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先秦汉语动词作主语、宾语跟名词作主语、宾语是不同的,先秦汉语动词作主语、宾语有四种不同情形:动词作主语、宾语;动词作主语、宾语后活用为名词;动词作主语、宾语时兼有名词性质;动词跟作主语、宾语的词是不同的单位。因此,先秦汉语动词的活用和兼类就少一些。  相似文献   

2.
赵月华 《台州学院学报》2010,32(4):54-57,66
古代汉语里存在着大量的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并且往往是其他类的实词活用为动词。从词性方面来看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数词用作动词。从用法方面来看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一般用法的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意动用法的动词。另外,古代汉语里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谈词类活用,应该注意这么几个问题:词语"本用"与活用的辨别,一般用法与特殊用法的辨别,特殊用法与特殊用法的辨别等。  相似文献   

3.
词基本上是有定类的,它在句中的用途也是相应确定的,但在不同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它的词性和句法功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是古今汉语都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在古汉语中,名词的活用不仅常见,而且其用法与现代汉语中的名词很不一样,在名中充当谓语或状语中,其词性即发生变化,活用如运词,形容词或副词,其活用情形有两种:一是用作动词,其活用规律有八种;一是用作状语,其活用规律有三种。  相似文献   

4.
词类活用 汉语一般分实词、虚词两大类。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一个词的词类是确定的,但在特定的语境中,某些词却具有别一类词的特性。这就是“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动词 古代汉语中名词往往可以活用成动词,后面可以跟宾语:如:1.冯谖客孟尝君。(《冯谖客孟尝 君》,简称《冯》) 客:用如动词,做客。 冯谖给孟尝君做门客。2.以何市而反?(《冯》) 市:用如动词,买。 用收回的债买什么东西回来?3.衣冠而见。(《冯》) 冠:用如动词,穿衣、戴帽。 穿好衣服…  相似文献   

5.
语言中总有一部分词或临时出现于另一类词的位置上而成为一种活用,或由于这种活用的广泛使用而成为一种兼类,而什么样的名词可以发生这种游移是一个值得探寻的问题。从《吕氏春秋》来看,不仅具有非典型特征的名词可以活用,具有高依附性的典型名词也可以活用。依附性的高低是指名词所表示的概念与其他概念关联的紧密程度。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五种转喻模式反映了活用的模式和动因。动名之间活用的不平衡性则反映出汉语动词性可能的历时变化。  相似文献   

6.
上古汉语某些名词活用为动词质疑陈涛王力先生在谈到和语法有关的一个词汇问题时,指出:“在原始时代,名词和动词往往是分不开的。”①其实不仅是在原始时代,通观整个上古汉语,即使起初名词和动词可以分开的,后来由于词义的转化以及活用的经常化,名词兼有动词义或动...  相似文献   

7.
语言中总有一部分词或临时出现于另一类词的位置上而成为一种活用,或由于这种活用的广泛使用而成为一种兼类,而什么样的名词可以发生这种游移是一个值得探寻的问题。从《吕氏春狱》来看,不仅具有非典型特征的名词可以活用,具有高依附性的典型名词也可以活用。依附性的高低是指名词所表示的概念与其他概念关联的紧密程度。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五种转喻模式反映了活用的模式和动因。动名之间活用的不平衡性则反映出汉语动词性可能的历时变化。  相似文献   

8.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而划分的词的类别。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与现代汉语基本上是一致的,各类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古今汉语也基本上是一致的,而且是相对固定的。 但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即是词类的活用。在古汉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等都可以活用,其中散文中词类活用现象比较常见。诗词中就相对少些。现代诗词创作中也有因袭古法活用词类的例子。 本文拟就所积累的古今诗词例句谈谈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一、名词活用…  相似文献   

9.
使动用法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词类活用现象。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不及物动词等这些本来不带宾语的词,如果临时性地带上了宾语,那么一般是用作使动.表示主语使宾语发生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一般译为“使……动”,因此称为使动用法。  相似文献   

10.
在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为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文言文备考中必须把握又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等七种。  相似文献   

11.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问题和现代汉语的“名物化”问题如出一辙:“名物化”理论是参照印欧语体系而抹杀了现代汉语自身特点的产物;“词类活用”说则是参照了现代汉语体系而抹杀了古代汉语(文言)自身特点的产物。某些词的固有的功能属性特点为我们认识“词类活用”说提供了认知上的依据。我国的语法传统是“让语法学更有效地为我们的语文教育服务”。“词类活用”说正是这一传统的历史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方式词是只能作状语修饰一部分动词的词。方式词的范围一直有分歧,通过计量分析的方法,基本廓清了方式词和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副词等词类的关系;另外,也对具有文言色彩,出现条件多有限制的词、对三音节"形名"组合的合成词、对同一个词兼跨几类词的现象的词进行了区分和辨别,最后得到一个方式词词表。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录了为数不少的古语词,并在释义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在古词语的收录和释义语言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古词语收录应该遵守的两个原则以及古词语释义语言应该注意的四条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一词一义的形成过程是词的制造者为一个意义选配一个“词的语音形式”的过程。一词多义的形成过程是新的词义与旧的词音相结合的过程。多义词中本义之后的义项都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引进”到同一个“词的语音形式”之中的。词的本义不能“产生出”或“带出”词的新义, 故词义不可“引申”而出。“词义引申”说未能真实反映多义词中本义之后的义项进入同一词中的客观过程。古汉语中的多义词皆词义引进所致。词义引进表现为“一义一进”和“一义多进”。  相似文献   

15.
英汉介词与介词短语有相似之处:介词在句法中都起定位、粘着作用;介词短语的主要句法功能都是用作状语。不同之处是:在句法结构方面,英语介词与介词短语的句法特征说明英语语法以形统意;汉语介词与介词短语的句法特征说明汉语语法以意治形。在句法功能方面,英语介词短语的语序不影响句子的语意;汉语介词短语的语序决定句子的语意。英汉表示时间与地点的介词短语的语序反映了两个民族认知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以《说文》中与凤鸟文化相关的字词解说为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在上古原始神话、氏族图腾徽征、华夏民族精神等方面考察了中国先民的凤鸟文化,发现其源于上古的原始神话,进而上升为氏族图腾徽征的符号标记,在华夏民族精神的伦理重塑下,最终凝铸了独具特色的风鸟文化。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考察现代汉语新词语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活力。结果显示,新词语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认识度较高,但使用率不高;新词语的词性、语义、构词方式、语言竞争规律等都影响其活力。总体来说,从语义上看,新词语所代表的概念或事物的生命力直接决定着新词语的活力;从词类来看,动词类新词语的活力大于名词类新词语;从构词方式看,派生类词语的认知度较高,而标数类新词语的认知度较低;从语言竞争机制看,如果汉语词汇系统中已有与新词语意义相同或高度相近的词汇,那么新词语的活力将会很弱。  相似文献   

18.
核心具有向结构体渗透范畴特征的属性。汉语词缀"-子、-儿、-头"具有构词平面的名词化作用,后附成分"的"也具有改变词类的作用,从核心理论来看,实际上就是因为它们是所在结构的核心。汉语也存在词与短语的转类现象,即在不改变形式的情况下出现范畴的改变。词的转类使词的词类发生变化;短语的转类一般不会造成词类的改变,所以处于主宾语位置与定中结构中心语位置的动词形容词仍旧为动词形容词。转类是由零词缀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