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南黎族民歌歌词的重要特征是通俗朴素、情深意切、音韵和谐,其艺术表现手法是白描写实、拟人状物、比兴联想、夸张升华等.对黎族民歌歌词美术的研究,将有利于对黎族民歌的进一步挖掘和全新的美感研究.  相似文献   

2.
海南黎族民歌是运用海南方言演唱的黎族韵调歌曲,歌词内容多姿多彩,曲调形式多样,无论是音乐特点还是曲式结构,均体现出鲜明的黎族民族文化烙印。同时,黎族民歌在世世代代口口相传中流转至今,还反映了黎族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文章以海南黎族民歌为中心,从歌词以黎族的地方方言为主、歌曲传递出黎族的精神内核、民歌的唱调多变且风格独特等方面阐述了海南黎族民歌的音乐特点;从曲调平和柔美、结构短小精练、节奏柔和平缓等方面分析了海南黎族民歌的曲式结构,从人文价值、艺术价值、时代价值三个方面论述了海南黎族民歌的现实价值,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3.
海南的黎族民歌、从形式到内容,从风格到情绪都是非常丰富多彩的,这些民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黎族民间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因而对海南黎族民歌的发展及多样性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1、学唱《跳柴歌》2、学跳黎族的"竹竿舞"教材分析:《跳柴歌》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青青竹海》中歌唱教学里的一首海南黎族民歌,歌词朗朗上口,歌曲节奏规整,旋律中出现了五度、四度的大跳音程,歌曲是民族  相似文献   

5.
正海南省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资源,生活在海南的各少数民族同胞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作了很多以民歌来表达情感的音乐形式。这些民歌来源于人民的真实生活,是海南各族人民最真实的情感表达,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的加快,这些民歌已经成为了海南当前吸引游客的主要文化形式。一、海南民歌资源概况(一)黎族民歌"诗言志歌咏言",黎族民歌是黎族劳动人民的心声,是黎族人民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黎族民歌源远流长,黎族作为古越族的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传承地方音乐文化的最佳方式。通过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搞好黎族民歌传承工作,既要抓好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具有地方性师资人才为目标,培养地方性、师范性的特色人才,为地方基础音乐教育输送新鲜血液;又要充分利用地方高校的"地方性"有利条件,加大黎族民歌传承的科学研究力度,深入研究黎族民歌的文化领域、教学领域以及新民歌创作,建立较为健全的黎族民歌教育传承体系架构,让黎族民歌文化得以良性保护、弘扬、发展与传承。  相似文献   

7.
一黎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文学艺术是异常丰富的.黎族民歌,是黎族艺苑中瑰丽多彩而又经久不败的花朵.它植根于本民族生活的沃土里,沐浴在海南岛的珠光宝气中,饱受五指山椰风蕉雨的滋润,一一表现黎族人民勤劳、勇敢、纯朴、敦厚的性格特征及其喜怒哀乐的感情.黎族民歌,是黎族社会生活、其民族心理和黎乡风土人情的艺术反映.它作为  相似文献   

8.
海南民歌源远流长,黎族是古越族后裔,善于“野音”。黎族五大方言区(“哈”方言、“杞”方言、“润”方言、“赛”方言和“美孚”方言)的民歌各有特色,文章以赛方言民歌的音乐形态作为分析对象,对其音乐的调式、节拍、旋律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民歌是语言与音乐的艺术。在我国众多民歌体裁中,山西民歌既有着和其他民歌一样的共性,也有着较为独特的个性,这是因为其独特的起源而形成的。若论山西民歌的诸多特色,歌词便是不得不提及的特色之一。很多山西民歌较难演唱,正是因为其中有很多即兴编唱歌词的成分在内,所以让歌曲变得更加复杂。本文主要探索山西民歌的歌词艺术特色,并详细讲解复杂歌词的咬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陕北民歌是劳动人民为表达内心情感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唱形式,是当地劳动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生动写照。而歌词在民歌中独特的艺术价值,使得歌词逐渐成为民歌文学中的主力军。本论文从陕北民歌歌词鲜明的形象性、大众化的人民性、优美的歌唱性三个方面论述了其特有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笔者长期从事乌江流域民歌的研究成果,以湘西苗族民歌音乐风格为研究对象,探讨苗族民歌曲调的艺术规律与歌词的艺术规律,全文是笔者对该地区进行调研之后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研究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古代音乐文学教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人们对现当代音乐文学的教学研究相当薄弱.现当代音乐文学包括流行歌曲歌词、民歌歌词以及"民歌体"诗歌和戏曲曲艺(如歌剧、舞剧、秧歌剧、现代戏、京韵大鼓、评弹、说书)的唱词等.其中流行歌曲歌词是主体部分.借鉴古代音乐文学的教学研究体系,联系现当代音乐文学教学与研究的实际,应当从现当代音乐文学文献学、现当代音乐与歌词关系问题的教学与研究、美学的教学与研究等10个方面加强建构.  相似文献   

