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德寿 《收藏》2008,(3):148-149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赏石、藏石、爱石蔚然成风,赏石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已和企业文化、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广泛融合。在这股赏石潮流中,文人墨客仍是领头人,奇石发源地的农民是奇石产业的大军,俗称石农,并且不少的奇石发源地都成了奇石村,农民靠彩石藏石发财致富。  相似文献   

2.
藏石六忌     
愚木  刁磊 《收藏》2008,(10):126-127
近几年,国内出现了新一轮的观赏石高潮,奇石收藏越来越热,参与的人越来越多,赏石、藏石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大众文化。针对奇石的赏玩、收藏,赏石界尚存在一些错误或不恰当的做法,需引起玩家和藏家的注意。本文所述藏石六忌,希望给予大家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饶 《收藏》2001,(9):34-35
在赏石热向纵深发展,赏石队伍迅猛壮大,需求观赏石数量大增的今天,众多的爱石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奇石流通领域中,愈演愈烈的假冒伪劣商品石。原本,石头的品相坚贞,自然,纯朴,高洁,决无矫饰虚伪,而赏石界少数人为了牟取暴利,不顾人品道德,肆意在自然纯真的石头上动手动脚,以假乱真,在全国不少地区都有发生。他们采用切割打磨抛光、钻孔抛光、钻孔镶嵌、烧烤涂油、化学退色、染料浸色和用酸溶蚀作假石皮等手法,制造出假图案石、假象形石、假矿物晶体、假日月石、假文字石、假景观石和假古生物化石等,扰乱奇石市场,损害了赏石文化的声誉。这个问题很有必要引起有关机构和奇石爱好者的高度重视,提高警觉,广为宣传,采取多种方法揭露和打击假冒伪劣行为。  相似文献   

4.
邹顺驹 《收藏》2001,(10):16-17
天然性不仅是奇石艺术的灵魂,也是赏石文化的根本要素。因而要求天然奇石绝对保持天然状态,不能有任何加工,便成了当今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文化理念。张卫先生撰文介绍说:“台湾过去也有很多人喜欢玩图案石,后来因为出现了一些加工打磨等做手行为,他们就不敢再玩图案石了……转向于对有水洗皮肤的山形景观石的钟情,这是对图案石冷酷的一面”。其实这种赏石理念也存在于大陆许多地区,例如武汉就是如此。我曾同几位来访的武汉石商谈及当地奇石市场上的一个奇怪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吴恭让 《收藏》2006,(2):114-114
综观石界,一波又一波藏石热高潮迭起,一拨又一拨赏石新秀凭着热情和实力壮大着奇石收藏队伍,为赏石活动推波助澜,改写石界精英座次。一次资深藏石家却面临沉寂、落伍,叹惜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何才能适应赏石藏石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我以为藏石家起码要具备四种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6.
语蓁  许初鸣 《收藏》2009,(9):66-69
台湾十大雅石品种 “雅石”之称是由台湾赏石家林岳宗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他认为,赏石不仅是观赏其外形和色彩,更应该赏其意境,体会其诗情画意。雅石的收藏与研究在台湾起步较早,台湾出产的颇具特色的雅石成为藏石爱好者竞相收藏的雅玩,赏石、觅行之风十分普及。  相似文献   

7.
赏石境界谈     
李庆辉 《收藏》2006,(10):122-123
赏石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时逢盛世,奇石收藏更以其特有的韵味和意趣吸引着大众参与,藏石,赏石因之成为时尚。在广东、山东、甘肃、上海、台湾、福建等地甚至形成了有关藏石的产业链,促进了不地文化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观赏石艺术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愚木 《收藏》2010,(5):148-149
我国赏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代,从隋唐开始,收藏奇石渐成风气。及至宋代,以大书法家米芾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阶层把赏石推向了一个高潮,并提出了“皱、瘦、透、漏”的赏石审美标准。同时还出现了以石为题材的绘画和有关赏石的专著《云林石谱》。与此同时,文人士大夫阶层已经不满足于单一的石质供石的欣赏,认为赏石可以抽象为形式上的欣赏,几具有石之特征的、能够达到与供石同样的欣赏效果的其他物体均可以列人赏石的范畴,从而使赏石的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赏石的形式和内容得以丰富,进一步满足了人们的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9.
张少华 《收藏》2009,(11):172-173
在中国观赏石市场,戈壁玛瑙石与广西大化石是无可争议的硬通货,与之相应,全国赏石界素有“南有柳州,北有阿拉善”的美誉,每年一届的柳州石展和阿拉善左旗石展成为中国奇石展览的两大品牌。  相似文献   

10.
愚木 《收藏》2008,(2):134-135
早在秦汉时期,就有关于奇右收藏的记载。奇石收藏从隋唐开始逐渐形成潮流,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爱石、玩石、藏石已蔚然成风,并形成了以大书法家米芾慨括的“瘦、漏、透、皱”的传统赏石审美标准,同时还出现了有奖赏石的专著,如《云林石谱》和《天清禄集》等。明清两代,奇峰异石成为装点园林和点缀厅堂的材料被大量采集,可谓无园不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