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镜头:(课前五分钟,我欣然步入教室)生1:老师,这是我们抄来的《隐形的翅膀》的歌谱。生2:老师,这节音乐课就教这首歌吧。生3:老师,我们都想学唱这首歌。这时,不知道是哪个学生开了个头:“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卑……”。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出现了高考艺术生猛增的现象,大量艺术生涌人到各高等院校,接受艺术专业教育。如今,随着大批艺术毕业生流人社会,打破了供需平衡,学生就业不再有优势,就业形势变得严峻。特别是近两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社会各行各业对艺术生需求趋于饱和,艺术类特别是音乐专业大学毕业生面临难于找到工作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音乐是表达人内心情感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欢快的音乐让人喜悦,伤感的音乐让人落泪,高亢的音乐让人热血,因此音乐对人类的情感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古籍文献、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来论述音乐在中职教育中的影响,并浅析如何有效地将音乐和中职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教育家贺拉斯·曼说过:“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想要硬塞的教师,不过是在锤打冰冷的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热情呢?恰当地运用音乐进行教学,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我国早期的音乐论著(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由此可见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一旦与人的自我旋律产生共呜时,就会有一种心情舒畅的感觉,大脑的记忆功能得到明显增强,人的思维活动也会变得特别快速敏捷。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笔者的具体做法和体会。导人新课,活跃思维一堂课的开头,即导人新课,在课堂教学中起着…  相似文献   

5.
钟世文 《江西教育》2002,(18):29-29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一册“分数除法应用题”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谁能告诉老师,我们班有男、女生各多少人?生:我们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师:根据这一信息,你们想到另外的什么信息?生1: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14。生2: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师:根据以上信息,你们能不能选取其中两条,提出一个问题?生3:我们班有男生25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女生有多少人?生4:我们班有女生2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14,男生有多少人?生5:我们班有女生2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男生有…  相似文献   

6.
令狐昌和 《贵州教育》2009,(11):44-44,46
案例 片段1 课件出示游乐园图。 师:认真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人们在坐过山车、小火车、摩天轮。 师:你知道有多少人在坐小火车吗?生:12人。 师:你是如何计算的? 生1:我是一节一节地数的。 师:一节小火车里面有几人?  相似文献   

7.
孟艳芳 《新疆教育》2013,(6):145-145
声乐是高中音乐专业生的重课程。声乐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必的歌唱理论知识、歌唱技能技巧及演唱表达作品的能力。笔者就“高中音乐声乐教学”浅谈如下自己的看法与想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音乐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由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情感因素的重要。把情感投入到教学中,其作用是无法估量的;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音乐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参与音乐教学,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愉悦,从而真正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教学目的。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情境一: 生:我想老师要问的问题是“西门豹是怎样的一个人”。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所以我们应该根据西门豹这个人物的特点来总结。  相似文献   

10.
尚军  于江美 《山东教育》2002,(34):48-49
课前谈话师:同学们以前来这儿上过课么?生:没有。师:第一次来这儿上课有什么感觉?生1:很兴奋。生2:我很激动。生3:听课的老师太多了,我有点紧张。师:听课的老师这么多,让我们来猜一猜大约有多少人?生1:大约有300人。生2:大约有150人。师:我知道这个会议室固定的座位有399个,同学们再猜一猜?(会场内座无虚席,走廊里也坐了10多位老师。)生3:约有400人。生4:大约有410人。生5:大约有420人。师:对这些老师你们想了解什么?生1:我想知道老师们是从哪里来的?生2:这些老师住在哪个宾馆?…  相似文献   

11.
师:在体育课上,同学们正在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加法问题?生:跳绳的有多少人?生:女生有多少人?生:一共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12.
王秀芹 《新疆教育》2012,(14):107-107
课文的题目,有的是课文的中心,有的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有的是课文的主要人物……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用好课文的题目,就可以帮助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少走不少的弯路,起到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利用三篇课文来谈一谈我是如何利用课文题目来达到教学目的的。《四个人和一个箱子》课堂实录(部分):老师板书题目《四个人和一只箱子》。读课文三遍后(自由读、同桌读、四人小组读)。师:请同学们画出文中描写这四个人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活动的句子,反复读几遍,看看这是四个怎样的人。生:这是四个守诺言的人(我们答应过他)。生:这是四个有责任感的人(我们一定要把格拉夫的箱子搬回去)。生:这是四个爱财的人(我能保证你们能得到丰厚的报酬)。生:这是四个团结一致的人。师:有不同意见吗?生:这是有过怀疑同伴,有过分歧,甚至争执、动武,但最终团结一致的四个人。师:何以见得?生: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然而比沉默更糟糕的是,在他们的脑子里,反反复复的出现了对家庭和亲人的思念,对丛林和死亡的恐惧,甚至对同伴的怀疑。师:请同学们反反复复读一读这一句话,试一试看能否四人为一小组:互相配合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呢。(七八分钟后)生1:抬着这个箱子什么时候才能走出这个丛林。我想家了,真后悔离开他们,咱把它扔了吧。生2:不行,麦克,难道你忘了对格拉夫的承诺。生3:是啊,我们答应了格拉夫要一起把这个箱子搬出去的。  相似文献   

