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成败关键在于课程文本解读的效率.形成对文本解读效率影响因素的正确认识,正确对待文本解读的规律,就能更好地把握实施课程的关键所在.影响文本解读的因素有:课程文本自身的特征、课程文本解读中的读者、课程文本解读过程中交流渠道的畅通程度和课程文本解读的评价等.  相似文献   

2.
教师与课程“相遇”——论课程潜能的内涵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潜能是教师在解读课程文本、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中产生的新的课程要素。它可以在主观和客观模式的指引下得以阐释。课程潜能的提出,进一步地提升了教师的主体价值和地位.同时也使我们了解到课程与教学实质上是一个水乳交融、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3.
课程潜能是教师在解读课程文本、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中产生的新的课程要素。它可以在主观和客观模式的指引下得以阐释。课程潜能的提出,进一步地提升了教师的主体价值和地位,同时也表明了课程与教学实质上是一个水乳交融、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4.
一、课程实施的问题及原因在当前的课程实施中,存在机械忠实和随意解读两种比较极端的做法。机械忠实是指课程实施者完全依照既定的课程计划和教科书文本进行实施。他们认为只有与课程计划和教科书保持完全一致,才能准确地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和思想。随意解读是指课程实施都对课程计划和相关文本进行随意地解读或扩展,甚至使内容远远偏离了课程设计最初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5.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本、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实施新课程以来,大量新文本进入语文教学的范畴,教师解读文本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阅读文本是语文教师最为基本的素质,准确地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本的基本要求。实施新课程以来,大量文本进入教科书,但作为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语文教师的文本阅读,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课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教育知识之法定基本形式的“课程文本” 作为课程文本之社会建构过程的“课程编制” 作为课程文本之社会解读过程的“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8.
教师课程理解是教师对课程现象、课程文本和课程事件的意义解读的过程,体现了课程研究范式从"开发"走向"理解"。目前有关教师课程理解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取向、理解方式、理解内容、影响理解的因素及策略等,教师课程理解研究对于课程理论的发展以及教师课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在今后教师课程理解研究中应注意明确教师课程理解的内涵、拓展研究主题、丰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文本"意义的彰显和后现代思潮的推波助澜,课程与文本的组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随之而来的是课程文本解读的"多元"的呼声和景象。但是,从文本去解读课程同时也有着"一元"的低音,它潜藏在课程文本解读当中,构成了课程文本解读的框限。因此,在课程文本的解读中,需要兼顾"课程"与"文本"的双重特性,处理好"一元"与"多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大学生阅读现状的分析,指出普遍存在于高校学生中特别是中文系学生中的一些阅读缺陷.通过对文本解读课程的说明以及介绍我国高校文本解读课程的开设情况,阐释在中文系开设文本解读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指出该课程的开设对大学中文系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特别强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因为通过文本解读能够让语文课堂鲜活、生动起来,让课堂充满人性的光辉。但是,一些教师由于对“文本解读”这一概念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导致了课堂的低效现象,学生并不能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入解读。要进行有效的文本解读,笔者认为有“三忌”。  相似文献   

12.
教师正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是上好课的前提。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和推进,如何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备受关注,因为教师对文本解读的程度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深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3.
课程理念与教师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黎明 《天中学刊》2003,18(4):107-110
课程理念是人们对课程的理性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对课程的认同和追求,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教学就是课程的实施,而怎样实施课程、实施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持有的课程理念。从课程理念与教师教学的相关性来看,课程即“文本内容与教师意识”、“教学情境与教学互动”、“价值追求与行为导向”。  相似文献   

14.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特别强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因为通过文本解读能够让语文课堂鲜活、生动起来,让课堂充满人性的光辉.但是,一些教师由于对“文本解读”这一概念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导致了课堂的低效现象,学生并不能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入解读.要进行有效的文本解读,笔者认为有“三忌”.  相似文献   

15.
课程存在不同的层次,美国课程专家古德拉德等人将课程分为五个层面: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其中,理想的课程与正式的课程这两个层面的课程是文本课程,是显性的课程,而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是非文本课程,是隐性的课程。教师对课程的理解领悟、运作实施使教师将外在于学生的文本课程和教师自身这种潜在的课程融合内化为教师层面的课程,  相似文献   

16.
张攀 《政治课教学》2010,(10):31-33
新课改在反思传统课程实践的基础上,强调教师的批判性对话和主体意识的觉醒,强调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研究者,同时还是课程的缔造者。因此,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对课程的解读将直接影响课改的推行,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对课程的恰当理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课改能否取得预期成效。  相似文献   

17.
课程理念是人们对课程的理性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对课程的认同和追求,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教学就是课程的实施,而怎样实施课程、实施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持有什么样的课程理念。从课程理念与教师教学的相关性来看,课程即“文本内容与教师意识”、“教学情境与教学互动”、“价值追求与行为导向”。  相似文献   

18.
课程是法定的教育知识。法定的课程在实施时会发生各种“形变”,课程授受过程中教师对课程文本的转化以及学生对课程文本的理解是课程文本发生“形变”的主要因素。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来看,课程发生“形变”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要的。我们所要做的是一方面,对照各种课程文本来考察课程接受过程;另一方面,由课程授受过程来反思各种课程文本。  相似文献   

19.
一、课程改革中教师实践知识的凸显 课程改革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过程,要求课程的决策、规划、设计,课程文本的生成与课程的实施、监督和评价等环节之间要相统一和相整合。其间,教师实施课程的活动成为沟通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媒介。在课堂上,教师基于自身的知识结构对制度文本的课程进行解析,然后通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共同活动将课程转变为符号化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使课程实施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当前,中学语文教师对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