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哲学是学科之母,也是各学科的分析工具。基于此,本文从哲学本体论的视角出发,对哲学本体论视野下的比较教育研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比较教育的本体,通过对比较教育本体进行事实论证和本质论证,回答了比较教育存在的依据和内容形式等问题,进而分析出比较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领域的本质特征,并从历史的角度对比较教育本体的历史演进进行了剖析。此外,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是世界观的体现和特点的反映"为指导,对比较教育方法论的建构作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在本体论视角下对教师存在的性质和意义的哲学考察,是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构的逻辑起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关于教师本体论的研究大体呈现3种观点:教师作为工具性本体存在;教师作为伦理本体存在;教师作为精神性本体存在。这些研究对我国在哲学层面上研究教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历史本体论强调历史的总体性是解释人类社会发展诸多问题的根本,提出了“历史终结日,教育开始时”,“美学—教育学将成为21世纪的中心学科”等关于广义教育的思想,为构建理想的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本土的理论视角.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个体偶然性的共在是构建理想的教育的前提,坚持从历史本体论出发就要从历史主义出发,以培养人性能力为出发点,从生存—情感视角对理想的教育进行可能的构建.理想的教育就意味着既要满足人何以为生的“工具本体”需要,更要满足人为何生的“情本体”需要.  相似文献   

4.
针对教育变革中不断出现的各种"教学论论争"现象,提出教学本体论可以在本体层面上跨越教学认识论与价值论形态之间的对峙与纷争。回归本体层面的教学现实与理论的研究,会为我们走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相关困境奠定问题解决的理论基础,并将以新的视角重新唤起人们对教学理论研究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5.
从人类学本体论、传统哲学本体论、生命本体论我们可以推导出教育学本体论.从教育学本体论我们可以发现教育开启人、塑造人的丰富内涵.而从教育本体论的理念出发,我们则可以发现对于教育本体性质的种种遮蔽.当今的教育,应当是打开这些遮蔽,让它放射出本体光芒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回归生存本体的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代教育是无“根据”的教育。教育研究有本质说而无本体论。本体论是对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的追问方式。教育哲学必须究问本体论,也就是追问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人以领悟存在的方式来成就其存在,这种存在方式称为生存。因此教育哲学也就是究问生存论的生存论教育哲学教育。生存论以人存在的时间场域为起点,追问人存在的时间性、意义性和体验性。教育的意义在于完成人的美好生存,为此何谓生存、何以生存、以何生存相应地构成生存论教育哲学的主要题域。回归本体的教育即回归生存本体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教育政策精神分析是国外批判教育政策研究的新兴领域。基于拉康派精神分析理论,教育政策精神分析认为,政策科学和教育政策社会学混淆了政治“本体”与“本体论”,始终未能摆脱对政策的工具理性假设。教育政策精神分析指出,政治在本体论层面是一个空洞的能指,教育政策通过勾勒理想教育来服务政治的本体论运作。由于政治在本体论层面的不可能性,教育政策无法整体性地把握和抵达理想教育。基于此,教育政策精神分析主张关注教育政策的非工具层面,将目光从寻求更好的解决措施转向政策主体在真实、日常的政策实践中自我解放。在分析方法上,教育政策精神分析围绕主人话语、大学话语、歇斯底里者话语和分析师话语,将政策批判与主体解放合二为一,克服了传统批判研究简化政策复杂性和受制于时空情境的缺点。  相似文献   

8.
谭嗣同以中国传统思想为基底,借西方话语,重构本体论,其本体论存在层级差别:从世界来看,以太是本体;从社会来看,仁是本体。重构本体论的目的是对传统纲伦加以批判,通过复古的方式吸纳新时代的内容,但从具体的真实的存在来看,其批判的背后难掩对亲情的守护。  相似文献   

