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文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要讲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文教学的工具性,体现在写作训练的方法、技巧上;作文教学的人文性,体现在写作过程的生活感悟、真情流露、自由表达上。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是内与外、形与神的有机结合,这是实践作文教学新理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品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突出表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写作,折射出的是写作者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写作教学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师要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在作文教学中,多一点人文关怀,以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作文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生活态度、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审美情趣、道德情操等正是其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的折射和表现,所以人文教育在作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指导学生走进文本积累素材,发展核心素养以及抒发真情实感,以便在作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4.
朱婉平 《教育导刊》2006,(12):49-50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教师应该把作文教学视为铸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从加强人文性方面着力去优化作文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学做真人、追求真知、吐露真言、抒发真情,使作文成为一种真正培育人文精神的活动。一、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拓展写作的广度好的作文教学,要能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认识,避免概念化的思维方式。为此,教师的作文教学就不能仅…  相似文献   

5.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而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最能体现在作文教学中。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对学生多倾注些人文关怀,即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要坚持鼓励原则,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力图使作文教学体现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6.
孙惠琴 《成才之路》2009,(23):17-17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论证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重要性及实施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人文,顾名思义,即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作文教学,既体现工具性的一面,又体现人文性的一面。所谓工具性,是指作文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所谓人文性,是指作文教学中体现人伦情怀、人性之美、人生真谛等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灿烂,个性是作文的灵魂,人文合一是作文的规律。然而,我们痛心地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丢失了个性,由此导致了人和文的分离。  相似文献   

9.
在高职作文教学中,可抓住写作素材积累、精心命题、写作指导、作文评价等环节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实现练文与育人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健全完善学生的人格特征,让作文教学沐浴"人文"的灿烂阳光。一是要通过挖掘教材经典课文以及社会与自然中的人文资源,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二是通过拓宽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把自然、社会变成学生情感体验的场所,让他们用眼去细察,用心去感悟、去理解,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积淀浓厚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三是积极倡导个性化的表达,让学生把写作提升到生命的层面,说真话、抒真情、做真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强调人文性的实质是试图克服把写作完全当做技术活来教的倾向,强调作文教学中的"以人为本"。目的是想让学生在写作中成长为一个率真的、有个性的、追求自由与美的人。  相似文献   

12.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作文教学而言,就是要引导学生从人文分离走向人文合一,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科是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学科,语文学科不仅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上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还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上有不可小觑的力量。语文作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培养的重点,已经在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的改革下,变成了培养小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如何通过小学语文作文,更有效率地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质,已经成为了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此课题作出了浅探。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作文教学必须做到人文合璧,让学生写出悟性,释放灵性。为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实现由“重文轻言”向“重言轻文”的重心转移,加强小组合作,更新作文的评价观,并认真审视和高度重视作文与育人的关系。如果少一些“套路”、“模式,”多一些性灵和真善美,作文教学就会走上一条反璞归真、人文合璧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语文的人文性,突出以人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键全人格,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作文教学中认真贯彻这一指导思想,是语文教学体现人文性的重要内容。在作文教学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写“生活作文”。  相似文献   

16.
吕旭琴 《考试周刊》2010,(51):30-31
作文教学一直是职业高中语文教学致力改革和优化的核心问题。人文性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时代特征,尽管当前作文改革千帆竞逐、百花争艳,然而,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文化的谨严的影响和传统思维方式的惯性影响,仍然滑入了另一种程式化、模式化、标准化的作文范式,特别是老师在职业高中学生语文基础比较薄弱的现实面前,强化学生作文的机械训练,从而忽视对人的本体性的理性认识。文章认为,当前职业高中作文教学最急迫的就是怎样使学生作文富有个性、人文性,以及怎样使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富有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应该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工具性体现在语言、方法、技巧上,人文性体现在对生活的感悟、真情的抒发、人格的塑造上。要实现两者的统一,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倡导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写通畅作文;倡导独立思考和独特见解,写个性作文;倡导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写大气作文;倡导作文与做人结合,写真情作文;倡导愉快主动地表达,写快乐作文。  相似文献   

18.
审视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笔者以为普遍存在着几种不良倾向。一是重表达,轻育人。叶老提出"作文即做人"。然而,现今的小学作文教学却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削弱、人文底蕴流失的现象。一些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很少顾及作文内容的真实性与生活味,致使小学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9.
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不难发现如今和今后的语文教学将越来越重视人文性。“而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标明确指出)。所以我们在进行写作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人文性。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最能体现作文教学人文性的一个环节,因而笔者在此和大家谈谈在作文评改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王玉民 《考试周刊》2013,(80):50-50
中学作文教学是一种个性鲜明的教学活动.它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外.还要遵循能体现其自身特色的教学原则。新课标理念下的作文教学为作文教学的探索和研究指明了方向,在作文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勤积累而厚积薄发,善创新而别有洞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