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真  李华伟 《传媒》2021,(3):86-88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布局,重组对外传播机构、扩展国际传播平台、改进国际传播技术、创新国际传播形式,不断推动我国国际传播体系建设,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国际传播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是一个重要环节.本文提出了从"本土"到"全球",从"文"到"语",从"模仿"到"超越"三个层面的建议,作为对新时代国际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国际传播精准化实践理念内核——"精准传播"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认识和把握国际传播精准化的三重链路:以国际传播目标精准化为核心链路,以国际传播内容精准化为关键链路,以国际传播主体精准化为支撑链路,对提升我国国际传播精准化水平构思了建设性理路.只有以技术精准带动国际传播总体精准、不断推进国际传播精准化实践的链路融合、持续优化国际传播精准化实践的建设性理路,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传播精准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越来越复杂的国际传播格局中,中国所面对的不实声音、不全面、不平衡的报道时有发生.在这样的情势下,中国传媒应当跳出现有的国际传播既定格局,在传播思想、传播议题和传播主体上构建未来的国际传播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4.
对学术期刊国际传播等相关概念的内涵进行界定,并以此为逻辑起点,从国际受众角度分析近年来中国学术期刊国际传播效果.中国学术期刊在国际大型检索系统和国际大型出版商两方面的知晓度、赞同度等所有提升,但深层传播效果仍需加强;中国学术期刊对个体受众的传播效果仍不明显,且较薄弱,需加强对国外个体受众的调查、研究,并利用网络、新媒体的各种方法、手段提升对国际个体受众的传播效果.最后,分析制约中国学术期刊国际传播效果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5.
国际新闻教育可以说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毕竟国际新闻传播是国际传播中最常态、最频繁、最受关注的部分.国际新闻人才培养的质量,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决定了中国国际传播的成败.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始终把国际新闻人才培养置于重要的、战略性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报作为科研成果传播的载体,其国际传播能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传播过程中的核心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入手,重点分析了影响高校学报国际传播能力的因素,并从争夺国际话语权、专业化办刊、扶持优秀学报、发挥主办单位优势等方面提出了学报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应采取的措施和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现代国际传播诞生以来已发生过三次传播技术范式转移,目前第四次传播技术范式转移已露端倪.此次传播技术范式转移由英美等主要发达国家引领,以国际传播主要采用互联网技术为鲜明标志.国际广播的衰落是此次传播技术范式转移的集中体现,美国倡导的“互联网自由”则是发生转移的价值理念支点.引领国际传播技术范式转移是美国主导国际话语权、发挥软实力的关键.中国要想建构与自身实力相应的国际话语权,应在此次传播技术范式转移中争做主导者,而非后期跟进者.  相似文献   

8.
黄敏 《传媒》2021,(8):46-48
在国际传播中,纪录片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载体.通过做大做强中国纪录片的国际传播,能够推动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努力向积极主动"传播中国"的观念转型,为国家形象的国际话语体系构建提供重要支撑.本文在客观审视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其现实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9.
按其使命与职责,出版业应该在国际传播中承担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职能.长期以来,中国出版人积极作为,在国际传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世界交往的日益频繁,传统的国际传播观念、传播战略和传播策略都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传播效能有待提高.中国出版欲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就必须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更新传播观念,改进传播策略,精选传播主体,甄别传播内容,优化传播渠道,革新传播方式,提高全体从业者的国际传播素养,以知识分子的岗位意识投入知识生产实践,从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由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以及基于此格局而构建的世界传播秩序,从来都不是平等或对等传播.这就导致中国的国际传播处于被动地位,也是中国国际传播能力与其自身经济体量不相匹配,几十年不懈努力却收效甚微的客观原因.平视世界意味着国际传播的质变阶段的到来,必将带来中国国际传播理念的更新以及传播策略的调整.对中国而言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期,是参与并重建世界传播秩序,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国家形象的最好时期.  相似文献   

11.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置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战略意义重大.探索黄河文化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构建实践路径及策略建议,包含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理念的主观形成、黄河文化国际传播规范与标准的研究制订、黄河文化国际传播平台与媒介的制度优化、黄河文化国际传播文化间性的关注重视、国际传...  相似文献   

12.
随我国媒体国际传播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我国媒体的国际传播效果进行精准、有针对性的评估测量对提升国际传播效果大有裨益.目前,国内学界业界都意识到建构国际传播效果评估体系的重要性并进行了探索研究,但大都浅尝辄止且存在缺乏明确目标、可操作性不强等共性问题.本文旨在梳理分析近年已有的国际传播效果评估体系,兼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国家战略.当前,我国国际传播面临的有利因素越来越多,国际舆论竞争格局虽然没有根本性改变,但正在能量累积的关键阶段,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舆论竞争将成为全球舆论战的主要战场,创新国际传播战略势在必行.国际传播机制创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进全媒体传播,加大社交传播力度;推进本土化传播,切合对象国受众需求;推进特色化传播,突显中国媒体魅力;推进协同化传播,打造国际传播合力.  相似文献   

14.
论新媒体语境下的国际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媒体语境下国际传播具有了新的特点,新媒体跨越地域和时空,突破国际传播壁垒,在表现手段上丰富多样更具针对性.以用户制作内容出现的新媒体接纳内容成为国际传播重要的民间力量,以多媒体、丰富的视频内容呈现的网络电视是国际传播未来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5.
金勇  崔玉娇  李正荣 《传媒》2016,(24):79-82
2013年9月,中国正式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为配合"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效实施,维护中国国家利益、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培养一流的国际传播人才是当务之急.当前,中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存在语言能力薄弱、高端人才缺乏、因应环境不力等问题,因此一流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路径要坚持多管齐下、合力构建的原则.本文从外国语言功底、新闻传播业务、国际格局视野和文学底蕴积淀四个方面,提出"四轮驱动"打造一流国际传播人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0月27日至28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的全国第二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本届研讨会主题为“世界新格局与中国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会议共设“新媒体与对外传播”、“媒体国际传播发展战略”、“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党和军队国际形象传播”、“新技术应用与传播”五场分论坛.本文就研讨会的一些独到观点和看法以及会议达成的共识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传播能力是国际汉语教师能力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在解读国际汉语教师的特点、培养目标基础上,提出跨文化传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进一步讨论国际汉语教师传播能力的构成,认为“传播学及跨文化传播学基础”“语言及文化国际传播的历史与现状”以及“汉语及中国文化传播的模式与策略”等是国际汉语教师传播能力构成的三大部分,从而对现行《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提出相应的建议,最后以实践为基础,提出国际汉语教师传播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中国电视剧需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有政府主导、市场主导、网民主导、国际合作等多种模式可供选择.当前,应当结合运用电视剧文化工程战略、精品战略、对外传播战略、电视节文化战略、类型化战略、明星战略、字幕组战略等多种战略,构建有效的传播渠道,形成有力的文化态势,扩大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在不断通过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更好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地方广播电视系统的国际传播能力提升是我国整体国际传播能力提升中重要的一环.目前,重要性意识不足、资金不足、人才不足、方法不当等原因制约了地方广播电视系统能力的提升,需要对症下药,以突破重围,提升地方广播电视系统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20.
朱新梅 《传媒》2021,(22):19-23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指示精神,广电管理部门和全行业在引导和发展网络视听方面不断提高国际传播政治站位,加快推动中国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国际传播转型升级,实现从内容传播向战略转播、故事传播向价值传播、单一维度传播向多维度传播,有效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