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据统计,全球大约有6700万不同程度的自闭症患者,我国自闭症儿童的总数也达到了160万,且在逐年增长.自闭症儿童有三个主要表现:社会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刻板行为,其中刻板行为是自闭症儿童的核心障碍.刻板行为是指无明显目的的、不变的、以固定频率反复重复的、无任何功能效果的简单行为,如莫名发笑,单调重复蹦跳,反复抠嘴等.在教育上通常使用行为干预、结构化训练、语言沟通系统来改善自闭症儿童的刻板行为,但是效果甚微.近年来,运用各种心理治疗方法改善自闭症儿童的刻板行为,是治疗自闭症儿童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2.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重复刻板行为等。其中"刻板行为"是一种固定的、重复性的行为。刻板行为不仅对自闭症儿童的学习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造成不良的影响,也极大地干扰了其他同学的学习以及老师的课堂教学。本个案在分析讨论个案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详细地描述了通过积极的干预策略对个案刻板行为进行干预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重复刻板行为作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着孤独症儿童的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研究发现,执行功能的核心子成分抑制控制能力、认知灵活性水平和工作记忆容量对重复刻板行为有显著影响。在现阶段,执行功能对重复刻板行为影响的研究大多仍集中在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两方面,缺少工作记忆对重复刻板行为影响的研究,且执行功能的研究范式也存在争议。未来还需加强孤独症儿童工作记忆对重复刻板行为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大连大学学报》2021,(3):109-113
自闭症谱系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生物性疾病,当前自闭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因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很大的未知性,没有专门的药物进行治疗,而运动锻炼则可以作为对自闭症儿童综合干预中的一种独立的干预手段。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运动锻炼干预自闭症的研究情况,探讨了运动锻炼对自闭症干预的治疗效果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将运动干预有规律、系统性和科学性地应用于自闭症儿童的日常训练中,一段时间内其刻板重复行为和自伤行为减少,社交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得到改善。因此,运动锻炼对自闭症儿童干预的手段及治疗有很大的研究和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刻板行为是自闭症儿童的三大核心症状之一,它的出现会对自闭症儿童个人及其家庭造成多方面负面影响。研究表明,对刻板行为进行干预有利于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融合。本文通过试图梳理目前国外关于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干预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刻板行为干预研究的特征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国内相关研究及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共病现象在自闭症患者身上十分普遍。本文在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共病类型进行了总结,包括智力障碍、强迫症、注意缺陷多动症、言语障碍、焦虑及情感障碍、刻板行为、运动协调障碍、癫痫、胃肠道疾病、睡眠障碍、进食障碍以及如厕问题。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共病研究对特殊教育的实践和研究都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乐高团体疗法是根据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身心发展的优弱势专门设计的干预方法。它通过对团体成员的游戏经验与偏好、游戏发展层次、同伴关系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角色的分配,制定干预计划,实施干预流程。大量的研究表明,乐高团体疗法是一种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社交技能的提升、刻板行为的改善及象征性游戏能力的发展等方面有显著的成效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8.
自我刺激行为是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典型发展的问题行为之一,常常表现为啃咬自己、撞击物品或他人、反复摇晃身体等。这些问题行为不仅有可能威胁到他们自身或者其他人的身体安全,同时也会影响他们与其他人保持良好的社会交往关系,阻碍他们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自我刺激行为进行干预十分必要。目前常用的自我刺激行为的干预方法主要有:感觉消退、匹配性刺激替代法、过度矫正、积极行为支持、强化、感觉统合训练和早期预防7种。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自我刺激行为进行有效干预,可以帮助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学会用恰当的行为方式表达需求,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9.
高娟 《宁夏教育》2011,(10):72-73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它的核心特征是社会功能障碍、交流障碍和想象障碍,同时还伴有刻板的重复行为。此外,自闭症患者还会出现诸如狭隘的兴趣、强迫性的愿望、优异的机械记忆、学习困难、智力低下等行为特征。Happe(2001)指出,有关自闭症在心理学界有两种不同的理论解释方向,一种解释认为自闭症是社会性缺损,属于领域特殊性的障碍;另一种解释认为自闭症是非社会性缺损,属于领域一般性障碍。  相似文献   

10.
杨雪梅  牛丽娟 《考试周刊》2010,(13):219-220
1.关于自闭症的简述 自闭症(autism),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它的三个典型特征是社会障碍、交流障碍和想象障碍,同时伴有刻板的重复兴趣和行为。此外,还有一些非典型特征,如智力孤岛能力(islet of ability)、优异的机械记忆等。  相似文献   

