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冷战初期,杜鲁门政府将隐蔽心理战视为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先后出台了NSC4/A、NSC10/2、NSC59/1、NSC10/5等文件,确立了国家对外隐蔽心理战略的基本框架.艾森豪威尔执政后,又出台了NSC5412/1和NSC5412/2号系列文件,扩大了国家对外隐蔽心理战略的范围,强调了对外隐蔽心理战在实现国家对外政策目标中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国家对外隐蔽心理战略.由近年解密的美国政府文件材料可管窥冷战初期美国对外隐蔽心理战略的形成与发展,考察美国对外隐蔽心理战实施过程和效果,揭示美国对外隐蔽心理战的阴险性和破坏性.  相似文献   

2.
冷战爆发后,杜鲁门政府积极寻求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来与苏联对抗,心理战成为了杜鲁门政府热衷的一种手段。为了在国家政策的框架内策划制定、协调和评估美国对外心理战计划和项目,杜鲁门政府于1951年创建了心理战略委员会。心理战略委员会先后提出了冷战形势下国家对外心理战的理念和设想,制定了美国对外心理战总体计划,策划了针对苏东国家、西欧国家、中东国家、东南亚国家的一系列心理战计划和项目。但是,由于参与心理战略委员会的各部门代表之间的权力纷争,使得心理战略委员会精心策划制定的心理战计划和项目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导致美国在心理冷战战场上处于不利的局面。该委员会最终被艾森豪威尔政府用行动协调委员会所取代。  相似文献   

3.
在对华冷战背景下,杜鲁门政府放弃了不介入西藏事务、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组成部分的传统政策,开始考虑以涉藏心理战阻挠中国统一,给中共统治制造麻烦,分化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建国之初,涉藏心理战引而不发。中苏结盟,特别是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签署后,美国积极寻求英印的支持,利用流亡藏人和西藏境内的"藏独"势力将该战略初步付诸实施。由于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正确的治藏举措,加之印度的消极态度,杜鲁门政府的涉藏心理战并未达到预期目标,但它也开启了美国此后借西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的先河。  相似文献   

4.
20世纪40年代末,伊朗掀起了石油国有化运动,伊朗和控制伊朗石油的英国从而陷入了激烈冲突状态。在这场英伊交恶中,美国起初是倾向于伊朗的,但是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逐步调整政策,并且在1953年和英国一道颠覆了伊朗摩萨台政府。在此后对伊朗石油国有化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处处排挤英国,最终在1954年签署了对美国最为有利的伊朗石油协议。  相似文献   

5.
冷战格局下的美国与伊朗特殊关系(1945—197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冷战格局下,从二战结束到伊朗发生革命,美国和伊朗逐渐形成了“特殊关系”。这种特殊关系是依靠双方的武器和石油交易来维系和加强的。美国希望利用这层关系推动伊朗的政治、经济改革以维护伊朗的政治稳定,确保美国在波斯湾和全球的利益。但伊朗国王认为美国需要伊朗及其丰厚的石油作为遏制苏联的工具,不会向他施加太大压力,因此没有完全听命于美国。由此产生对美国、伊朗以及两国之间的关系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6.
冷战期间,美国对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战略。综述国内外学者对该问题的观点,阐明什么原因导致了美国冷战战略的不断演变,演变在何处,这种演变在实践中运用如何,以及是否达到了演变的预期效果,从而揭示国家实力对国家战略的重要影响,以及在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过程中手段的正确运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两伊战争始终伴随着强烈的宣传战,这就是事实上的心理战,以泛伊斯兰主义对付阿拉伯民族主义,以什叶派思想对付逊尼派思想,以伊朗民族主义对付伊拉克民族主义,以人海战的心理威慑对付化学战的恐怖效果,以袭城战和袭船战互相摧毁敌方的士气和民心,以期实现以战促和的目的。相对而言,伊朗在国内的心理战富有成效,伊拉克在国际上的心理战略胜一筹。  相似文献   

8.
巴列维上台后,伊朗同美国的关系进一步加深。为了维护美国在伊朗的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艾森豪威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本文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探讨了美国对伊朗进行的扶持和援助,分析了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伊朗政策及其对巴列维政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地处中东战略要地的伊朗一直是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在二战期间,轴心国和同盟国都力争伊朗,巴列维政府再次提出了"第三国外交"战略,在战争初期引进德国势力失败后,又引进美国势力,最终取得了成功,保卫了伊朗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在伊朗引进美国势力期间,美伊之间开展了紧密合作,伊朗配合盟军的军事行动,并在运送盟国对苏联的战略物资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为二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对战后的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肯尼迪政府上台之后,在冷战的大背景下,调整了美国的南越政策。提出了“国家建设”战略,试图通过双方的努力使吴庭艳政府进行必要的政治、社会与经济改革,以赢得民众对南越政府的支持,进而巩固美国在东南亚的战略利益,并最终赢得冷战在东南亚的胜利。但由于多种原因,这一战略在南越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1.
12.
13.
结合美国历史、社会现实 ,从文化传承、思想发展史视角对美国种族歧视的起源、发展过程进行了剖析 ,并对种族歧视造成的美国社会成员精神世界扭曲 ,社会和谐被破坏的历史教训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4.
15.
人格教育在美国的回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格教育回潮是美国道德教育领域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这一现象暗示了美国道德教育领域的一些发展变化.本文从人格教育在美国回潮的标志、回潮原因、人格教育的主要思想等几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与分析,并对人格教育本身进行了简评.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漳州传播.一些进步刊物陆续传入漳州,同时也出现了介绍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在五四爱国运动潮流推动下,闽南护法区革新之举不仅赢得了国内舆论的很高评价,而且吸引了众多著名人士、团体到漳州访问.苏俄、共产国际派出代表到漳州.漳州聚集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革命知识分子,成为福建省较早建立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