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秘莫测的爱情之花开在“玫瑰之约”的土地上的时候,男女私情从含蓄走向了公开。以此节目为媒介,嘉宾、主持人、亲友团乃至场外的观众体面面尽情地陷入了一种狂欢气氛中。“攻瑰之约”是爱情与人性的狂欢节。  相似文献   

2.
前几年.随着湖南卫视的大型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等的火爆,全国电视业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娱乐节目热”,几乎所有的卫视台都推出了自己的王牌娱乐节目。一时间,各种以“快乐”.“欢乐”命名的娱乐节目充斥着屏幕.令人目不暇接,从形式到内容都大同小异,一股“克隆风”骤然而起。据不完全统计,省级电视台模仿.复制《玫瑰之约》的就达30家之多。  相似文献   

3.
王平 《今传媒》2005,(9S):43-45
“我们马上就要停播现在的《快乐大本营》。”湖南电视台党委书记刘一平说。曾经代表着湖南电视辉煌的《快乐大本营》和《玫瑰之约》,均难逃“七年之痒”。《玫瑰之约》早已停播。《快乐大本营》虽然还在继续,但显然已是强弩之末。在这两档王牌节目魅力渐衰后,湖南的电视人转而打造第三块娱乐品牌——《超级女声》。  相似文献   

4.
以《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等自办栏目为代表的湖南卫视曾被人贴上了“娱乐台”标签,与之对应的是李湘、何炅的招牌式动作和口头禅“耶”;强档电视剧的持续推出换来了收视率的长线飘红,却使一些栏目折戟沉沙。成长性极佳的湖南卫视在市场博弈中找出了自信,曾经的翩翩美少年尽显沉稳与练达,赢得了更广泛的认同与喝彩。号称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电视受众最感兴趣的节目基本因素?目前说法不一。毕竟,电视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集合多种要素,需要不断创新。 近几年,湖南电视现象备受关注,“快乐大本苦”“玫瑰之约”受亿万观众关注,是创新,是成功的尝试。但创搞不应仅仅停留在娱乐节目这一个点上,而应体现在整个电视节目的面上,一个频道若不能很好地解解这个点与面的关系,其前景堪忧。目  相似文献   

6.
2003年9月8日,红极一时的电视节目《玫瑰之约》在开播5年后宣布停播整改。1998年,湖南电视台的《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亮相不久即产生广泛影响,众多电视台纷起仿效。时至今日,应潮而生的此类节目已大多停播。曾经热闹非凡的这批节目淡出的原因何在呢?业界和学界对《玫瑰之约》等娱乐类节目当年胜出的因素讨论颇多,有一点基本上得到了认同: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引入了人际传播机制。“1998年,以《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的一大批娱乐型节目的火爆,标志着电视传播过程中,人际传播的回归与复兴。”①的确,人际传播的优势强化了大众传播效果,促使…  相似文献   

7.
易家炎 《声屏世界》2003,(11):13-13
就像每天都有五花八门的公司开张,也每天都有难以计数的公司关门一样,荧屏上电视节目的兴起和消亡,原本也是正常之事,不值得大惊小怪。“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由它去好了。但像《玫瑰之约》这样的金牌节目,不过5年竟也停课歇业,又多少令人有些惋惜和遗憾。真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报上说《玫瑰之约》的凋谢,是收视率大幅下滑,节目快没人看了。为何不看?大概各人有各人的原因,而不愿看太多的插播广告,则可能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且不止是对《玫瑰之约》如此。现在的广告客户专门盯着节目的收视率不放,哪里高些就往哪里插,…  相似文献   

8.
神秘莫测的爱情之花开在“玫瑰之约”的土地上的时候 ,男女私情从含蓄走向了公开。以此节目为媒介 ,嘉宾、主持人、亲友团乃至场外的观众体面而尽情地陷入了一种狂欢气氛中。“玫瑰之约”是爱情与人性的狂欢节。狂欢节与狂欢化是前苏联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文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他认为大众文化的核心是狂欢节概念 ,体现了大众文化的审美情趣 ,是文化离心、多元、反叛的代表。所谓狂欢节 ,是平民大众自发自愿的节日欢宴 ,它嘲笑一切等级差异 ,赞扬平等和逆俗的婚姻。巴赫金这一理论 ,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从文化转型角度来思索我国大众文化的视…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湖南广电中心大堂,关于湖南卫星频道的栏目介绍中,“新青年”赫然名列首位,甚至排在已经名声远扬、收益颇丰的“快乐大本营”和“玫瑰之约”前面。湖南卫视对其期望之高可见一斑。我们和“新青年”制片人杨晖,在栏目组承租的电影院改装成的阶梯式办公室中坐在了一起,希望在“新青年”激情、新锐的光环下,  相似文献   

10.
1998年7月16日,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悄然开播, 开创了大陆电视媒体婚恋节目之先河,迅速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创下了湖南卫视的收视奇迹,掀起了一股“玫瑰狂潮”。各地方电视台紧跟潮流,纷纷在黄金时间段推出自己的婚恋栏目,一时间,“爱情速配”成为荧屏最为火热的看点。但好景不长,随着观众的逐渐接受和熟知, 婚恋节目渐渐失去了起初的神秘感与新奇感,收视率一落千丈,不少电视台不得不停播。纵观全国婚恋节目的衰落,大致归纳一下,有以下几点原因:  相似文献   

