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跆拳道协会于2010年10月颁布最新修改、审定的<跆拳道竞赛规则及解释(竞技)>(以下简称规则).该规则在2010年12月5日第15届全国跆拳道冠军赛上正式实施.规则是构建训练和比赛体系的向导,裁判尺度是竞赛的核心;比赛水平越高,裁判尺度和比赛胜负的关系越紧密.通过对跆拳道新旧规则主要内容的分析与对比,探讨新规则的实施对我国跆拳道裁判员计分和判罚尺度等方面产生的变化与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针对跆拳道新规则的出台与启用对我国跆拳道技、战术及裁判员临场执裁等方面产生的变化与影响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跆拳道技战术存在的问题及执裁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4年全国跆拳道冠军赛中运动员的技术应用、犯规行为、裁判执裁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指出我国跆拳道运动员技术种类应用比较单一,应用击头技术的得分比例很低,战术犯规行为使用不当等问题,旨在为我国跆拳道枝战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鲍克 《体育科研》2013,(4):43-46
目的:探讨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比赛时的损伤发生规律,为预防和降低跆拳道运动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参加2011年全国跆拳道冠军赛的237名运动员的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比赛时损伤总体发生率为13.1%,男显著高于女(P<0.01);男子损伤发生部位依次为下肢、头部、脊椎和上肢,女子损伤部位集中在下肢和头部;男子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依次为扭伤、挫伤和撕裂伤;女子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为挫伤、扭伤和拉伤;损伤机制主要发生在受到对方腿击时,其次出现在出腿进攻时,男子更倾向于在被对手出腿击中的情况下发生损伤。结论:新规则实施后跆拳道运动员的损伤发生率减少,与下肢相比,运动员头部损伤比例增加,运动损伤类型较多,损伤机制多发生在运动员实施高难动作的对抗环节,进一步提高运动员运动素质、完善技术动作、加强对抗性格挡训练是防治损伤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武当》2013,(4):4-4
2月23日,2013年“武魂杯”云南省跆拳道冠军赛暨云南省跆拳道示范团选拔赛在昆明星耀体育中心鸣金收兵。  相似文献   

6.
新规则的实施对跆拳道的基础训练必将产生影响,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及录像分析,对跆拳道运动实施新规则带来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对跆拳道基础训练提出建设性意见,教练员应把握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训练内容,变革训练手段,才能使运动员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2004年全国跆拳道冠军赛女子20场录像资料观察,统计实战中下劈腿技术和其他各种技术的运用情况,并对相应技术做综合分析与研究,提出了跆拳道下劈腿技术在女子跆拳道比赛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从训练和比赛的角度对女子运动员和教练员如何提高技术与得分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以对我国女子跆拳道今后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我国跆拳道竞赛规则修改和赛制改革对技、战术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新规则的制定,对于技术的规格要求更高,场地缩小、分值变化尤其是使用电子护具使得比赛更加激烈。我国跆拳道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完善竞赛规则与赛制,更好地促进运动员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随着跆拳道规则的不断修改和变化,跆拳道竞赛理念和制胜规律有了很大的调整,比赛更加激烈,观赏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这也符合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特点。因此,我们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除了要不断完善跆拳道技战术,同时还要积极研究新规则,利用规则,尽快适应新规则,达到最好的比赛成绩。本文主要探讨了竞技跆拳道更新规则对跆拳道技战术的影响,并提出了适应新规则的对策,希望能对跆拳道技战术的发展带来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跆拳道新旧规则的对比分析,从跆拳道新规则中的得分分值变化着手,根据比赛的技术统计分析竞赛规则的变化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术运用产生的影响,以期为跆拳道教练员提供技术训练理论依据,使运动员在今后的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跆拳道     
G886.919 20034897当前我国竞技跆拳道实用技术的分析=Analysis ofthe practical techniques in competitive taek-wondo[刊,中,A]/刘少辉,李艳(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科学.-2003,23(2).-80-82,113表5 参3(XH)跆拳道//技术//训练通过对2000年全国跆拳道冠军赛男女运动员技术使用情况的统计,深入分析了共21场59局的男女运动员的技术使用情况,结果表明:进攻技术的使用率高于反攻技术的使用率,而得分率却是反攻高手进攻。在众多的使用技术当中横踢技术的使用率高于其他技术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2.
竞技跆拳道项目今后想要在众多体育项目中生存下来并得到良好的发展,那么就需要在该项运动中使用电子护具。在近几年来,裁判员、运动员以及教练员三者也开始认可在不同规模的竞技跆拳道比赛中开始使用新规则与电子护具。本文在此背景夏,对新规则下的电子护具对使用竞技跆拳道技术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3月13—14日,在河北省廊坊市省摔拳跆运动管理中心成功举办了2010年我国跆拳道亚锦赛的选拔赛。本次是我国跆拳道项目自08奥运会后,使用新规则和电子护具以来最高水平的赛事活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07年全国跆拳道冠军赛159场比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种腿法在跆拳道比赛中的运用,横踢是核心技术,特别是后横踢是得分的主要手段,其得分率占85%以上,拳法得分依然为零,因此应加强拳法得分能力的培养;男子运动员对高难度击头腿法的得分均优于女子运动员,说明我国女子运动员对高难度击头技术的掌握不如男子运动员;在本次比赛中采用防守反击打法的运动员占多数,以稳求胜。  相似文献   