9.
从本体论、价值论、实践论的维度厘清教师教育情怀的人性逻辑,阐明教育情怀的德性素养,探寻教育情怀的智慧生成对教育情怀的理解和培育意义重大。教育情怀的人性逻辑主要体现为本体层面的“善己爱人”、价值层面的“舍己为人”、实践层面的“克己复礼”。教育情怀作为教师德性的一部分,蕴含着教师对自身、对教育事业及对学生的一种情感态度,包括本体层面的具身关怀、价值层面的职业情怀和实践层面的人文情怀。教育情怀的智慧生成不仅需要教师主体的德性自觉,价值层面的成人成己,还需要实践层面的个性修炼。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教育技术本体论层面的研究。通过对教育技术本体的客观分析,结合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本文分析了教育技术本质及教育技术本体构成,得出了关于教育技术本体的一些基本结论,这些结论对教育技术的实践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Comparative Education as a subject or course on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a mainly continues to be taught in Ireland, some African and East European countries and a few colleges in Ireland, the UK and several universities in the USA, Canada, Western Europe, Latin America and Australia. This research compares Irish and South African students' experiences of their Comparative Education courses. The article commences with a survey of literature on the position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a portrayal of the contextual background of South Africa and of Ireland, and a brief synopsis of the pre-course survey of students' expectations, upon which this study builds. Subsequently the research method is explained and the results presented. Three findings emerged from this study. The first is the valuable role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The second is the role of contextual factors in determining the significance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Thirdly, the centrality of clients (i.e. students) is critical to the future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2.
百岁学者王承绪先生,循返本开新、明体达用之原则,承前启后、合作主编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比较教育》教材,交流中外,翻译西方教育名著;组织撰写《比较教育学史》、《中外教育比较史纲》等里程碑式著作,率先开展比较高等教育研究,为中国比较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两大贡献: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建构基本的研究方法体系。王先生丰富的学术成就、深远的学术影响,根基于他鞠躬尽瘁的报国精神、以学术为业的学问志趣以及物我两忘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3.
对比较教育学科的研究应该包括至今受忽视的对比较教育学科成员的研究.为了解中国比较教育学科成员的工作现状和对比较教育的看法,本研究选取比较教育学分会第十七届年会的参会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超过82%的受调查者对比较教育的作用高度认可,超过72%的人对其未来发展表现出乐观主义的态度.不过,仅有39.5%的人对我国比较教育学界目前整体的研究现状感到满意.此外,比较教育学科成员的看法存在着群体差异.就对学科作用和发展前景的评价而言,博士生和教授群体是肯定的乐观主义者,而副教授群体则是保守的犹疑者.就国内学界整体的研究现状而言,教授群体中满意者比例最高,而副教授群体中满意者比例最低.  相似文献   

14.
英国比较教育家霍姆斯以杜威的反省思维理论和波普尔的批判二元论为依据,提出比较教育的重要方法--"问题法".文章从"问题法"的形成背景、理论基础、操作步骤以及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对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现状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英国比较教育家霍姆斯以杜威的反省思维理论和波普尔的批判二元论为依据,提出比较教育的重要方法——“问题法”。文章从“问题法”的形成背景、理论基础、操作步骤以及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对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现状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比较教育学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其理论价值和实践贡献决定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必要性。不可否认的是比较教育学仍然很不成熟,表现之一是作为学科基础的概念尚未厘清。借助分析哲学的方法,澄清比较教育学科中的核心概念,如准确界定“比较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确定研究范围和对象等,使比较教育学者在同一个框架、范畴内进行学术交流、对话,且有利于研究者对比较教育学科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达成一致理解和共识,旨在推动学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评述杜祖贻教授1970年在首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论文集发表的论文.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的这次大会标志着目前拥有 42 个成员协会的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WCCES)的诞生.第16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将于2016年8月在北京主办,由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CCES)承办.因此,这篇原载于香港比较教育学会(CESHK)2005年《比较教育简报》的论文得以重刊,可谓适逢其时.本文从时间和地域两个维度对新加坡与香港地区的比较教育及教师教育进行比较,力图解释对这两个地方不同时期教师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带来的悖论.这些分析也许会激发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有关讨论.  相似文献   

18.
前些年大家都在讨论比较教育学科的身份危机,然而近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依然繁荣,其生命力何在?笔者重申了作为比较教育方法论框架的国际教育交流论坛这一观点的重要性,认为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世界的多极化和经济体的多元化发展,今天世界各国的教育更需要在真诚沟通的前提下,在教育理论、观念、价值、制度、政策和实践领域互相交流,在具有跨文化性、发展性和预测性的国际性课题中相互合作。由此可见,把比较教育作为国际教育交流论坛,就可以摆脱比较教育学科身份危机的困境,开拓比较教育研究新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9.
比较教育学面临文化屏障和文化殖民两种文化上的规约,这种文化上的规约似乎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合理性和解释力.然而实际上,文化规约并不意味着比较教育学学科合理性的消融.超越文化规约的根本途径恰恰在于以主体间性哲学作为理论基础,以文化作为立足点和基本视野进行比较教育学研究;此外,比较教育研究者还须致力于提升自身国际化的文化素养和东西方话语转换技术,建立基于主体间性哲学理念的比较教育学话语言说秩序.  相似文献   

20.
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是当今比较教育学界一个极为重要的全球性组织机构。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附属非政府组织,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出席国际活动。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在促进比较教育学术研究、推动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教育和文化理解以及推动全球教育平等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