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一、话“脚”导人,充分铺垫1.在黑板正上方板书“脚”。问:①同学们知道什么东西有脚?(人、动物)②人和动物的脚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2.(课前发给每人一段爬山虎)问:①同学们知道桌上的植物叫什么吗?为什么叫它爬山虎呢?(能爬山、爬墙)②人和动物走路爬山...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任务1.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熟练。2.创设情境,让学生领悟课文蕴含的意义,进行创造性想象。二、教学过程(一)板画动物,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两种小动物,它们是谁呢?请看黑板(画“乌鸦”“狐狸”)。学生说后,老师板书课题。老师边指课题、板画,边说:“咱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发生在狐狸和乌鸦之间的一件事情。请大家先猜一猜在它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那么,在它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3遍,思考这个问题,并画出…  相似文献   

3.
一、揭题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师:咱们准备开展一次“小记者采访活动”。你们想不想参加这个活动? 生:想。 师:别着急,咱们先得学点“采访”的本领。(板书:采访)你们知道“采访”是什么意思吗?  相似文献   

4.
读想说议     
[教例]:小学语文第六册《荷花》二、三自然段。 (前面,初步学习了第一自然段,黑板上已板书“我去看”。) 一、读 师:请轻声读2、3自然段,用“__勾画写叶的句子,用“波浪线’沟画写花的句子。[板书:叶、花) 师:荷叶怎么样?你觉得荷叶美吗?从哪儿感受到美? (读小黑板上的句子:①荷叶像碧绿的大圆盘。②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通过比较,你还感觉到荷叶什么?从哪儿感觉到“茂盛”?为什么能感觉到茂盛?(生议;板书:挨挨挤挤) 师:荷花又怎么样?你们觉得荷花的什么美?第二自然段具体描述…  相似文献   

5.
师:(在黑板上画一颗爱心)看到这个画面,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爱”! 师:(迅速画出许多颗爱心)这回,你们又有什么新感受? 生:(纷纷回答)我感觉好像有许多亲朋好友围在自己的身旁!我感受到了温暖!这么多爱心.我感到很热闹!……  相似文献   

6.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鹿吗?(板书:鹿)一提到鹿会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善良、温和……)你们听说过有关狼的故事吗?(板书:狼)狼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凶狠、狡猾……)  相似文献   

7.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东方之珠),大家读两遍!(生读)题目中的“东方”是方向;“之”在这里是“的”的意思。这个题目还有个引号(补上引号和题号)。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要问的呢?  相似文献   

8.
一、游戏与激趣 1.换字游戏。师(板书“换交”):同学们,你们知道“交换”是什么意思吗?  相似文献   

9.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 ,快速读课文 ,看看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生 :共有九个自然段。师 :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是什么?(指名读 ,略)生 :一共有三句话 ,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森林里有只大老虎。生 :第一句话里还写了这只大老虎在寻找食物。师 :“寻找”是什么意思?生 :“寻找”是东找找 ,西找找。生 :“寻找”是到处看 ,说明老虎饿了。生 :第二句是写在森林里还有一只狐狸。师 :书上是怎么写的。请你读一读。(生读 ,略)师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 :有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师 :“窜”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敬业的狐狸     
漫画中,一只狐狸提着墨汁,拿着毛笔,身上画着老虎的斑纹,脑门上还写了个大大的“王”字。 狐狸在干什么呢?哦,原来它在画画呢.它早就仰慕老虎的威风.一定要画出一幅“虎虎生威”的名画。可是已经用完了所有的纸张.怎么办呢?那就在自己身上练习吧。看.它多么专注,多么忘我啊!  相似文献   

