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新媒体的传播与发展,媒介环境与社会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与传播也发生了变化,为了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更好的创作与发展之路,需不断优化创作方式。本文从新媒体环境给纪录片带来的积极影响出发,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创作与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2.
武新宏 《视听界》2010,(2):71-72
2008年至2009年,对于中国电视纪录片来说是个丰收期。这两年里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2008年的汶川地震、奥运会,2009年的国庆60周年等,给纪录片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加之进入21世纪的中国纪录片创作理念日趋理性与多元,中国纪录片呈现出进入主流视野、市场化与艺术化、国际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李卓 《今传媒》2024,(2):79-82
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的纪录片创作日益活跃,纪录片所承载的民族文化价值及其传播效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新世纪以来在国内外取得较好传播效果的西藏题材纪录片为研究对象,基于纪录片影像与美学视角,梳理了在跨文化传播中纪录片创作叙事表达的成功方法,总结了西藏题材纪录片的创作发展变化和艺术呈现特点,同时提出创作者应该继续以开放和新益求新的创作心态,更好地利用和发挥纪录片强大的传播优势,旨在为传承西藏民族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张社宁 《今传媒》2010,18(9):114-115
美国探索频道纪录片的巨大成功,带给我们一些全新的创作观念和思维方式。笔者认为,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要走出当前困境,必须从传播理念上坚持受众本位,从传播技巧上加强娱乐化与故事性,在节目制作中融入市场观念,实现纪录片的市场化运营。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我们已经真正进入到数字化时代,新的传播手段和技术设备的出现,使纪录片从传统的"小众传播"越来越趋向于模式化、产业化、国际化,网络的普及、传播媒介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对纪录片的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针对数字化时代下纪录片的现状以及如何创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兴动  陈宇翔 《传媒》2018,(5):82-84
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为纪录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而传播方式的变革,必然会引起纪录片创作方式的变革,"微纪录片"这一新的样态应运而生.同时,创作方式的变化也对高校微纪录片的创作与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微纪录片"这一新的纪录片类型为研究主体,从微纪录片的创作特点以及高校微纪录片的创作优势与引导等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刘颖 《今传媒》2014,(5):130-132,144
在影视作品中,解说通常是指以旁白的形式对于影视作品所表现内容进行讲解和说明的表达方式。从创作上来看,解说的创作是在电影、电视的文本和影像创作之后,并长期处于第三度创作和"画外之音"的从属地位,但是解说仍然是影视创作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纪录片来说,解说在纪录片的影片表现力方面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本文先分别从纪录片的定义、历史以及纪录片影视艺术特点的角度分析了解说是纪录片表现力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然后对近年来纪录片创作中的新发展和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这些创作中变化对纪录片解说创作的影响,以及未来纪录片中解说地位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蒋东升 《新闻世界》2013,(10):295-296
本文结合了新媒体语境下中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案例,分析我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的社会民生问题关注单薄、民间纪录片创作人员缺乏制作技术和创新力度、未能产业化发展、批判性负面效应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尝试从挖掘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中国社会现状的题材、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与国外纪录片制作机构合作、推进中国纪录片产业化发展等方面提出我国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技术带来的传播革命,媒介环境与社会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纪录片已经呈现下滑趋势。面对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的困境,纪录片如何改变自身创作理念和传播方式,实现与新媒体传播环境的对接,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得更多的观众群,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纪录片《风味人间》在全周期运营、为品牌增加更多营销触点和国际传播等方面都作出了大胆尝试随着互联网发展和受众需求的变化,纪录片作为一种高价值的文化产品也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在内容创作、传播形式、运营模式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近年来全力推进纪录片的新媒体价值,还提出了"将纪录片和企业品牌结合,以纪录片为载体提升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更好地发挥纪录片的历史价值"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杨华雪 《视听》2023,(5):81-84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受众对纪录片的观看习惯和审美角度也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因此,纪录片创作需要在内容、形式、传播等多方面积极寻求突破,不断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文化类纪录片《“字”从遇见你》在叙事层面通过年轻化、短小化、现代化的表现手段,不断探寻汉字之源,在视听呈现上通过高科技的数字技术、风趣与严谨并存的解说词设计、拟人式的动画手段不断呈现汉字之美,同时在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上进行宣传,实现分众化传播,为我国文化类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提供了全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传播环境已经发生了诸多变化,由过去单一的传播模式逐渐转变成现代多种渠道、多元化的传播模式。尤其是在纪录片的传播方向中,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不再是过去单一的播放频道。随着各大网络媒体的兴起,各个视频平台都已经创立了相应的纪录片频道,并着手自制纪录片,使纪录片在网络时代得到了更好的创作与传播,为我国纪录片的创新带来了积极作用。我国纪录片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充分展示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以及人文精神,对我国纪录片的发展以及电视史的发展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红军 《新闻知识》2002,(12):31-33
在中国纪录片发展的整体格局中,二十世纪90年代是一种具有非凡意义的标志性存在。在此期间,中国纪录片所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就,比之90年代之前近70年的中国纪录片发展(中国纪录电影萌芽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90年代初期到中期,一方面,纪实主义风格在中国纪录片创作中异军突起,掀起声势浩大的纪实浪潮:另一方面,规模空前的电视纪录片栏目化运动席卷全国,形成纪录片收视高峰。然而,90年代中后期,随着人们对纪实节目兴趣的降低和中国电视台市场运作的深入,中国纪录片陷入暂时的困境。在整个90年代中,中国纪录片不论从文化形态、传播效果,还是从价值  相似文献   