13.
陈丽蓉 《教师》2011,(18):101-101
什么是生本?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其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热爱学习。那么,“生本”理念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应如何运用,从而实现音乐课堂的“生本化”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对“生本化”课堂的几点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一、引入   师:同学们照过像吗 ?你们的像片都放在什么地方呢 ?  生:夹在像册里。   师:同学们想一想,你的相片可以被夹在相册里,那你这个实实在在的人能夹在相册里吗 ?为什么 ?  生 1:因为人太胖了,太大了。   生 2:因为像片上的人是在一个平面上的,而实实在在的人有厚度,占有较大空间,所以不能夹在相册里。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得很好,这是因为像片上的人是平面的,而实实在在的人是立体的。 (板书:平面、立体 )。   师:我们以前还学习过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谁能说一下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  生:长…  相似文献   

15.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些寓言,你还记得这些寓言的题目吗?生:记得。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等。师:说得很好。请想一想:寓言是什么意思?则是什么词?生:寓言就是假托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的小文章。生:寓是寄托、假托的意思。生:则是表示量的词。师:同学们答得很好。这节课我请同学们先看一幅图片。(出示投影:一个汗流满面的人正在一棵一棵地拔禾苗。)谁来说说图片的内容?生:一个人正在干活。生:一个人往高拔禾苗。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寓言《揠苗助长》。(板书课题)〔评:投影放图片,有…  相似文献   

16.
师:(放一段雷锋助人为乐的录像)同学们,一提起雷锋叔叔这个名字,你们都不会感到陌生,那么,在你心中雷锋叔叔是个怎样的人呢?生:雷锋叔叔是一个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人。生:雷锋叔叔是一个尊老爱幼、艰苦朴素的人。生:雷锋叔叔是一个勤奋学习、不怕困难的人。师: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关于雷锋叔叔的什么故事呢?生:一次,雷锋叔叔在去火车站的路上,看见一位大嫂背着一个小孩,手里还拉着一个小女孩去赶车,就主动帮忙,把她们送到火车站,并给她们买了车票。生:我还知道雷锋叔叔生活十分俭朴,他的袜子破了就补,不知补了多少次…  相似文献   

17.
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生:“管家”在字典中的解释是管理财务和日常生活的人。电脑管家是说用电脑来管理财务和日常生活。 生:电脑是我们常看到的计算机,而不是人,所以管家二字加上了双引号。 生:课题用了拟人的方法称电脑为管家,我想知道电脑是怎样代替人管家的。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好,抓住了重点词语“管家”二字来理解。那么电脑究竟是怎样当好管家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生轻声读文,思考) 生:我从“能模仿人的大脑进行思维活动”知道为什么叫它电脑。我还从我家的计算器联想到电脑的运算速度一…  相似文献   

18.
你听过圆舞曲吗?你知道维也纳吗?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文章《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知道什么叫圆舞曲吗?生:圆舞曲是一种交际舞。师:交际舞?圆舞曲是一种舞蹈?生:我觉得是一种交际舞的音乐。师:是的,圆舞曲是一种为交际舞伴奏的音乐。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华尔兹。听过吗?(欣赏音乐)师:听说过维也纳吗?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维也纳?如果能简单地介绍一下,那就更棒了。生:我知道维也纳是个音乐之都,还是花的天下。生:维也纳出了许多音乐家,他们谱的曲子很好听。生:维也纳人的生活离不开音乐。师:那里的人非常热爱音乐。生:我知道维也纳有金色大厅,那是很多著名音乐家向往的殿堂。  相似文献   

19.
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标题,看看哪个词应该重读?(生齐读标题,很整齐地重读“巨人”。) 师:怎样的高度才称得上“巨人”呢?如果找个参照你们会选谁? 生:(齐声)姚明。师:姚明身高多少?  相似文献   

20.
管延华 《山东教育》2010,(12):28-28
案例一《恐龙》一文对三角龙的描写:师:同学们小声读一读这两句话,你觉得三角龙怎样?生1:太可怕了!生2:是恐怖的怪物!生3:是凶猛的怪兽!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指名学生读这两句话)生,读得让人听后毛骨悚然,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掌:生:读得确实令人畏惧,同学们依然自发鼓掌。生,语气轻松自然.带有几分喜爱。个别学生发出了笑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