11.
一、导入(投影显示“虎”字邮票)设问 :这枚邮票的图案是什么?(是个字)你知道是什么字吗?师 :这是一张“虎”字邮票 ,是1998年虎年发行的第一套邮票中的一张。(板书“虎”)这个字正是我国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草书真迹 ,是很多书法爱好者临摹学习的典范。为什么仅一个字就赢得这么多人的喜爱 ,并被选作虎年邮票呢?我们一起来找找原因。二、了解真虎给我们的感觉1 (投影显示一张老虎图片)设问 :看到这只呼啸而来的老虎 ,从气势与色彩上你都能联想到哪些词语呢?(如 :虎虎生威、凶猛、可怕、威风凛凛、威武雄壮、皮毛漂亮……  相似文献   

12.
《辽宁教育》2010,(1):22-22
小学生在讲故事:“猫见了老鼠变成了老虎,但是见了老虎。又变成了老鼠……” 有人问他,这个“但是”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3.
青青 《素质教育》2006,(4):12-12
一天,我去美国周末学校参加一堂性知识教育课。 上课开始,那位漂亮的年轻女教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SEX”,然后她面带微笑地问大家:“同学们,当你们看到‘性’这个字时,你们想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4.
教例:二年级《葡萄沟》师:大家读第二自然段第3句话。(学生自由读)师:你又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葡萄成熟了,什么颜色都有,红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生:我看到了一大串一大串葡萄挂满了架子。师:大家看到的是不是这个样子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颜色的葡萄),你们喜欢这些葡萄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葡萄的喜爱有的陶醉地读,有的用彩色笔画,还有几个到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师:(板书“五光十色”)现在大家知道“五光十色”的意思了吗?生:五光十色就是有许多种颜色。生:五光十色就是五颜六色,闪闪发光……师:…  相似文献   

15.
清代文人李渔曾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文章开头必须讲究落笔艺术,在教学中新课导入也应如此。它在一节课中虽仅占几分钟,甚至几句话,然而作用却很大。新课导入得法,就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增强教学效果。这里介绍小学语文新课导入常见的几种方法,供实习的同学参考。一、审题导入法。小学语文的课题多种多样,有概括内容的,有点明中心的,有用与内容相关的时间、地点和物件的,等等。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从审题入手,指导学生认真审题,领悟题意,从而导入新课的学习。如教《狐假虎威》这一课,教师可让学生先看课题,弄清“狐”、“虎”,并理解“假”是“借”的意思,“威”就是“威风”。接着教师启发学生从课题中产生疑问:狐狸怎么能借老虎的威风呢?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干嘛呢?从而十分自然地引起  相似文献   

16.
片段一:了解性地引入,动态性地感知 师:(板书“倍”)对于这个字你知道些什么? 生:我知道“倍”就是倍数。生:我知道有几倍。……师:数学中的“倍”,确实有像你们所说的“倍数”、“几倍”的意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倍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师:小朋友们,你们要仔细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什么?(老师随意用白粉笔在黑板上画了几朵云)生。:我看见老师在黑板上画了几朵白云。师指着黑板:大家仔细看,是白云吗?  相似文献   

18.
(课前板书课题,板贴小鱼卡片)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一个小故事。(指黑板)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相似文献   

19.
漫画中.狐狸在自己的额前写个“王”字,身上画的全是虎皮花纹。狐狸急于把自己装扮成老虎的样子.好让别人觉得它是虎。但是狐狸就是狐狸。再会装扮也改变不了它是狐狸的事实.正所谓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相似文献   

20.
对于形近字“虚”和“虑” ,平时运用时 ,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将“虚”、“虑”用错 ,经常把“虚心”写成了“虑心”。区分这两个字 ,我从字形分析入手 ,先在黑板上板书这两个字 ,问学生 :“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立刻回答 :“部首都是‘虎’字头。”然后 ,我指着“虚”字启发学生 :你们平时在做作业时 ,遇到不懂的难题应该怎么办?学生回答 :“要虚心请教老师或同学。”“对 ,要记住‘虚心’的‘虚’里面是个‘作业’的‘业’字。”我慢慢地说。接着又指着“虑”字 ,对学生说 :“这个字里面有个用心的‘心’字 ,那么 ,在课堂上当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