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的力量往往是不可估量的,甚至是其它学科或政治手段无法比拟的,随着人民生活的大幅度提高,我国音乐事业如日中天,正处在一个繁荣兴旺的发展时期,音乐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强大,音乐的影响力,渗透力,震撼力与日俱增,在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中出现了空前的音乐热:海外学子纷纷归来,国际比赛频频获奖,音乐培训遍地开花,音乐市场空前活跃,公园、广场、社区到处充满歌声。  相似文献   

2.
群众音乐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拓宽知识面与提高演唱演奏水平两方面。在我们周围的爱好者们渴求知识面的拓宽遇到最主要的问题是:“音乐形象”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当前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对高雅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有意无意地步入了高雅音乐的殿堂,他们开始感觉到了音乐殿堂的浩瀚,同时也产生许多不解与困惑。他们中以官能欣赏者偏多数,满足听觉,饱了耳福。评价音乐作品的优劣是以“好听”或者“不好听为标准;另有部分爱好者对音乐作品的鉴赏已带有感性色彩,心理感受随着音乐作品的起伏、跌宕产生共鸣,而真正能以理智来欣赏音乐的人却为数不多。理智欣赏需要了解作品的内涵,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与评论作品的能力。高尚的艺术作品能陶冶性情,培养美德,增强素养,使人以高尚的审美眼光来对待生活和学习,开拓未来伟大的事业。  相似文献   

3.
郭老师:你们喜欢音乐吗?为什么?小蓬:当音乐从我们心底流过,无论忧伤、欢乐,无论梦幻、激昂,捕捉它带给我们的感受和情绪,能感觉到生活的乐趣。小川:有位著名诗人曾说:"音乐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位天使,陪伴着我们的灵魂,和我们一起度过生活的每个时期,和我们同悲喜,共甘苦。"小钟:听着音乐,我头脑中就能慢慢构思一幅画面,还能想起一个美丽的故事,或是回忆一件难忘的往事。郭老师:音乐是一种奇妙的语言,不仅能给人以美的熏陶,还能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与文学一起触动我们的情  相似文献   

4.
论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基础音乐教育的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直接影响了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发挥,制约着整个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何转变以各种选拔考试为中心的应试音乐教育模式?如何突出人在音乐教育发展中的根本作用?如何将人的发展程序化了的反情境音教模式扭转过来?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如何尊重学生各自相异的个人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如何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思维?如何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相似文献   

5.
改革十余年来,我们的社会音乐生活是否正常?对这个问题,我以为只要不是习惯于只讲“形势大好”的人们都会承认:尽管十余年间社会音乐生活是相当的活跃。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涌现,一批又一批的好作品产生,但是,我国的社会音乐生活仍然存在着相当明显的误区,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严肃音乐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迅猛发展,通俗音乐如雨后春笋般地茁壮成长起来,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学生们边走边唱着“F4”、阿杜、周杰伦、刘欢等演唱的歌曲,出现追求流行音乐的现象,有的学生还成为他们的“追星族”。一些学生对我说:“老师,您能教点课外的歌曲吗?”这祈  相似文献   

7.
艺术,是通过具体,生动、可感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没有形象,就没有艺术。所以形象,是区别艺术和非艺术的主要标志。作为艺术种类之一的音乐,当然也不例外,否则,它就不是艺术,而是一种非艺术的声音。这是大家都承认的。但音乐塑造的是什么形象呢?通常的看法是:音乐塑造的是“音乐形象”。这种“音乐形象”,不是具体可感的生活形象,而是生活形象所引起的主观感受和情感,因此,“音乐形象”,和绘画、雕塑中的视觉可见的形象不同,它不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愈发增强。传统音乐文化拥有国外音乐文化无法比拟的厚重历史和文化魅力,是我国音乐文化教育的基础,为我国高校音乐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关于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如何弘扬传承音乐文化,《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研究》一书给出了许多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也不断改善,特别是各地基层也不同层次地仿效中央、省、市、主办或联合主办了文艺比赛、音乐评奖、歌手选拔赛等。这对繁荣音乐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十分有益,对音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评奖中由于牵涉到赞助单位,主办或联合主办单位,以及上级领导和社会关  相似文献   

