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外语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它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听说能力,而且由于各种的原因,在学生掌握的“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学生以及教师都比较注重读写的训练,其中“读”最为重要,“写”其次,而“听”又次之,“说”几乎被冷落。然而,外语能力的增长,实际上在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同步进行的。听与说的进步会.刺激读写能力的进步,听与说的滞后同样又阻碍读写能力的提高。语言学习中各项技能的发展相互制约,密切相关这一规律使我们必须采取综合训练的方法,而不能采取分而治之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分组教学的目的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里要发挥主导作用,狠抓“双基”,还要加强运用语言能力的训练,想方设法根治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现象,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弥补了初中课堂“满堂灌”的缺陷,提高了学生兴趣,把住了质量关。  相似文献   

3.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王玉梅一、把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结合起来就“训练”而言,“训”是针对教师,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就是“训”;“练”是针对学生,学生的反复实践过程就是“练”。教师的讲是手段,而学生的做、读、说、写,即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  相似文献   

4.
听、说、读、写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它们有其紧密的内在联系。“听”是“说”的前提,是“说”的基础:“说”又是“读”的必要准备阶段:“写”则是听说读能力的语言概括,是听说读综合能力的再现。但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尤为突出的是忽略“说”与“写”的训练。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了有意识的将“说”与“写”结合起来,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学完《口技》这一课,我要求学生自己准备口技节目,每组推荐2—3人,上台表演口技,这样就有模仿火车进站的、有模仿孩子撒娇的,还有国…  相似文献   

5.
要让孩子喜欢课外阅读,除了在课堂上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外,还要让孩子有一种“我想读”、“我要读”的心理需要。所以,我觉得要特别关注阅读需要。从一定程度上说,关注阅读需要也就是把握好阅读的时机。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学生相对而言容易进入境界的几个时机,姑且称之为“当时  相似文献   

6.
在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认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还是要放在课堂上。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关键在于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和主动性。“启发”和“引导”是教师的职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动口。“主动动口”即是主动读与主动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学好语文的主要途径。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先默读,再轻声读,最后有表情朗读,这既是主动读的具体表现,又可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多…  相似文献   

7.
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均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从小学一年级起,我就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必须从培养兴趣入手。一、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技巧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从零起步的,我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一步步训练。1先让学生读好一句话,做到声音响亮,发音正确,不添字,不少字,不断句,不唱读,不重复,按词连续读下来。如第一册读词句练习中的“小鸟在空中飞来飞去”这句话,学习时我告诉学生:这句话是说“谁/在哪里/干什么”,让学生按照这三部分读出…  相似文献   

8.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好英语打好基础。这一规定说明,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都不可忽视,尤其阅读能力更不能忽视。从长远的观点看,中学阶段阅读能力的高低,对学生以后的进一步深造有很大影响。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人们要从浩如烟海的情报资料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就必须提高阅读能力。而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摆脱传统观念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9.
小语教学要强化“读”的训练,通过读来理解、积累和内化课文的语言文字,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实践证明,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读”而获得的。如何把“读”的训练落到实处,取得更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浅见。一、“读”要到位“读”要到位,教师必须做到如下三个方面:一是要给学生读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树立“讲”为“读”服务的教学指导思想。这样教师就会想方设法把课讲得精粹,讲到点上。即只讲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不讲学生已掌握了的…  相似文献   

10.
写作文不仅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要在选材上下功夫,扩充材料的积累.为此,就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多读”,还要指导学生“会读”,即科学阅读.阅读搞好了,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写作文也就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读和实践     
一、以读为根本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 ,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要从读的训练入手。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已形成“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及“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的认识。在现代语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仍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手段之一。读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 ;读 ,是调动小学生动眼、动口、动耳、动脑等多种感官的活动 ;读 ,有助于增强语感 ,熏陶思想 ,有…  相似文献   

12.
陈得铭 《甘肃教育》2013,(21):75-75
一、确立目标。尝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综合实践活动“活”起来1.目标全面,突出主题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不仅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收集、运用信息能力的训练,还要关注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竞争意识、情感熏陶、品德教育、心理素质训练等。  相似文献   

13.
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实践证明,听、说、读、写全面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具有全面的语文能力,还能相互促进,加速训练的过程。但是,人们一般重视“读”和“写”,而忽视“听”和“说”两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样就会使学生形成虽能下笔成文,却很难做到出口成章。因此,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必须像重视“读”和“写”那样来重视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使之做到全面发展。所谓“说”,简单地讲即口头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是我们评价一个学生甚至一个人素…  相似文献   

14.
认真落实中师语文教学新《大纲》加强“教”的能力训练哈尔滨市师范学校戴文清中师语文教学新《大纲》比之原《大纲》,突出地强调了"教"的能力训练。例如:在语文能力方面要求中师生不但要有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具有指导小学生听、说、读、写训练的能力。这其中包...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主张语文能力的训练不应局限于课堂内和教科书,还要发展到课堂外和其他书本。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语言文字的积累,其途径是听和读,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去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进阅读世界,从而提高...  相似文献   

16.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落实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为主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了,就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反过来,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了,又会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这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从语文教学中的读与听、说、写的关系来说,又当以“读”为本。  相似文献   

17.
耿秋云 《成才之路》2009,(23):22-22
中学英语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会”能力.还要注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那么应该从哪几方面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课标》指出:“要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实践”是什么?——听、说、读、写。这是语文这辆大车的四个车轮,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语言能力。然而,当前的阅读课,教者普遍重视听、说、读的训练,学生几乎不动笔墨,偶尔动笔也仅仅局限在圈圈划划上,学生一个个成了“动口不动手”的“君子”,课堂成为少数学生的舞台。“写”的缺失,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因此,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通过“写”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更要通过“写”来学习文本的表达方法。正如张田若教授说的:“阅读课,要把‘写’挤进去。”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写出精彩的对话呢?  相似文献   

19.
要想学生学好语文,“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只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写作。”①要“多读多写,勤学苦练”。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达到《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的、要求。为什么必须开胜课外的读写训练?原因是很清楚的。先从语文本身的性质说: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要掌握这一工具,非经过一系列的、严格的反复训练不可,而且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毛泽东选集》第三卷794页)这是一。再从学生在  相似文献   

20.
《课标》指出:“要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实践”是什么?——听、说、读、写。这是语文这辆大车的四个车轮,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语言能力。然而,当前的阅读课,教者普遍重视听、说、读的训练,学生几乎不动笔墨,偶尔动笔也仅仅局限在圈圈划划上,学生一个个成了“动口不动手”的“君子”,课堂成为少数学生的舞台。“写”的缺失,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因此,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通过“写”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更要通过“写”来学习文本的表达方法。正如张田若教授说的:“阅读课,要把‘写’挤进去。”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写出精彩的对话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