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立即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被各种各样的生物占领着,当时的土壤中到处都是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物,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但是,植物很快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  相似文献   

2.
<正>问:为什么人会打呵欠?答:当我们感到疲累时,体内已产生了许多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过多时,必须再增加氧气来平衡体内所需。因为这些残留的二氧化碳,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机能活动,这时身体便会发出保护性的反应,于是就打起呵欠来。打呵欠是一种深呼吸动作,它会让我们比平常更多地吸进氧气和排出二气化碳,还做到消除疲劳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3.
正雨后,当你漫步在街头或田野,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倾盆大雨给空气洗了个"澡",把空气中大部分的灰尘都冲洗掉了;二是在闪电时发生了一场化学变化,空气中的一部分氧气变成了臭氧。臭氧是氧气的一种同素异形体,1个氧气分子含有2个氧原子,而臭氧分子含有3个氧原子。臭氧从哪里来的呢?雷的产生,实际上就是一块带正电的云与一块带负电的云遇到一起,发生放电。  相似文献   

4.
真爱     
臻雅 《科学与文化》2005,(11):22-22
真爱是什么?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在这个情感稀缺的时代,你的真爱在哪里呢?下面两个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画鬼最易 古代有一位画家被请进王宫为齐王画像。画像过程中,齐王问画家:“你认为什么东西最难画呢?”画家回答说:“活动的狗和马是最难画的,我画不好。”齐王又问道:“那你认为什么东西最容易画呢?”画家说:“画鬼最容易。“为什么呢?”“因为狗和马这些东西人们都熟悉,经常出现在人们眼前,只要画错一点点,就会被人发现,  相似文献   

6.
大科技网友阳春麦芽问:“原子和分子为什么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什么给它提供能量呢?”希望下面这篇文章能回答你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追梦人     
<正>暴雪白月的鞋子早已不知去向,她只好光着脚往前走。明明身处冰天雪地,她却并不觉得寒冷。她不记得自己为什么会在这里,只听见自己内心一直有一个声音:“找到了就能出去……”可到底要找什么呢?她不知道。她好想回到温暖明媚的家。这时,白月的心口隐隐作痛,她猛然想起,自己要找的是孪生姐姐——冬阳。白月大声呼唤:“冬阳,你在哪里?”  相似文献   

8.
巴图 《科学大众》2000,(2):23-23
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阅读材料中,有一则对燃料电池的简短介绍,说它“是一种能量转换率高、无污染、可大量供电的新型电池”。那么,燃料电池是怎样工作的呢? 我们知道,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用电解法可使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分家”,得到氢气和氧气。燃料电池的工作过程是与电解水正好相反的电化学反应过程:燃料中的氢与氧化剂中的析氧分别在电解质两边的正负极上发生反应生成水,同时产生电流。  相似文献   

9.
《科学生活》2011,(11):74-75
问问身边的男士们:“你压力大吗?”几乎每位男士都会告诉你“很大”。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男白领的心理压力到底来自于哪里?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复印机是办公智能化的标志之一。复印参考资料、文件、证件已是十分平常的事,只要将文件在复印机上“滚”一下,几秒钟就能得到与原件一模一样的复印件。这样美妙的机器的原理是什么呢?它又是谁发明的呢?  相似文献   

11.
有一天,专业课老师问我们:“同学们,我们这个学校好在哪里?”台下的人被问得茫然,好在哪里呢?虽然也是所985高校,但是,能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比吗?老师的回答出人意料:“好就好在我们离北大还是很近的……”话语一出,我就像一个在菩提树下修行已久的老和尚,忽然开悟了。我对自己说:抽空到北大“揩油”去。  相似文献   

12.
开心剧场     
《发明与创新》2010,(7):64-64
广告位 一位饭店的常客喊来侍者:“你们这是什么意思?看看这块牛肉.昨天晚上的那块可是这块的两倍!” “昨天晚上你坐在哪里?”侍者问。 “关这什么事!我确信我昨天晚上坐在窗子旁边。”  相似文献   