13.
黎族人民,主要聚居在广东南部的海南岛。口头文学十分丰富,人民热爱歌唱,歌词多为七字句与四字句,词中多衬词与虚字。触景生情,即兴编词,出口成歌,旋律优美动人,节奏平稳匀称,调式以微调式为最多,羽调式,商调式次之,民族色彩鲜明突出。民歌《五指山》等流传最广。  相似文献   

14.
正1.引言陕北民歌最能代表陕北的风韵和特色,被誉为中华民族音乐殿堂里的"音乐活化石",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陕北民歌歌词句式多变,有多样化修辞格的使用。本文选取王宏印教授的译作《西北回响》以及其他几篇为数不多的相关翻译研究作品作为语料,分析陕北民歌歌词中常用修辞格的英译,为陕北民歌走向世界作出贡献。2.比喻修辞格的英译陕北民歌歌词中最常见的修辞格便是比喻中的明喻手法,即用  相似文献   

15.
贵州铜仁仡佬族民歌音乐艺术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铜仁仡佬族民歌是生长在我国武陵山区的一朵鲜为人知的、独具艺术特色的原生态艺术之花。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一民歌艺术保存了完好的原生态形式,其演唱散发出浓郁的泥土芳香。文章对铜仁仡佬族民歌的调式、旋律及歌词特征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刘宇瀚 《文教资料》2010,(29):109-110
陕北民歌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绚丽奇葩之一。它的种类繁多,风格多样,深受人们的喜爱。文章对陕北民歌的题材样式、音乐形态、歌词内容等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求进一步加深对陕北民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地方民歌中的歌词,几乎都是以作品所代表的地域和民间风情及地方方言为主的,具有地域性和民族个性,它是因为符合了当地百姓的艺术欣赏而流传下来的。正是因为有了各地方言的差异,我国的民歌才如此的多姿多彩,民歌才各具独特音调及唱腔。所以,用方言歌唱民歌,是将民歌的区域特点和韵味通过语言方式加以展现的一个重要方式,本文以著名西南民歌《槐花几时开》的歌词处理为例,从语言处理、语气和速度处理三方面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力求将这首民歌的歌词处理得当,并希望能将这样的分析思维模式推广到教学和学习中,希望学生能自觉地进入到歌曲演唱的前期分析中去,改掉肤浅演唱的毛病,养成良好的歌曲分析演唱习惯。  相似文献   

18.
紫阳县在明、清时代曾有大批外省人因各种原因落户入住.客民的迁入造成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相互融合.本文探讨了明清移民活动对紫阳民歌在文学和音乐两方面所造成的影响,以追溯紫阳民歌"北地南腔"、"南北交融"特点的形成原因.上篇已发表,通过对歌词文本的对比分析来论证移民活动对紫阳民歌的影响;下篇分别从歌词所反映的地方自然风貌和社会生活内容上,从音乐曲调的相似性上,从歌词的方言特点上,来论证移民活动对紫阳民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桑植民歌于2006年被录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优秀的民间文学遗产。意在对桑植民歌歌词中的修辞格——衬词进行观照,整理出其在桑植民歌中的不同表现类型,同时揭示衬词这一手法在桑植民歌中的诸多修辞效果。期望挖掘桑植民歌富有特色的衬词形式,为修辞学的衬词辞格研究提供有特色的语料。  相似文献   

20.
歌词是民歌的核心内容,而方言语音则是不同地域民歌风格特征的显著标志与集中体现。信阳民歌融合多种优秀的文化元素,通过丰富多彩的方言语音体现出来,呈现出鲜明的多元性、融合性、过渡性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