14.
石佳 《采.写.编》2021,(4):188-189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是中国首个展示故宫珍贵历史文物修护工作以及纪念故宫博物院成立90周年的新媒体纪录片。本文以《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例,运用经典传播学理论,从我国纪录片的新发展、《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推陈出新、新媒体纪录片的问题和时代启示等几个方面,分析正面临着新媒体带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的国产纪录片,该如何抓住这次机遇。这正是本文将要研究的课题:在新媒体环境下,国产纪录片如何在新媒体传播时代突破重围,收获良好口碑和爆炸式增长的点击量,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并为中国纪录片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一些时代启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纪录片创作及其传播带来深刻的变局,新媒体传播的交互性、大众化特点,打破了以往的时空限制,进入大众化、开放式的传播格局,以新媒体为制作和传播渠道的纪录片创作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大众化、小体量、快节奏的发展模式。本文重点对新媒体时代纪录片传播的新特点以及发展对策等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6.
刘震  余索 《新闻界》2013,(11):37-40
数字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纪录片创作的生态环境。除了传统的胶片及摄像机拍摄外,照相机等设备被越来越多地使用于纪录片制作之中。纪录片进入易拍、易编、易传的时代,但我们必须理性思考当下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现状以及逐步探索纪录片未来的发展道路。本文认为拍摄媒介的易获得性、大众参与的多元化以及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是纪录片实现易拍的重要条件,未来中国纪录片与新媒体的结合将更加紧密,纪录片的市场机制也将会逐步建成。  相似文献   

17.
刘媛媛  刘威 《出版广角》2016,(14):82-83
比尔·尼科尔斯的《纪录片导论》主要阐述了2000年之后电影纪录片的创作情况.从2001年的第1版到2016年的第2版,尼科尔斯《纪录片导论》中的理论不断进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纪录片的定义”“纪录片的类型”“电影世界中纪录片的位置”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8.
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和中国传媒大学《现代传播》联合组成的中国纪录片战略发展研究课题组对于2011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发布了《2011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本文摘发了该报告关于纪录片市场的论述。课题由张同道教授与胡智锋教授主持,于岩、李敏、牛小游、戴清等参与了本文的调研。  相似文献   

19.
赫丛年 《记者摇篮》2005,(12):58-58
大家知道.目前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没有多少观众.很多纪录片栏目被挤到了“垃圾时段”,有的甚至被请出了主频道。而有意思的是.近些年,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队伍不断壮大.在国外获奖的纪录片也越来越多.可收看中国纪录片的观众却越来越少。这种创作的繁荣与观众的萎缩,不能不让人反思一下中国的电视纪录片。  相似文献   

20.
《搜狐大视野》作为中国在线视频网站首档自制纪录片栏目,运用网络与纪录片融合的形式,开创了中国纪录片制作的新局面,并自2011年创办以来一直引领着国内网络自制纪录片的潮流。栏目中高端的用户定位与多元化的内容定位的传播理念,以及多样化的纪录片类型与大众化的叙事风格的制作特征,适应了互联网时代受众的审美趣味和接收方式,显示了网络自制纪录片在文化意味上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