13.
母亲:“我的孩儿,你听得见吗?” 胎儿:“我在哪里?” 母亲:“啊,孩儿,你听见了?我是你妈妈啊!” 胎儿:“妈妈!我真是在你的肚子里吗?我周围都是水……” 母亲:“孩儿,那是羊水。”  相似文献   

14.
假如要求你在不接触到物体本身的前提下去移动物体,你能做到吗?靠意念力吗?事实上,即使有意念力存在,具备这种超能力的人是少之又少。我们只能想像:你用手指不断地去接近这个物体,很不幸,在没有接触到这个物体之前,你的手指毫无感觉,而物体也纹丝不动。一般物体尚且如此,假如这个物体是一颗微乎其微的粒子,要解决这个问题那更是难上加难了。你也许会想:“只有上帝才有这个本事吧!”别担心,聪明的人类已经把自己的“上帝”制造出来了。一只神奇的无影手这个“上帝”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看“摩擦起电”的实验:摩擦一根玻璃棒…  相似文献   

15.
燃烧的冰     
今年年初,我国地质部门在南海某海域经两年多的调查获得重大发现:在该海域8000多平方公里范围的海床下蕴贮着丰富的“可燃冰”资源。专家们还发现,除南海海域外,我国东海海域也有类似的“可燃冰”资源。这些重大发现,表明我国在今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上,将拥有极为关键的替补燃料作为后备支撑。 那么,“可燃冰”到底是种什么物质?它的重要作用究竟在哪里?以及有关它的来龙去脉又是怎么回事呢?记忆犹新百慕大 在美国南部佛罗里达半岛西面的大西洋中,有一个百慕大群岛。把它与南方的古巴、牙买加和波多黎各北缘一线连接…  相似文献   

16.
唐承革 《百科知识》2007,(1X):33-34
你了解水吗?当我提这个问题的时候,或许你会感到奇怪。因为水是生命之源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分子量18也是中学生都知道的基本知识,水还有什么奥秘呢?其实,现代科学对水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至今一直没有突破,特别是不了解细胞内的水与平常的水和冰究竟有何不同,连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利诺斯·卡尔鲍林都说:“我们仍然很大程度上对液态水结构以及水溶液的结构不甚了解。”所以,水还是至今科学界没有解决的最大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这种被称作“即兴话剧”的戏剧方式,其“玩法”的新奇与挑战在于,人物关系由自己或者旁人随机赋予,剧情基本靠现编,每分缚秒部有着未知的变化 一位“记者”问“铁道部新闻发言人”:您对今天的年轻人有什么期待?“发言人”轻松答道:“我对年轻人的期待就像我们的高铁一样,要有活力、要有激情,要追求速度,要擦出火花,要碰撞出……”“我觉得你是放屁!”一年轻“男记”打断发言人的话:“我们年轻人像高铁吗?我们那么容易出轨吗?”发言人震怒:“你是哪家媒体?”“男记”淡定做答:“我是凤姐。”在场的人们顿时乐翻了……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没有读过书的人,好像更容易在商业上成功?那是因为他们能够很好地理解“商业模式”——虽然他们自己也常常说不清楚。那么,什么是商业模式?一句话,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一是要思考谁是你的“利益相关者”,二是要分析这些利益相关者有什么“价值”可以交换,三是设计一个共赢的“交易结构”。互联网革命,把我们带入一个商业模式竞争的时代。而中国企业今天面临的困境,可以通过商业模式的重构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19.
大家都知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或者离子组成,分子与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就是因为它们的分子间间隔不同的缘故。但你是否想过:分子与分子之间的间隔是什么充当着?为什么它受热胀,受冷缩?为什么它能充当一定的体积?我把这些间隔称为“变形空间”。  相似文献   

20.
一、发现问题 电池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有着巨大的危害。科学书《土壤与生命》这一单元里.有这样的描述:“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太可怕了!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具体是什么含义呢?是不是生长不了任何植物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请教我的科学老师。科学老师说:“你为什么不动手做个实验看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