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振铎先生是一位杰出的作家、文学史家,同时又是古籍版本学家。本文着重探讨他在古籍版本研究上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古籍版本学的研究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古籍版本学的研究内容,作者认为应该包括版本学基本理论、版本学史、版本鉴定、版本类型、版本源流、版本目录学、版本的断代研究、版本的地域研究及古籍的装订形式研究等,并引经据典,对其诸方面的内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从古籍版本学理论、古籍版本学实践、古籍版本学家三个方面论述了民国时期古籍版本学的成就。明确了民国时期古籍版本学在整个古籍版本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版本学术语系统的建立、版本源流的考订、版本的鉴定、版本目录及版本研究专著等诸多方面,论证了宋代版本学在中国古籍版本学史上开创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就版本学的起源、历史分期、各阶段的版本学成就,版本学家及其流派等两个方面,对20世纪中国古籍版本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述评,指出了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拟从古籍版本源流研究、古籍版本鉴定研究、古籍版本学家、标志性成果等方面,论述明代古籍版本学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曹之 《图书与情报》2007,(2):103-106
宋代古籍版本学已经到了成熟时期。文章从同书异本及其研究、善本观、标志性成果等方面论述了宋代古籍版本学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宋元是古籍版本学的成熟时期。本文从同书异本研究、善本观、版本学家和标志性成果等方面,论述了元代古籍版本学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曹之 《图书馆论坛》2006,26(6):341-346
清代是古籍版本学的繁荣时期。文章从同书异本研究、善本观、版本学家和标志性成果等方面论述了清代古籍版本学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拟从古籍版本源流研究、古籍版本鏊定研究、古籍版本学家、标志性成果等方面,论述明代古籍版本学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晋代是古籍版本学的发展时期。论文从同书异本、校勘活动、版本学家和标志性成果四个方面,论述了当时古籍版本学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在山西古籍书业界,曹渤先生被公认为是古籍版本学鉴定研究的第一人。曹先生自1929年起从事书店工作,至今已有73年,期间从未离开过这一行,全身心投入古籍一门,鉴定收购过的珍本不计其数……如此经历,如此精力,造就了曹先生在专业上的精湛透辟、高超神妙,所以称其为“第一人”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相似文献   

13.
隋唐五代时期是古籍版本学的重要发展时期。本文从同书异本及其研究、版本学家及其成果等方面论述了这个时期古籍版本学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论文从研究古籍版本学产生和发展的标准入手,在分析古籍版本学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同书异本的大量出现、校勘工作的蓬勃开展、善本概念的形成、版本目录《七略》的出现,都说明先秦两汉时期已经产生了古籍版本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籍版本学形成时期再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版本学产生的社会基础、研究的核心内容(版本源流及版本鉴定规律)、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学科表述形式等四个方面论证了中国古籍版本学萌芽于先秦,初步形成于汉,而正式确立于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阅读我国古代文献进而从事学术研究,首先需要具备古籍版本学专业知识.本文结合几种古籍图录,谈古籍版本学习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缪荃孙与古籍版本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荃孙是清末著名文献学家。本文论述了缪荃孙对古籍版本源流、版本鉴定、版本目录的研究与贡献,分析了他成为古籍版本学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象鼻"是古籍版本学中的专有名词,与"书耳""鱼尾"等都是古籍版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象鼻"虽是古籍版式中版心的一部分,但却从未在今存古籍中出现,而如叶德辉、张舜辉等文献学大家之作都无对"象鼻"一词的来源进行考证.目前,学界的相关研究著作对于"象鼻"的界定通常一笔带过且说法不一,并常与"书口"的释义与功能相混淆.因此,笔者猜测,古籍版式中并无"象鼻"一说,"象鼻"是今人根据"鱼尾""书耳"等版式之形所新造的词.  相似文献   

19.
版本学浅说     
阐述了版本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与范围,概述了古籍善本的划分标准与历代版刻的基本特征和鉴定版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版本学是古籍研究、管理必需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先驱学者对版本学的创建流通已积累了丰富系统的经验,有了一套完整的内涵与有效的理论体系,使后人得以享有借鉴。时至今日,这门学科又渐被忽略而成了边沿小学的倾向。为了发扬光大中国古籍的研究成果,必须呼唤从事该项工作的年轻学人关注重视。这是本文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