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铺叙,是柳永词的重要艺术手法。本文主要通过《望海潮》和《雨霖铃》分析柳永词铺叙手法,进而把握柳永词的铺叙规律。  相似文献   

2.
正柳永的词以铺叙、白描见长,流传甚广,"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中职语文教材中就选了两首柳永的名篇,第二册的《雨霖铃》和第四册的《八声甘州》。笔者就从备课的角度比较鉴赏这两首词。1.从艺术手法看。两首词都采用铺叙、白描、点染、设想的手法写景抒情,但又有所不同。铺叙是写作中常用的手法,就是详细的叙述,使描写的事物穷形尽相。可以指多方位、多角度地铺叙,也可以指采用多种方法铺叙。白描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  相似文献   

3.
抒写离愁别绪是婉约词的常见题材,柳永的《雨霖铃》从多角度铺叙,抒情深切、委婉,曲尽缠绵之意,堪称杰出之作。下面,笔者浅析一下《雨霖铃》的抒情艺术。  相似文献   

4.
宋代著名词人柳永,擅写羁旅离愁,以长调铺叙都会繁华和中下层市民生活,是婉约派词风的代表人物。传说当年凡有水井之处都能听到歌唱柳永之词。《雨霖铃》(或题"秋别")是其名篇,表现深刻,情绪真挚,凄婉动人。全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一、教学目标1.了解柳永对慢词长调的开创意义,了解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本词的景物描写方法。3.运用想象和联想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提高学生对诗词的领悟、理解能力。4.掌握景物描写中点染、铺叙手法。二、教学特色1.强调小组合作探究,如讨论《鹤冲天》带动对柳永经历的理解;如小组互相听读推选朗读代表;如相互评论创作作品推选优秀习作。2.结合高考诗歌鉴赏"炼字型"的命题模式,从本词中提炼字词探究学习,加强应试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6.
对于中国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的作者——柳永,其词完全脱离了《花间》的风格,他的慢词长调,篇幅容量大,文长于铺叙,一改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独霸天下的格局,但在某些词  相似文献   

7.
对于中国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的作者——柳永,其词完全脱离了《花间》的风格,他的慢词长调,篇幅容量大,文长于铺叙,一改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独霸天下的格局,但在某些词  相似文献   

8.
<正>慢词的长篇体制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表现手法,这便是应运而生的"以赋为词"的铺陈手法。作为宋代第一个创作慢词的词人,柳永一改前人词的小令短制,有意用即事言情、不求兴寄的铺叙手法,使词反映更多的社会生活、更丰富的人物感情。宋代李之移首先注意到柳永这种独特的表现技巧,他指出:"耆卿词铺叙展衍,备足无余。"(《跋吴思道小词》)清代周济称赞柳永这种技法:"柳词以叙见长,或发端,或结尾,或换头,以一二语句勾勒提缀,有千钧之力。"(《宋四  相似文献   

9.
《雨霖铃》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一首经典的婉约词作。这首词写了词人离开卞京时和恋人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离愁。这首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意境优美,能给人以巨大的审美享受。在一个班教这首词时,我习惯地按照过去诗歌教学的方法来讲授这首词,我首先介绍了柳永的生平经历,然后讲解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接着让学生反复朗读词作,再把这首词翻译...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阅读》2007,(5):14-14
在宋代:有位很风趣的词人自称可以超过柳永,他的词风基本是承袭柳永而来的,但就成就而论,远不能和柳永相提并论。他的名字叫王观,留传下来的个别作品常透出奇想,风趣而不粗鄙,词论家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评价他的词“其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柳永(987?—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福建崇安人。为举子时,多游而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柳永为之填词,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柳永精通音律,善于铺叙,因之制作慢词特多,对词体发展影响极大。其词有雅有俚,文士多赏其雅词,有“柳七自有唐人妙境”、“高处足冠群流”之誉;市民多爱好其俚词。  相似文献   

12.
柳永《雨霖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学大家夏承焘先生等编注的《唐宋词选》①中,对《雨霖铃》有这样一段批语:“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在一个秋天的傍晚,柳永由于仕途的失意,不得不离开京城,和他的恋人在长亭分别。作者把他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这首词里……”  相似文献   

13.
《雨霖铃》是柳永的一首代表词作。全词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本文试从情景交融、层层铺叙、声情哀怨等方面对该词的艺术技巧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花团锦簇的北宋词坛上,有两株清香四溢的并蒂莲,争妍斗艳的姊妹花,这就是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和秦观的《满庭芳(山抹微云)》,二词异曲同工,相映生辉,各具情趣,各有千秋。可以说,异中若有同,同中实相异。柳永与秦观皆为北宋词坛巨擘,婉约词派翘楚,又是开创、推广和发展慢词的代表作家。《弇州山人词评》就以柳永等词家为“词之正宗”。而秦观亦以“婉约派词宗驰名于世”①。虽然“耆卿细贴,少游清远”,“词趣各别,惟尚婉则同耳”②。柳永始困  相似文献   

15.
柳永词在宋代人中评价不高,李清照也曾对柳词作过“词语尘下”的批评。但在李清照构建词论时却从柳词中获得过许多教益,创作实践也受到柳永较多影响。李清照作词音律和谐、铺叙委婉、语言明白如话,都可以看出柳永影响的痕迹。不过,李清照善于规避柳永的缺陷,故能出于柳永又胜于柳永,最终成为婉约词之宗主。  相似文献   

16.
周邦彦{1056—10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任地方官职多年。他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常能变化六朝小赋和唐诗语言、意境入词,且出以新意。所作以羁旅行役、离别相思题材为主,善于铺叙,语句精工,风格典雅。所作词上承温庭筠、柳永之风,下启姜夔、吴文英一派,影响甚巨。有《片玉集》(又称《清真集》)。  相似文献   

17.
铺叙,是柳永词的重要艺术手法。虽然人们对柳词的内容、格调毁誉不一,但对他的铺叙手法都予以充分注意。李之仪说:“耆卿词铺叙展衍,备足无余。(《姑溪居士文集》卷四十)刘熙载也说:“耆卿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艺概》)下面我们通过具体作品来说明柳词铺叙手法的来源、表情功能及其影响。要具体地认识柳词的铺叙手法,就必须结合柳永长调慢词产生的政治、经济和音乐发展的背景来认识。北宋王朝经过近百年的休生养息,到真宗、仁宗朝,人民生活比较安定,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宋朝立国,标榜文治,《宋史·乐志》称:“太宗洞晓音律,前后章制  相似文献   

18.
“屯田家法”是柳永慢词的基本创作路径。柳永以词为本位,吸纳并整合赋体文学的异质艺术因子。他以赋笔入词,词中多用铺叙、对句和领字,确立了慢词的新体式,开创了宋词发展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9.
柳永《望江潮》一词的功过柳永《望江潮》一词写尽了杭州的风光繁华,令人心向往之。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但出师不利,完颜亮在今安徽采石一战中惨败,自己也被手...  相似文献   

20.
<正>宋朝著名词人、被奉为婉约派"一代词宗"的李清照在《词论》中这样评价柳永:"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李清照肯定了柳永创作慢词革新词体形式的功绩,记述了柳永名动京城、名满天下的史实,褒扬柳永词音律协和的优点,同时又指出柳永词"词语尘下"也就是造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