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导刊》2010,(6):97-97
桂花岗小学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老师,一切为了学校,一切为了社会"的办学理念,以使学生能适应终身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为宗旨,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该校形成以科技教育为龙头,艺术、德育为双翼,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模式。该校航(海)模队、无线电测向队,电脑机器人队还曾代表中国参加2001年国际奥林匹克电脑机器人运动会比赛获得亚军。  相似文献   

2.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教学管理与服务的新理念,体现人本管理思想,这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以学生为主体、关爱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实现有情操作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发展是硬道理”。学校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好地促进教师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学校的一切改革措施都要围绕“发展”这个中心进行,都要服从于、服务于这个中心。学校要善于把握发展的机遇,不断深化改革,充分调动师生内在的发展因素,努力实现发展目标,全面提升办学品位。关于学生的发展学校要牢固确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意识,所有的工作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都要服从于、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学校和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因人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其主要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以考试改革为导向,在学科考试中强化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这样的改革思路既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之必须,也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提出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5.
实施创新教育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主旋律。为了进一步深化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提高个人素质,改革课堂教学,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6.
洪秋和 《教育》2014,(30):62
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其主旨就是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学生服务,以学生能否获得全面的发展为标准。多年的教育改革实践,多年的努力探索,笔者所在学校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主动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精心构建了适应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现代办学新模式,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哈佛大学最新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佛大学最新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是在学校全体人员集思广益、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和内容都较核心课程有许多符合时代要求的进步之处。哈佛大学最新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启示我们,为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要求,高校改革过程中要及时改革和创新教育理念,加强改革的民主性,注重通识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前沿知识和能力,增强高等教育的全球化意识。  相似文献   

8.
三年来,我区以教学为中心的学校教育整体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教育整体改革发展不够平衡,领导的管理水平、教师的改革意识和业务素质跟不上改革的需要,教学质量不够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仍然存在。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我区必须继续深化以教学为中心的学校教育整体改革,努力实现整体改革的总目标,还小学生以欢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9.
舒卫征 《考试周刊》2007,(29):15-17
以育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目标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育新理念,同时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必须面对的新挑战。面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必须切实做好"三育人"工作,加强学习,不断实践,努力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坚持发展型学生工作理念,强化管理育人功能;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10.
适应新世纪的教育发展,高等教育需要更新观念,核心是注意培养高素质富有个性化创新型的人才,以适应新的社会竞争环境。强化问题意识,突破创新思维障碍,培养创新人才,文理渗透,注重学生的创新教育,无疑是培养个性及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创业教育: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时代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一部分,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长远大计,也是高等教育功能的扩展。从高等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角度,高校应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以推动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培养新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学秘书要以学生为中心,在培养学生专业性、信息素养、档案意识、创新意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教育界一些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必须把创新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加速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校在低、中年级两个教学班进行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一、端正思想,转变观念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是指导教学实验的理论基础。我们首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搜集有关创新教育的资料,认真揣摩、研究,使大家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三个转变:一是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的一切课堂活动均服从于学生的…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为了适应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的社会发展需求,我国学校愈发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力求培养出更多兼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创新意识的人才。思政教育作为我国人才培养各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应当积极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发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作用与价值。由李晓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论》一书,以教育协同理论为视角,对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展开研究。本书首先对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的实现机理展开分析,提出其协同发展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方向,而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是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着重探索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在高校内涵建设中的作用,并就如何实现以学生为本、本科教学深层次改革、专业建设和教学资源整合、本科教育国际化及教学管理机制和制度创新等,探讨分析本科教育内涵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时代进步的灵魂 ,更是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灵魂。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宗旨是要培养造就适应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而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目标的落实 ,最终必须以创新的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主渠道。因为学校教育的中心是教学 ,教学的中心在课堂。由此可见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机制非常重要 ,而且十分迫切。要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实现低耗高效的目标 ,我认为当前应从以下五方面去思考和探索。一、课堂教学理念要创新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特别是创新思…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的核心是培养人,培养人的任务则是落实在增强学生体质的一切创新教育过程中的养德、益智、促美和建设健康的生活.在改革开放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国学校体育则应面向未来,强化创新意识,自强不息.我国学校体育创新教育应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基础上的教育同步发展,并发挥出其教育的基本职能.具体讲,我国学校体育创新教育要向多元化、全面性发展,必须扩展体育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体育创新教育的多目标与多重点、国际化与民族特点、继承与创新、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的关系,加大体育教材的改革和指导方法的改进,加大以法治教、以法促体的力度,培养适合我国学校体育开展创新教育发展的复合型体育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8.
一、指导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好20032004学年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立校、文化建校、科研兴校”的学校管理理念,坚持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处处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思想,坚持教育创新,牢固树立为家长、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坚持特色与品牌,努力创建省内一流特色学校。二、工作目标1、学生发展性综合评价合格率99%以上。辍学率、犯罪率为零。2、教育教学综合评价各项指标在市直学校中名列前茅。3、加强与韩国友好学校间的学术交流,实现师生互访。三、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19.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是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校长程华和他的同事们正在努力的,也是教育改革的根本所在。推行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校各项改革正是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本校实际,率先实行推迟上学时间、考试不限时、布置研究性作业,这些做法充分体现了该校校长、教师改革的勇气和魄力,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而教育创新的底汽则来自于他们对学生的深深热爱和一切为了学生健康发展的办学宗旨。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变革与发展 ,顺利实现大众化教育的发展目标 ,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注意解决高校连续扩招给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 ,通过教育创新实现创新教育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