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季建飞 《课外阅读》2010,(10):146-146
《雁荡山》是宋代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中的一条,载在该书第二十西卷杂志一。沈括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著有《梦溪笔谈》、《长兴集》、《天下州县图》等。  相似文献   

2.
宜州会仙山,又名北山,位于广西宜州市城区龙江北岸。相传古时,曾有仙人跨鹤集会于此山,故名会仙山。会仙山海拔378米,方圆约3公里。山间草木葱茏,石奇油幽,有白龙洞、百子岩、雪花岩等溶洞较具特色,我国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客曾深入考察会仙山各处溶洞,曾在其名著《徐霞  相似文献   

3.
《挑着好日子山过山》是一首优秀的广西地区民歌,描述了壮族人民的生活和情怀,由傅磬作曲、蓝怀昌作词.这首作品歌词优美生动,旋律跳跃动听,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等多个奖项.我国许多著名的声乐表演艺术家都演绎过这首歌曲.本文通过对吴碧霞、杨曙光、龚爽三个演唱版本的分析,介绍几位歌唱家对同一作品不同风格的演绎,感受《挑着好日子山过山》别样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剖析了笔者自身的演唱体会,希望能帮助演唱者更好地理解歌曲和诠释作品.  相似文献   

4.
先民很早就开始了对山的关注,并在文学作品中予以表现。但是,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于山的审美观照角度亦不相同。《诗经》时期,人们以山的高大为美,对于山的险峻持否定态度;战国、两汉文学普遍关注山的险峻,《楚辞》的态度承袭《诗经》,赋体文学则以之为美。上述文学作品对于山的不同审美取向,各有其深刻的文化发生背景。  相似文献   

5.
舟山山如舟:本岛面积502平方公里,如一艘从东向西航行的大船,是我国第四大岛; 舟山舟如山:定海港年吞吐量1000万吨,是我国第一大港,也是著名的华夏渔都。 1997年4月末,在如诗如画的海上仙山舟山市,来自津、晋、鄂、浙四省市300多自然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了一次难忘的研讨活动。研讨课共有七节:舟山市定海城关中心小学周钢老师的《水的浮力》;城关3小邵平安老师的《鱼》;山西太原市重机一校谢素琴老师的《空气占据空  相似文献   

6.
长篇小说《山祭》是王蓬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部作品描述了秦岭山地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民俗民情。对于民俗的书写是这部作品的突出特点,比如陕南山歌、拜山神、吃刨膛、陕南山地人的情感婚姻等等。这些内容赋予《山祭》以厚实的生活感、深沉的历史意味、复杂的性格和人性特征,使《山祭》成为一部形象鲜明、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7.
文章着重对冯其庸先生在《项羽不死于乌江考》及其附录《千百年来一座有名无实的九头山》一文中所称"误读"《史记》与以假乱真的实地考察两个方面进行商榷,兼质疑卞孝萱先生对冯文的评议,以期还原历史,以正视听,以正学风。  相似文献   

8.
磨盘山天主教社区是中国天主教历史上最早的由教会管理的地方。经过三百年的积淀。这里仍然集中居住着虔诚的天主教信徒。通过《上主的葡萄园——鄂西北磨盘山天主教社区研究(1636—2005》一书,可以发现,一个社区的历史几乎是大历史的浓缩;小地方的个案分析在探讨国家与社会关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介休市绵山、翼城县绵山和万荣县孤山,对介子推隐居各执一词,那么,到底哪一座是介子推隐居的绵山呢?由于晋杜预注《左传》谓“界休县”,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又作了演义之说,故几乎成了定论,以致误导后辈.据清乾隆《翼城县志》所载,其绵山仅是一个迁移而来的纪念性地名.事实上,介子推隐居的真实之地就在今万荣县孤山(古称绵山、介山).  相似文献   