11.
2018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新的国际疾病分类手册(ICD-11),此手册与2013年美国发布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一样,将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症状定义为"社交障碍"和"狭隘刻板的行为"两类,而将之前与它们并列的"语言障碍"归入"社交障碍"范畴下。有相当部分的自闭症谱系患者具有理解语句表面含义的能力,却无法和他人有效沟通,因此把"语言障碍"归入"社交障碍"这一类,标志着社会性功能的缺失将是今后研究自闭症谱系患者语言问题的核心方向。社会交往互动的第一步就是区分人物间的关系,正确使用人称代词是体现语言社会功能的基础。正常发育的儿童在三岁前就能正确掌握人称代词的使用,而即使是高功能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在进入学龄期时依然会出现人称代词误用的现象。教师通过对一名高功能自闭症谱系儿童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以应用行为分析为基础的密集训练,达到了提高其人称代词使用的准确性的目标。研究结果表明,受试使用人称代词的准确性得到了提高,社交能力也随之有了一定的提升。单一受试虽然具有局限性,但对今后语用干预的开展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2.
自我刺激行为是自闭症的常见行为之一,虽然它不一定是挑战性行为,但是严重的自我刺激行为会损害自闭症的身体,阻碍自闭症的社会性发展.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分析自我刺激行为与挑战性行为、重复刻板行为的关系、自我刺激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等,重点探讨自闭症自我刺激行为的干预策略,为今后的研究和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专业康复训练,可以补偿和改善学龄前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身体功能,提高其生活、学习质量,帮助其融入社会。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特殊教育中心与两所幼儿园合作开展学龄前自闭症系障碍儿童融合教育的研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双模块课程设计实践研究,寻求学龄前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问题行为的解决策略,做沟通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桥梁。实践证明,康教结合的训练模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潜在类别,并根据语言障碍对不同亚组的影响,为不同类别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提供更具体的教学干预目标。方法:采用社会反应量表、重复行为量表-修订版、孤独症行为量表的语言分量表对227名孤独症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孤独症谱系障碍存在4个潜在类别:中度社交障碍组、重度社交障碍组、中度孤独症表现组和重度孤独症表现组;(2)年龄对孤独症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显著;(3)语言能力对孤独症核心症状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相较无重复刻板行为的中度和重度社交障碍组,语言障碍程度越高,越可能发展成为社交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并存的中度和重度孤独症表现组。结论:语言能力不同的孤独症亚组,其核心症状表现也不相同,亟需的教学干预目标也应不同。  相似文献   

15.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组织出版的DSM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精神类障碍诊断标准之一,为基础与临床神经科学、认知与行为科学以及残疾研究等领域的工作者对包括自闭症谱系障碍在内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新版DSM-5有关自闭症谱系障碍标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障碍分类合并、诊断标准简化以及依障碍程度划分等三方面。对自闭症谱系障碍患病率、临床研究以及教育及相关社会服务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纳入社会——心理性因素的考量、与ICD-11的兼容互补以及DSM本土化则可能是未来DSM系列研究的主要推进方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家长问卷筛查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是为常见,然运用问卷来区分功能则,本研究欲探索其可能性.结合我国社会文化编制了用于甄别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和区分其功能的家长访谈问卷,并运用该问卷对全国11个城市的2901名1-6岁普通儿童和119名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家长进行了实际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运用该问卷既可甄别又可有效地区分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不同功能.说明运用家长问卷甄别与区分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功能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其核心症状包括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等。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训练,已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有困惑、有难题.有经验、有思考,如何从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情况出发.更有效、更适切地开展教育康复训练.从而为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提供最好的帮助,已成为特殊教育教科研的热点课题之一.许多学校和教师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草根式的研究,本期康复栏目,我们选择了2篇文章,围绕自闲症儿童的典型症状,以个案解析的方式,介绍了自闭症儿童沟通训练课的设计、思考以及对刻板行为的干预,展示了部分教师的经验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自闭症谱系障碍个体社会性注意的眼动研究数量激增,很多研究表明,自闭症谱系障碍个体对社会性刺激的注意表现出两个特征:对社会性刺激的注意减少;对社会性刺激的处理方式是非典型的,伴随对眼睛注意的减少和对嘴注意的增加。然而,也有相反的证据。本研究系统地回顾了从婴儿到成人期自闭症谱系障碍个体社会性注意的眼动追踪研究,分析了已有研究结果存在矛盾的可能原因。最后,根据自闭症谱系障碍个体社会性注意的眼动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9.
自闭症儿童在言语和社会沟通方面伴有严重的障碍。针对自闭症儿童具有的言语沟通和交流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重复等特征,提出采用一对一的手指游戏:"手指点点游戏""小蚂蚁爬树游戏"和小组的手指游戏:"小指头走一走游戏""手指变游戏"的方式,以提高自闭症儿童沟通与交流的能力。介绍使用手指游戏疗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训练者须保持积极的态度;须采用自然的环境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训练;须完善互动练习过程;须按照自闭症儿童间的个体差异进行手指游戏内容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自闭症作为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表现为狭窄的兴趣与重复刻板的行为、语言运动发展迟缓或异常、社会交往交流出现障碍。运动康复一方面可以为自闭症学生创造互动交流的空间,另一方面真实的交往情境可以增进自闭症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自闭症学生参与互动的意愿和能力。在对自闭症学生进行运动康复的同时,必须兼顾心理干预,两者有效的结合,才能有力地促进他们的综合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