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诗中运用联想和想象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力的训练。2、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3、培养学生为实现美好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想。课时计划:一课时教学设想:这首诗中对  相似文献   

2.
第一单元 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阅读》第二册重点单元之一,包括四篇现代文和一篇文言文,都属写人的记叙文体裁。《一面》的肖像描写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朱自清的《背影》,构思新颖别致。《冯婉贞》一文,对话描写十分突出。 本单元的教学要点是使学生思想上受到课文内容的感染、教育,理解文章怎样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学习记叙文选材的几种方法。 整个单元共安排九课时:讲读课六课时,自读课二课时,单元练习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面 第一课时 重点:学习本文的取材方法和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课前预习:1.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书上注释解决词浯中的疑难。2.划分层次。3.思考:谁与谁的“一面”?何时、何地、何境中的“一面”? 怎样的“一面”?“一面”对“我”的鼓舞是什么?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教学要求:1.学习并掌握生字词.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一、二、三自然段.3.理清课文段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4.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味作者是怎样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教例]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晓袖形成的知识,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2.理解课文层次;抓住要点,能根据晓袖形成过程列出简单提纲,领会文章袖理的严密性。3.品折“推测、刚好、拒珠”等重点词语,领会科学十品文遣词造句的妥贴性。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抓住琅琅形成和发现的条件这个重点,突出“抓住要点,考虑周到”的重点训练项目,理解保文内容,提高分析概括能力。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揭题。二、回忆科学故事(黄河象)的内容及其结构。,__l化石__来历__化石、(看到——设想——…  相似文献   

5.
《中国石》(第八册)一课通过记叙戈壁边防战士发现并收藏一块酷似祖国版图的石头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和他的战友们热爱祖国的情怀。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通过熟读精思,透过有关“中国石”的叙写领会边防战士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思想感情。现试作如下教学设计: 一、预习情况反馈,顺势拓展新知 阅读课堂教学总是建立在学生对课文预习的基础上,学生预  相似文献   

6.
<正>【学生视角】对郁达夫的散文,高二学生难以读懂,对其语言文字运用的艺术难以领会。【教学设想】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不提出统一要求,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重在把握对比手法的运用和写景技巧,突出语文本体性内容。[教学课时]2课时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要求: 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抓住事物的特点,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掌握动态和静态描写手法。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后第二题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间:二课时  相似文献   

8.
孙丹 《黑河教育》2014,(8):24-24
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理解文章景物描写的特点;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和寄情山水的情趣,把握文章主旨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声韵美、风景美和志趣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色领会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品味写景佳词妙句,把握课文的写景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文章的主旨。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和方法:用多种方式读来品味本文清丽的语言,体验散文诗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教学重点]1、体味散文诗思想感情,把握散文诗借景写人托物言情的写法。2、体验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并能表达出来。[教学难点]深层品味清丽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影像资料、MP3歌曲、图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品味词作的语言,把握词中意象,领会词人的思想感情。2.培养学生感悟和品赏婉约词的能力。3.背诵全词。[教学重点]品味柳词的语言和意境之美,理解“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法。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体会这篇抒情散文采用的象征方法,领会作者的革命激情,理解本文的政治意义。2.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背诵全文。二、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银杏(二)检查预习情况。教师范读课文。指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新词 ,正确地理解词语和句子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比喻的贴切。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4.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教学重点 :1 .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比喻的贴切。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体会比喻的确切。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 .学会生字新词 ,初步理解部分词语。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了解学生对瀑布的感性认识。二、自学课文。1 .读课文 ,画出生字…  相似文献   

13.
杜延霞 《现代语文》2006,(11):32-33
教学目标:1.了解王维及其山水诗的特点。2.体会诗中优美的自然风光,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3.走进自然、感受自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体会诗中优美的自然风光,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导语:走进自然,拥抱自然是本单元的教学主题,颜元叔  相似文献   

14.
教学要求 :1 .通过教学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小兴安岭是一个一年四季景色都很美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 .重点理解“抽出”、“密密层层”、“飞舞”、“呼呼”等词语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3.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生字组成的新词。4.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 ,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教学难点 :体会夏天森林、浓雾景色的特点。教学时间 :3课时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 ,导入新知。同学们 ,通过…  相似文献   

15.
<正>一、教学目标1.学习默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3.培养独立阅读、理解的能力。二、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难点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帐单的含义。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2、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3、用分析——概括——分析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 4、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说明:在教学目的中将双基、教育、方法融为一体。) 二、课时:两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略第二课时一、板书课题:草原二、理清思路: (一)齐读第一句“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体会其作用。 (1、点题;2、表达夙愿终偿的快感;3、引出下文。) (二)读全文,概括一下,老舍先生看到了草原几大特色?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2.理解作者的感情,探究文章的主旨。3.品读文中的优美语句,培养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写作兴趣。教学重难点1.重点: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体验。2.难点:正确理解绿的内涵和写作意图。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破题导入:标题中的"绿"是什么?"囚绿"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囚绿"?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的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4.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教学重难点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刻画人物的方法。3.正确认识阿长性格中的缺点。4.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教学设想教学方法针对教材的特点,尊重认知规律,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可采用“导读法”,也可采用“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揣摩迁移”三步走的模块式,也可采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讲讲、读读、议议的方法。教学…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的要求1.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大体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加强朗读训练,注意读出情感,练习背诵及默写。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踏歌”、“不及”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引导学生领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2.从诗中夸张、比喻手法的运用,了解本诗...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自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一、教学目的:1.认识《故乡》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肖像描写的技巧。3.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深情。4.体会作者在小说末尾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二、课时:三课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认识《故乡》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体会作者在小说末尾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四、教学方法:1.传统讲读法。2.网络资源辅助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整体感知之一:(一)导课问题设计:1.找学生介绍鲁迅生平。2.简述《故乡》的写作背景。(二)小说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