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采用"举三反一"的方法,即教学中先给学生提供多个范例,让学生反复阅读,并在老师的点拨讲解下融会贯通,然后让学生独立地有创意地写一篇文章。"三"在这里不是一个确定的数目,是多举几个例子的意思。"举三反一"中举什么样的例子最佳最妙呢?我们认为,举教材之例最佳最妙。近年来,有不少教师对叶  相似文献   

2.
<正>举一反三一般是指教师"举一"之后学生很快就能"反三",这其实是一种美好的设想罢了。虽然举一反三的情况经常发生,但"举一"不"反三"却是教学常态。语文阅读教学尤为如此。对待阅读问题,教师要有"举三反一"的思想准备,从不同角度给予学生启发,如果能够顺利获得"举三反一"的教学效果,这无疑也是一种教学策略的胜利。一、拓展问题外延,展示教学宽度"举"是因,"反"是果。不管是"举一反三"还是"举三反  相似文献   

3.
举一反三一般是指教师“举一”之后学生很快就能“反三”,这其实是一种美好的设想罢了。虽然举一反三的情况经常发生,但“举一”不“反三”却是教学常态。语文阅读教学尤为如此。对待阅读问题,教师要有“举三反一”的思想准备,从不同角度给予学生启发,如果能够顺利获得“举三反一”的教学效果,这无疑也是一种教学策略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中的“举三反一”就是指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多个范例,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讲解中阅读,融会贯通后独立地有创意地写一篇文章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中的"举三反一"就是指教学中先给学生提供多个范例,让学生反复阅读,并在老师的点拨讲解下融会贯通,然后让学生独立地有创意地进行作文的一种方法。如何有效应用这种方法呢?请看下面的外貌描写教学案例。一.案例描述师:外貌描写,又称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容貌、衣饰、神态、姿态等进行描写。人物的外貌描写,往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  相似文献   

6.
田乖霞 《考试周刊》2012,(13):55-55
作者研究了"举三反一"这一教学思想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对"举三反一"思想进行系统性的贯彻,采用应用、总结、再应用的实践方法,取得不错的实际效果,并总结出一套"举三反一"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具体的应用;最后结合近三十载的教学经验,指出"举三反一"思想对偏远地区的语文作文教学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生活化作文教学是一种理念,不是一种方法。这种理念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即教学生作文的时候从生活的角度切入,把生活作为写作对象,反映生活真实。如何教学生写生活化的作文呢?我们在实践中采用了举三反一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高中政治学习包罗万象,需要学生具有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在《经济生活》教学中让学生能在"举一"教学中获得"反三"能力是提升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无疑是很有见地的。它要求教师抓住学生“心求通而未得通”,“口欲言而未能言”的良好时机进行启发、诱导,让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要领,做到“举一反三”或“举三反一”。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作文批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作文心理。巧妙地运用教学机智,能让教师作文教得更有效、更轻松,让学生更乐意接受自己存在的不足。作文教学机智需要信任和期待,尤其是对每个孩子的言语潜能和道德潜质应该充满信任和期待。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做的是播下种子,播下希望。  相似文献   

11.
在作文教学的三个阶段中不断地强化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不仅能让学生的作文闪耀灵动之光,更能让学生了解自己,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而要完全解决作文教学的瓶颈仍需广大语文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多角度、多途径地探索作文教学新思路。写作此文,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黄清慧 《广西教育》2014,(45):50-51
正作文很大程度上能提升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组织能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表达与沟通。但是目前中学语文的作文教学还存在模式化、虚假化、功利化"三化"现象,一些学生空话、套话、假话连篇,作文言之无物,面目可憎,作文教学亟待改革。一、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作文教学模式化作文是学生表达自我、抒发情感的中介。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作文的训练,让学生能够通过文字描述一类情境、表  相似文献   

13.
杨军卫 《考试周刊》2014,(60):26-27
"新语文教学"要坚持语言学习规律,应当是"举三反一",而不是"举一反三",只有"举三"才能"反一"的主张;要"把语文课改造成一门真正的艺术"课,"美读吟诵"是师生共同演绎"综合课堂艺术"的舞台;"新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学生背诵识记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语文知识素养。  相似文献   

14.
所谓的创新作文,就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既敢于大胆想象,异想天开;又能合乎情理,自圆其说,从而言别人之未言想别人之未想,不断地追求新鲜的东西。创新作文形式很多,现列举如下三种:一、反项性作文“反项”就是“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的思维来一个急转,突破思维定势,打破常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抓重点善点拨举一隅令三反──谈阅读部分的复习王志尚,牟清华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教导我们:“为教纵详密,亦仅一隅阵,贵能令三反,触处自引伸。”教师抓住重点讲述点拨,让学生在领悟中“三反”,待运用时又做到“引伸”自如,这是我们平日教学中应掌握...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举一反三,出自儒家经典《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即如果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就不再反复举例,而应该改变策略.学习中若能举一而反三、问一而知十,这定是其熟悉内在道理并能融会贯通的结果.然而有人日“举一反三”是建立在“举三反一”之上的,只有经过深入的三番考察、十方  相似文献   

17.
教学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因为能力比知识更为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教,都必须着眼一个关键点,那就是能让学生从中反“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一个主导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过程与方法,从中学到技巧,形成能力,最终实现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下面是一位老师所探寻的阅读训练课的教学策略,希望大家也能从中反“三”。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但是,作文教学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作文教学的效率也不乐观。要改变这一现状,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教学技巧,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本文从三个方面来探究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薛荣 《教育教学论坛》2011,(32):190-191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最主要也是最薄弱的一环。如何让学生喜欢写作文,写好作文,让学生不把写作文当成苦差事,而是当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尴尬处境,这些都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且必须设法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平时作文教学中遇到的这些问题,仅作一些不成熟的探讨,希望能让学生面对作文有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并希望能从人性的高度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态,愉快地成长。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从业高中语文教学的这些年来,笔者深感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困难重重,每次走进教室我都能看到学生苦大仇深的表情,很多时候我也很无奈,作文教学现状实属堪忧。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似乎又看到了作文教学的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思考,总结出了要想让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迎来充满希望的未来,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让学生广泛积累写作的素材。二是让学生在写作中表达真感情。三是培养学生在模仿中进行创新写作的能力。本文就上述三个观点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思考,旨在提高中国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