15.
通过现场与录像对2002年-2004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的赛况分析认为,目前我国跆拳道发展十分迅速,各队的差距逐步缩小,对新规则的适应性有所增强,运动员技、战术运用能力有所增强,得分能力明显提高,比分差距缩小,但体能储备不足。  相似文献   

16.
跆拳道运动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后,其自身的体育价值已经被无限延伸,成为武道项目中一支冉冉升起的新星。跆拳道技术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与其比赛规则是密切相关的,其竞技比赛规则的修改与变动,使得跆拳道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演变,本研究对跆拳道运动竞赛规则的变化做出整理归纳,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拟提出跆拳道的比赛规则变化对竞技技术演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跆拳道规则的改动使比赛中运动员得分技术、攻防节奏、犯规性质发生改变,规则中击打得分位置的修改,导致攻击部位由平面变为立体。新规则比赛时间、场地的改变使比赛中攻防密度、强度增大,对跆拳道运动员的体能提出新的要求,使跆拳道运动的体能模式演变为以无氧代谢为特征的大强度运动。新规则的使用解决了部分裁判争议问题,增加了跆拳道比赛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7.
跆拳道竞赛规则近年来做了大量修改,尤其是2005年实施的新规则对跆拳道运动产生了较大影响。文章通过对新旧规则主要内容的对比分析,就新规则的实施对竞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表明,规则的修改增强了比赛的观赏性和公平竞争性,对运动员的技、战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8.
全运会跆拳道比赛是我国最高水平的赛事之一,集合了全国各地最优秀的运动员,而各个运动员在比赛时的技术使用也各有千秋.文章通过对第十二届全运会跆拳道比赛男子比赛录像中后踢技术的运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包括跆拳道后踢技术分析、方法要领以及分类;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后踢技术详细的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通过新规则对转身动作得分的改变,后踢的训练方法和在比赛中的运用的调查与分析及其重点难点等,阐明后踢技术具有动作的快速,惯性带来的巨大力量及其较强的隐蔽性,在比赛中的重要性,使得教练员和运动员对后踢技术在比赛中运用意识的培养及重视;还通过分析后踢技术,结合新规则在比赛中后踢转身技术动作得两分,来制定它的训练方法,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教学,训练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姚强 《山西体育科技》2006,26(3):23-24,22
跆拳道运动是奥运比赛项目,近年来在我国得到重视和普及,国内跆拳道竞技水平和比赛成绩不断提高,同时涌现了一批优秀运动员。本文通过对全国冠军赛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目的是总结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同回合的战术应用,为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跆拳道项目的科学化训练,争取在2008年奥运会上获得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20.
跆拳道在纳入竞技运动后,为保证其能够具有效果,尽可能地公平公正,常常会出现再竞技规则上的转变。就这种情况而言,其为使跆拳道竞技能够更为有效地实现发展,更好地促进其全面推广效果提升。但对于运动员而言,更需要了解规则、根据规则实现调整与发展,进而在跆拳道竞技中获得良好成绩。由此,研究由规则变化展开,基于实际尝试分析新规则下竞技跆拳道中旋转踢腿的特点,明确应如何应用、如何训练,保证运动员在新规则下获得发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