,以适应当前中小学生“减负”的大势所趋。 笔者通过十几年的心理咨询工作,接待过数千名父母,从大量家教心理咨询个案中发现,使父母明确…  相似文献   

7.
在讨论影片《下辈子还当母亲》时,有70%以上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家教是失败的。为什么失败?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能力、教育方法有问题。所以家教的当务之急,是提高家长自身素质。这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转变父母的教子观念。据调查,在广大农村,相当多的父母仍存有“养儿防老”、“孩子好坏是天生的”、“树大自然直”等观念。这些观念,严重地阻碍了家教工作的开展,影响了家教的效果,必须加以转变。  相似文献   

8.
如今给孩子请家教已逐渐成为众多家庭的大事。然而,很多家长表现出浓重的盲目从众心理;在一些家长眼中,请家教还是一种时尚和地位的象征。如何看待火暴的家教市场?有没有必要给孩子请家教?如有需要,请家教有什么好处?如有可能,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兴利除弊?即使是专家,对家教现象及其影响性质也常常存有截然对立的观点——要么认可,要么极力反对。我们认为,不论人们赞成与否,家教市场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总是有它存在的“缘由”,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家长。请家教于家长而言,不仅是情理之事,更是无奈选择。作为理论研究者应有更多实践情怀,而不是一味地在“请家教好不好”问题上争论不休。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探讨了火暴家教的主体诉求、具体动因、利弊影响和市场走向,出发点是如何帮助家长提高请家教的成效,把“好事办好”。  相似文献   

9.
“老师一律不准做家教,也不允许在外面授课。”(XX学校教学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的校纪之一)“家教”是当今社会非常熟悉的一个词,不少学生以及他们的父母都有过请家教的经历。特别是现在,学习成绩差的要请家教,学习成绩好的也同样有可能请家教。可见,在重视子女教育的今天,家教是社会需求量非常大的一个市场。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明令禁止在职教师做有偿家教,当然基层学校也不乏有此规定者。对此,有的一线教师认为,既然有需求市场,我们就可以投入其中,至于收费那是市场经济使然。也有的一线教师认为,做有偿家教有损教师的“德高为范”的师德形象。作为一线教师,你怎么看待有偿家教这一现象呢?  相似文献   

10.
一建议创办海南现代家教事业系统工程。这里的“海南,当然是指海南省,但也有立足海南,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意思; 这里的“现代”,则包括有批判继承中外家教遗产、特别是吸收当今世界先进民族的现代家教思想、理论与方法,从而闯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家教之路的意思; “家教事业”,是“家庭教育事业”的简称。“家教”,是家庭以家长为主的长辈们以自觉意识并按现代社会对人材的要求向子女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的活动;“家教事业”,则是有关培养家教人材、家教父母、解决有关家教问题,从而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一种社会活动的总称。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最近许多大中城市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家教方式,即“陪玩”式家教。这种家教的特点是,学习课本知识是次要的,主要是陪孩子玩,比如和他们踢球、看电影、写生、玩益智游戏,或参观博物馆、动物园,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如何做人和做事。现在人们对这种“家教”方式褒贬不一,今天我们请来了南昌市育新学校、南昌师范附小、南昌市珠市小学等一些学校的老师、同学还有家长朋友们,请大家各抒己见。王娟(家长):这种“家教”每位父母都能做,为什么还要花钱请别人来充当这一角色呢?再说,现在下岗工人这么多,哪有钱去请这种“…  相似文献   

12.
《人生十六七》2011,(12):26-27
如果财富无法传承多代.还有什么更能保障子孙的未来呢?家教思想。与其将孩子往“有钱人”的方向塑造,不如将孩子向“有心人”的方向塑造。因为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必须是一个“有心人”。  相似文献   

13.
声音     
《家庭教育》2007,(7X):29-29
——不用出门被“烤”,在家里拉上网线,戴上耳麦就可以做家教。 为避免高温,网上家教正在中国许多城市流行。专家表示,“网上家教”确实方便,但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仍没有当面做家教好。可以将网上家教与上门家教结合起来:一周上门一次,而在其他时间,可通过网络随时交流,这样就能发挥两种家教形式的所长。  相似文献   

14.
这种“家教”不可取钱树勋一个时期以来,部分在职中小学教师利用晚上和星期日的时间,在家里对少数学生补课,辅导作业,开展“家教”;学生家长每月向教师支付一定的“家教费”。这种以创收为目的的“家教”在一些学校里越演越烈,大有蔓延的势头。本来只有少数教师这样...  相似文献   

15.
晚清“中兴名臣”左宗棠非常重视对子辈的家庭教育,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家教观,从家教目的上看,他并不苛责子女读书登仕,而是要求子辈做“孝顺”子辈。做“务实学之君子”和“良农”;从家教内容上看,重品行、重立志、重实学、重本色,因而使其家教活动得以沿着正确的道路运行。并取得了成功,也给后世留下了诸多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有偿家教”现象的存在并不完全是教育本身“问题”所致,“家教”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能够因材施教提供比较优质的教育。教师在日常工作之外从事“有偿”服务是无可厚非的,需理性看待“有偿家教”的现象。处理“有偿家教”问题的方式,不能无条件侵犯公民的私生活领域,需理性实施对“有偿家教”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家教”莫误“校教”顾学东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私塾”今日摇身演变为“家教”而俏然复兴,其风愈演愈烈,似乎欲与“校教”抗衡。天下父母皆有“望子成龙”之图,只要子女金榜提名,出人头地,花多少钱财在所不惜泅此有人列出“经济效益十望子成龙=‘家教’”的公式。...  相似文献   

18.
笔者曾把“家教”作为一个教学论边缘的实际问题进行过初步探讨,后来又针对实践中的“家教”问题,讨论过它的困境和归因,如果说这些讨论的目的在于弄清楚这个问题是什么和为什么,那么本文讨论“家教”改造的必要性及其选择策略,其目的则在于弄清楚对这个问题应当如何面对,如何调节。显然,我无  相似文献   

19.
行阳 《家教指南》2005,(6):28-31
“亲子对话”可以聚焦家教热点,也可以捕捉家庭琐事,凡家教遇到疑难,亲子关系不畅,便可邀请三五对亲子;通过对话的形式一起探讨解决办法。从现在开始,“亲子对话”随时欢迎您的参与。真心希望您和我们一道,把“亲子对话”栏目打造成增进亲子感情的纽带、解决家教疑难的渠道。  相似文献   

20.
“洋”家教是近半年来新兴的家教服务。据北京某文化交流中心的陆先生告诉记者,虽然“洋”家教平均每小时要100元左右,但请“洋”家教和孩子练口语的家长们仍是不少。正在做“洋”家教的某大学留学生布鲁斯坦言,由于人员稀缺,现在不少“洋”家教都身兼数职,他就在给两个家庭做家教,而他认识的一位外教则已经成了4个家庭的外语老l师。布鲁斯透露,现在很多家长在请“洋”家教的时候都要1求懂中文,因此,一些本想做家教的外国人却为中文犯了难。(张颖) (责任编辑晓峰)瞄}一 “洋”家教方兴未艾@张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