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中的默读能力?几年来,我们作了些尝试。 第一,轻声的“默读”训练。这个训练是在朗读训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从朗读过渡到默读的——座桥梁。这个训练应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因为这个阶段,学生还不能有效地抑制发音器官,读书时必须读出字音才能领会字义。如果我们在一年级下学期就加强轻声  相似文献   

2.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起步要早,并分两步进行。 第一,轻声的“默读”训练。这个训练是在朗读训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训练应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因为这个阶段学生还不能有效地抑制发音器官,读书时必须读出字音才能领会字义。如果我们在一年级下学期就加强轻声的“默读’训练,那么到三年进行默读训练就比较容易了。  相似文献   

3.
谈“默读”     
长期以来,人们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这固然是必要的。但是,对于“默读训练”却重视不够,学生默读能力很差。有的学生无默读习惯,连数理化题目也要朗读。这说明“默读”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一个需要认真重视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4.
<正>小学阶段对朗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关于朗读的训练也很多,语文课堂上指导朗读往往比较容易看得到成效。所以,语文课上朗读是备受关爱的"宠儿",而默读则成了被遗忘的"弃婴"。朗读和默读是阅读能力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是整个阅读能力发展过程中"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朗读能力是通过长期训练培养出来的,默读能力当然也不是天生形成的。因此,小学阶段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不能只偏爱朗读,也要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默读",不能忽视学生默  相似文献   

5.
<正>有人把朗读训练和默读训练比作阅读教学的两翼,可见默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与朗读比较,加强默读训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促进思考,帮助理解,而且关注了阅读个体的差异,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更重要的是,默读适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它是最常用、最重要的阅读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默读训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能对  相似文献   

6.
培养小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小学“读、写、算”三大基本训练的首要项目。阅读有两种基本方式:朗读和默读。默读技能是在儿童初步掌握了朗读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训练而发展的。从应用的角度看,默读比朗读更广泛。平常我们所说的阅读能力,主要指的是默读能力。那么,学生掌握默读技能,形成阅读能力和标志是什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不仅提出了理解、记忆方面的要求,对阅读速度也有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人们这样评价朗读———“没有琅琅的读书声算不上一节好的阅读课”。同样,当学生具有一定朗读能力之后,如果不进行默读训练,也算不上一节好的阅读课。因...  相似文献   

8.
<正>默读能力的训练是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相较于朗读而言,默读具有速度快、有助于阅读者集中注意力思考等特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默读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保证其学习效果,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部分语文教师对默读这一阅读形式缺乏正确认识,时常会花费大量时间带领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在默读训练上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当前的语文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进行深入研读和分析,明确“渐进式”默读训练的目标和任务,并积极探索有效的默读训练方法,以促进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阅读教学,要通过默读训练,使学生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边默读边思考。随着年级的升高,适当提高默读的速度。”请看新大纲对小学(六年制)各年级阅读教学中默读训练的具体要求;(见下页左上表)  相似文献   

10.
默读能力要在初步掌握了朗读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训练形成。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好课堂教学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将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在默读中解决难题、深入研读文本、体会情感。  相似文献   

11.
小学阶段对朗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关于朗读的训练也很多,语文课堂上指导朗读往往比较容易看得到成效。所以,语文课上朗读是备受关爱的“宠儿”,而默读则成了被遗忘的“弃婴”。朗读和默读是阅读能力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是整个阅读能力发展过程中“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朗读能力是通过长期训练培养出来的,默读能力当然也不是天生形成的。因此,小学阶段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不能只偏爱朗读,也要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默读”,不能忽视学生默读能力的培养。一、多种方法,激发默读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二学段(三、四年级)学生“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三年级学生学习默读正处于起步阶段,激发学生对默读的兴趣是培养学生默读能力的第一步。1.观看录像,引发学生对默读的好奇。三年级的学生容易疲劳,语文课上朗读一段时间之后,会觉得口千舌燥。这时,教师就可以播放一些图片资料:夜深人静的时候,其他人已经休息了,文学家鲁迅一个人在家中看书:初中、高中的大孩子在寂静的教室里自习;许多人在图书馆安安静静地读书,互不干扰……看完录像,学生会惊讶地发现,录像里的入读书都没有发出声音。教师再告诉学生,“不出声的读书”是最常用、最实惠的读书方法,它的名字叫默读。  相似文献   

12.
嵇康 《文教资料》2008,(34):114-115
朗读和默读都很重要.它们是阅读教学的两翼.而在实际教学中.这两种阅读教学方式往往会有失偏颇.本文旨在就朗读教学和默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及其训练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两项重要的训练。但长期以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对默读训练不够重视。因此,使得不少学生到小学毕业也未养成默读的能力和习惯,这使他们继续学习和以后工作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所谓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主要指默读能力和默读习惯。所以默...  相似文献   

14.
<正>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见的训练。通过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地、合理地、有效地安排朗读和默读,把握住读通、读懂、读出感情这个阅读教学中重要的训练环节。一、情境感染,范读激情常言道:触景生情。具体的情景,可以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如《小珊迪》一文,叙事生动,感情充沛,易于有感情地朗读。一位老师围绕"从整体入手,用心灵感悟"目标,通过感情  相似文献   

15.
低年级阅读教学课堂结构改革尝试迟宝林锦州铁路分局教育委员会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加强训练,培养朗读能力,提高阅读能力?近几年,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尝试。打破旧模式要教会学生看书和读书,必须抓好朗读和默读。朗读是默读的基础,所以首先要抓好朗读。因为不...  相似文献   

16.
在复式教学中要不要进行朗读训练?能不能进行朗读训练?怎样进行朗读训练?这些问题往往困惑着从事复式教学的语文教师。复式教学直接教学时间短,用在朗读上不划算;课堂环境需安静,朗读起来干扰大。教师指导朗读没时间,学生练习朗读没空间,多半只好以默读代替朗读。因而,一般说来,复式班的学生朗读水平都较低。怎样才能改变现状呢?在复式教学中应如何对待朗读训练呢?  相似文献   

17.
小语教学应加强朗读训练平罗县城关二小邬兰芳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掌握语言、提高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加强小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一、朗...  相似文献   

18.
默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默读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提高默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是默读训练的最终目的立一。默读训练要在学生具有一定朗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学生初学默读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不出声音,不动嘴唇,不用手指,并逐步提高默读速度。默读训练可以贯串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分析课文前的默读:要求学生通过默读,初步读懂课文,能说出课文的大意。以《草船借箭》为例,教师在默读之前首先给学生提出问题:这篇课文讲7一件什么…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一种口、耳、心并用的训练方式,经常进行朗读训练,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体味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增强对语言、语义、语体的感受能力,培养起良好的语感。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那么,如何扎实地进行朗读的训练呢?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朗读教学中最经常重要的训练。"朗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感情,而且能培养学生听、说、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