10.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地方音乐曾经是各地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在黑暗的旧社会 ,它曾经是劳动人民用来反抗统治者的压迫和剥削 ,抒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的工具。解放后 ,它歌颂新人新事新风尚 ,歌颂四化建设新面貌 ,批判落后思想、邪恶势力 ,振奋群众精神 ,增强团结 ,对提高人民群众的民族意识和传统道德观念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地方音乐作为我们民族音乐文化宝贵的基因库 ,除了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更重要的是为我们的音乐家创造具有民族、地方个性的音乐文化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养料。现代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使得人们的生活方…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该如何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进而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呢?一、听美1.为学生鉴赏音乐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2.
音乐教学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艺术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同时,还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进而为现代社会输送有能力、有素养的人才奠定基础。以下主要是对小学音乐教学和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的校外音乐考级正趋科学化和规范化。它从无到有,从自由混乱状态走向科学管理。它把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和家庭音乐教育有机地整合,对推动我国校内外音乐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公民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与接受。那么如何正确看待校外音乐考级呢?  相似文献   

14.
每当我置身于那极易引起人情感上的共鸣、不时给人以强烈刺激的流行歌星们的演唱会时,出于一种职业习惯,我总会有一种感慨:在今天的高科技、信息化的时代里,音乐通过各种媒体,深入到人们(包括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由大街小巷、广告、电台、媒体等所流出的音乐形成一种强大的音乐审美场,它和学校的音乐审美教育以一种“多元化”的方式影响着下一代。他们置身于如此之大的音乐审美场将能获得什么?而这一强大的音乐审美场又能带给人什么?  相似文献   

15.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江苏率先试点将音乐、美术纳入中考,该行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而福建教育厅则在2018年秋季发布《加快推进初中办学质量和水平提升》的文件,其中指出将"美育"纳入中考科目,预示着音乐升学考试正式踏上中考的征途。如何高效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又不额外增添其压力?是否可以让乐器学习合理地走入校园,从而辅助孩子们音乐素养的提升?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将音乐按地理区域划分,可以将整个世界划分为九大音乐区,在各区之中的音乐具有一定的共性。然而这九大风格迥异的音乐区之间真的就是划分的极致?本文以一种仅次于“太一”的观点——“太极”,来对世界性的音乐进行探索与假设。  相似文献   

17.
宋代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一个转型期。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城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市民阶层及其音乐文化,逐渐替代宫廷贵族音乐而发展成为社会的主流音乐文化——市民通俗音乐文化。这种音乐文化注重写实主义,具有热情奔放和浅显直白的特点。戏曲音乐无疑是众多市民通俗音乐体裁中的杰出代表,综合运用诗、歌、舞等综合舞台形式,将市民阶层的寻常故事搬上舞台,赢得了市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在瓦舍勾栏、酒肆茶楼、寺庙道观或街头巷尾等公共场所的演出活动中,不断吸收各类文化形态和艺术体裁的精髓,完成了由滑稽小戏向成熟戏剧的过渡,宣告了剧曲音乐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于文化艺术的需求日益扩大,带动了我国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在高中时期,作为艺术教育工作中重要的环节之一,音乐学科凭借感染性强、文化气息浓厚以及适用性广泛等优势受到了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一致认同。相关研究表明,音乐鉴赏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引导学生实现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美术和音乐都是表现生活的一种美。“音乐是流动的画,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之美的本质是和谐,即把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内容与形式等构成音乐美的意象,化作抑扬顿挫的旋律,和谐地组成一个统一整体的音乐形象。而绘画亦是把前述的种种因素构成绘画美的意象,化作阴阳浓淡的韵律,组成一幅和谐完整的图象。两者综合可形成“听着音乐画音乐”的快乐想像教学法,使美术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20.
将音乐按地理区域划分,可以将整个世界划分为九大音乐区,在各区之中的音乐具有一定的共性。然而这九大风格迥异的音乐区之间真的就是划分的极致?本文以一种仅次于“太一”的观点——“太极”,来对世界性的音乐进行探索与假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