11.
2001年7月2日,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刚刚结束,革命烈士杨开慧故居长沙县板仓镇,却似乎比前一天更加热闹,《玫瑰之约骄杨颂》马上又要在这里录播.7月8日将在湖南卫视首播.它既是《玫瑰之约》诞辰三周年纪念专场,据说也是女主持金晓林正式告别《玫瑰之约》之后的第一次专场.  相似文献   

12.
谢鸿鹤 《声屏世界》2000,(12):23-23
大家知道.湖南电视最先引人注目的是新锐综艺节目.而今影响最大的依然是观众习惯在周末品尝的“综艺大餐”:目前.湖南电视“五虎三龙“有一半以上频道拥有自己的综艺节目.而且每周至少二档.有的频道还有三四档之多.当然最有代表性的首推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湖南卫视称之为谈话类节目.但人们习惯划入综艺节目范畴)和湖南经视的《真情对对碰》(《真情》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  相似文献   

13.
许天颖 《新闻爱好者》2010,(11):180-181
上世纪90年代末,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火爆荧屏,从1997年凤凰卫视播出台湾华视制作的《非常男女》到1998年上海东方卫视播出《相约星期六》、湖南卫视播出《玫瑰之约》,"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国共有20多家省级电视台开设了此类婚恋节目”,爱情玫瑰在电视的包装下羞答答地绽开了。然而“花无百日红”,由于内容和形式的雷同.电视婚恋节目难遏收视率下滑的颓势,在受众中的影响式微,爱情玫瑰悄然枯萎。  相似文献   

14.
作为电视真人秀节目中的一种特定类型,早在数年之前,以湖南卫视《玫瑰之约》为代表的电视相亲节目已经掀起一阵相亲热潮,但由于传统保守观念的影响与制约,这股“热浪”并没有持续太久,节目在缺乏有魅力的嘉宾参与的情况下黯然退场,  相似文献   

15.
在2005年一场由电视湘军激情导演的娱乐风暴——“超级女声”,迅速席卷中国的大江南北。电视湘军酣畅淋漓地展现了娱乐的巨大魔力。本文试图从分析电视湘军娱乐化①现象入手,从价值定位及内部机制等方面,探寻电视湘军成功的规律。一、娱乐化是电视湘军最本质的特性和最核心的竞争力1、频道定位娱乐化。早在《玫瑰之约》、《快乐大本营》一炮走红之后,其他省级电视台还在纷纷效仿中央台办“严肃的新闻综合台”之际,电视湘军就开始思考频道定位问题,在90年代末湖南卫视就打出了“快乐中国、湖南卫视”的招牌,提出了一系列诸如“锁定青春”、“…  相似文献   

16.
“热相亲”的冷思考——兼论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年前,《玫瑰有约》舞动着“玫瑰”大旗,每周一次演绎着浪漫的情调,给予人们无限的宽慰与瞳憬。10年后,随着《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的相继开播,新一轮荧屏婚恋交友大战在2010年初春悄然拉开。这一轮交友节目因应了当下社会“剩男剩女”的热点现象,直接被冠之以“相亲”节目之名,凸显其功能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湖南卫视就是与众不同,近些年来“热点”不断,惊人之举常有。这边《快乐大本营》的锣鼓还敲得正欢,那边又向全国的未婚男女发出了《玫瑰之约》,把很多人的眼球都吸引了过去。最近,她又与广州乐华集团联手打造了“内地版的《百万富翁》”,每期的资金额达到100万,这在内地的电视史上,恐怕又创下了一个“吉尼斯”。 对于这些轰动荧屏的节目,有些高人很是不以为然,说这是从境外抄袭来的,那是从海外照搬来的,意思是算不得什么。其实事情并不这样简单,模仿、抄袭也好,克隆、翻版也罢,说穿了也是节目策划上的一种引进,它同样需…  相似文献   

18.
王楠晒幸福     
张伟 《出版参考》2011,(12):34-35
多年来,王楠喜欢称呼郭斌“郭总”,玩笑间流露出的除了佩服,还有对丈夫的依恋;郭斌则一直称王楠“楠楠”,满是呵护之情……从当年的地下恋情到低调结婚,从一万朵玫瑰到海上婚礼铸造永恒经典,  相似文献   

19.
从戴妃之死到中国记者邱暄美被称为“英格兰玫瑰”的戴安娜因车祸而香销玉殒,一段时间被中外媒介炒得火爆,新闻界还自责似的讨伐过一阵“帕帕拉齐”,认为戴妃就是这些人“逼”死的。然而,烟消云散之后,明眼人就会发现连这“自责”也是“爆炒”的一部分。有报道说,英...  相似文献   

20.
2005年上半年,湖南卫视把《超级女声》推向全国,产生了不凡的效果,成为继《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后,湖南卫视推出的第三个娱乐品牌。在中国各省级电视台开始萌发频道定位意识时,“快乐中国”的定位在错综复杂、异彩纷呈的省级卫视竞争中,开创了一条品牌差异化发展的道路。湖南卫视凭借“快乐中国”的旗号,创造着辉煌。但同时,又在娱乐与电视媒体社会责任之间品味着失落与无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