10.
颛顼活动地域地理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颛顼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五帝之一。他生于若水,即今河南境内的汝河,约在嵩县一带。迁居高阳,在今河南杞县高阳镇。又徙空桑,或称穷桑,在今山东曲阜女陵山,空桑地名,是从若水和高阳搬迁来的。都于帝丘,在今河南濮阳县东高城村。所葬鲋鰅山,又称高阳山、青冢山、广阳山,即今河南内黄县梁庄乡的土山。矗立在这里的颛顼陵,成为华夏文明的圣地。  相似文献   

11.
史书记载的"鲜卑山"共有五处,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这五处"鲜卑山"实际上指的是三座山,即鲜卑的发源地、位于大兴安岭南段的"大鲜卑山",朝阳附近、混有乌桓、匈奴部落的慕容鲜卑部落联盟聚居地"鲜卑山"和敦煌附近、以鲜卑为主体,包含乌桓、匈奴及氐、羌部落的吐谷浑部落联盟聚居地"鲜卑山",这三座山不仅是鲜卑族兴起和发展阶段的展示,更是鲜卑诸政权的摇篮,对我国古代历史的走向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崦嵫山为神话中日所没入之名山。中古以来,学者多从《十道志》之说,以为其在甘肃东部的天水市西南,而《山海经》记载崦嵫山在鸟鼠山以西。通过对一系列山名、出产、水道、邻地与方位的比较,发现位于河西走廊山丹县的大黄山即《经》文的大荒之山,而其旧称焉支山即《经》文的崦嵫山,四名均指一山  相似文献   

13.
唐代四川道教摩崖造像别具特色,丹棱县龙鹄山造像以天尊、老君为其主要内容,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及四川地区的民间信仰,可以说元始天尊、老子的崇拜加上《道德经》、《本际经》四位一体构成了唐代的道教信仰。天宝九年的松柏铭碑更是透露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为我们研究唐代道教提供了宝贵材料。  相似文献   

14.
周颖 《广西教育》2012,(17):37-38
在杭州举行的“‘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生态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来自江西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玲湘执教了四年级的古诗教学课《望天门山》,她在这节课中凸显出“字理为根,以读为本”的古诗教学特色。  相似文献   

15.
王鉴  马金秋 《家庭教育》2007,(3S):46-46
我国满族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口头教育。通过日常对话、讲故事、唱歌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满族人民经常利用冬闲时间给孩子讲一些上古流传下来的民间故事。用民间故事的形式对青少年进行人生观、道德观、英雄观、劳动观的教育。在常讲的故事中,《三仙女的传说》、《日月峰》、《白云格格》、《尼山萨满》、《红罗女》、《女真定水》、《牡丹江的传说》等民间故事,在满族群众中流传较广。这些故事中既有对满族古代历史、氏族狩猎生活的描述。又有对民俗风情、民族历史人物的赞颂。这些鼓舞满族人民向大自然作斗争,弘扬民族创业精神,唤起民族自豪感和光荣感的故事,给孩子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山海经·五藏山经图译》是“山海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这一《山海经》图画传承链上的新火苗,为《五藏山经》上古山川名物考察采风图返真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张涛的散文集《弧山独白》,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如实地记下了孤山的人和事,表现了作者深沉挚烈的赤子之心,同时再现了张涛深厚的文学创作功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山水画中的"山"具有重要的精神意义,而黄山则为华夏民族的"仙山"。在众多描绘黄山的画作中,研究新安画派和黄山画派的技法以及精神内涵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从渐江、石涛开始直至刘海粟、潘天寿等,黄山的画魂被一代又一代继承和发扬。时至当代,绘画的民族化问题日益严峻,"仙山"的意指也发生了转变,成为绘画民族性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宋代王存《九域志》、王象之《舆地纪胜》、罗泌《路史》等典籍 ,以及五代时蜀臣杜光庭《录异记》等均有陕西平利县女娲山的记载。据考古资料 ,自史前七千年的母系氏族公社到史前两千年的父系氏族公社这一漫长的时期 ,女娲山周围都有文化遗存 ;山之女娲庙建于东晋年间 ,为佛教在中国兴盛时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对君山名称之由来条分缕析、考诸典籍。以文化、历史、地理的角度,对君山称为湘山、洞庭山、君山分别进行考证,反映其得名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