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一、成人教育中德育应占首要地位 1、在成人教育中,坚持德育的首要地位是由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 我国成人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事业。党的教育方针指明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应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要德、育、体全面发展,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因为德是人才的根本。一方面,德是人才的政治方向,体现着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调解着人才的知识才能的运用,起着灵魂的作用;另一方面,德是人才的识、才、学、体等要素发展的内部动力。因此,能否坚持…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发展史上。德育是被普遍重视的教育内容。我国现在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期,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向前发展,需要大量的合格人才。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要大力开展德育工作,不断探索德育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3.
德育是灵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的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比专业知识和能力更能在深层上反映人才的质量,德育是灵魂。经济体制的大变革,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呈现出新的特征,给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实现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高校的素质教育应以德育为核心,科学地构建德育的内容。 一、确立德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高等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要重新认识教育功能和价值。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4.
德育,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中的完整涵义是向学生灌输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职业中专艺术幼师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和提供幼教事业的人才。而舞蹈教学是培养这些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把学生培养成舞蹈技能过硬的人才,是舞蹈教师应尽的责任,而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即塑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两的结合是完全必要的,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6.
一、德育对发展人才的重要意义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人才竞争的时代。我国学校的德育是同智育、体育、美育、基本生产教育相并列的,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历史上统治阶级都把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这是古今中外学校教育的一条普遍规律。社会主义社会要求学生具备科学的世界观、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政治方向,要求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加强体育锻炼。德育是青少年思想品德健康成长的需要。可以说,德育关系着国…  相似文献   

7.
德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的系统的、复杂的、具有阶级性的教育。跨入新世纪,江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方略和中共中央发出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都突出地强调了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作为专门培养教育人才的学校,能否培养出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关键是能否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付诸实施,做到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8.
创新高校德育 培养创新型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教育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高校德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德育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加以创新。一、创新高校德育目标,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德育目标,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基本点和落脚点。高校德育目标应与高等教育整体目标协调一致,必须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并以此来改变我们的德育观念,改进我们的德育工作。创新型人才的突…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所谓合格人才就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德”育位于五育之首,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如何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塑造学生良好德性,是目前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塑造学生良好的德性关键在于创新德育模式,激活德育主体——学生。  相似文献   

10.
贾爱玲 《考试周刊》2013,(71):32-32
语文学科中的育人,说到底就是语文学科中的德育。社会主义时代的教育,把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作为重要任务。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教育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和继承人类传统美德的人才。不仅要把德育放在首位,而且在进行智育、体育、美育时.也要联系德育,把育人渗透到学校的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中。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因此,在语文学科中实施德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  相似文献   

11.
加强德育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道德沦丧困扰着西方许多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改进德育对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如何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德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表明,把德育与成才教育相结合、德育与幸福观教育相结合是改进德育的有效途径。一、德育与成才观教育相结合渴望成才是当代青年的一个基本心理。那么,青年人如何才能成才呢?成才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明确人才成长的基本要素,掌握冶学成才的规律。人才学研究所揭示的综合作用成才规律指出:人才的成长和…  相似文献   

12.
人才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成败的关键问题,而人才的培育和选用则是关键中的关键,在深入学习和贯彻“以德治国”思想中,要树立新时代的人才观,应努力做到:坚持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德育首位的人才培育理念;坚持德才兼备中的德在才先的人才选用标准。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一文中讲的核心问题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突出抓好德育工作的问题。这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大问题。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德育是灵魂,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强德育科研工作,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具有导向作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可缺少的内容。长期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只有认清时代特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4.
全面实施德育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德育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和核心,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知识经济社会对未来人才素质构成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未来社会人的发展要适应社会的需求,既要有创造能力,还必须具有事业心;既要有竞争开拓能力、交际适应能力,又必须有责任  相似文献   

15.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世纪。在研究新世纪学校德育面临的形势和面临的挑战的时候,需要认真分析德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重点强调学校德育应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价值观教育,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关系等诸多方面的教育。学校德育在新世纪里必须找准位置,更新观念,创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的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实事求是地讲,近几年从上到下都比较重视高校德育队伍的建设。国家教委、省(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及高校自身.在吸引人才、稳定队伍、提高素质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高校德育队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高校德育队伍的现状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教育新体制的要求,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数量不足、队伍不稳、素质不高、工作经验不多这几个方面。无数事实证明,事业的兴衰成败关键在人。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高校德育内容主旋律的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并非过时了,而是由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及运作,大学生在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爱国热情和对待个人利益等问题上都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在新的形势下必须赋予高校德育内容主旋律新的生命力,把具有市场经济特点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视为在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德育内容主旋律。  相似文献   

18.
职业指导与德育北京市27中学陈叶君编者按:为了使学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利地从学校走向社会,并能充分发挥其才能,成为跨世纪的“四有”人才。北京市东城区部分职业指导试点校,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使职业指导与德育结合。帮助学生了解社会...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决定了教育价值观必须与之相适应。教育应该在人才质量观、教育主体现、人才发展观、教育功能观,服务观、教育模式观、德育观、教学观等方面作出适时的调整。  相似文献   

20.
王彦 《教育艺术》2010,(2):27-28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出大批素质优良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德育工作。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充分发挥德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整体功能,就必须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研究.寻求德育的最佳结合点——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德育社会一体化,使三方面教育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