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人打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学代数,也需要“粮草”,它就是各种各样的数. 回忆初一代数,就是从有理数学起的.有了有理数,才可以学习整式和分式的四则运算、因式分解、一次方程(组)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等内容.如果没有有理数  相似文献   

2.
将军检讨     
春秋时,楚国的大将子发领兵攻打秦国。打了几仗,没取得胜利,而粮草接济不上,就派特使回京都求援。使者办妥粮草之事后,来到子发将军的家里,向他母亲报告了打仗情况和求援粮食的事。子发母亲问使者:“军队粮食发生了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强调了用兵打仗,粮草的重要。习作教学也是如此,要让学生打好习作这一仗,写作前“粮草”的准备至关重要。正如课标所说:“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但习作素材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既要学生的积极主动,又要教师的开源拓流,多方引导。现结合日常习作教学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声音     
学生如果不好好念书,上不了大学,就会被送到伊拉克打仗。——美国民族党议员、前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在加州对大学生发表讲话时批评  相似文献   

5.
吃饭问题     
打仗如果能够看作是工作的话,那么它实在是一份糟糕透顶的工作--工作环境差、待遇低--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很多平平常常的事情都变成了生死攸关的大问题:比如足部要保持干燥温暖,否则你就会得"战壕足"--足部会麻木、疼痛、水肿;即使能吃下,也不能把分配到手的食物吃完,要不然可能会吃了上顿没下顿;晚上抽烟或者别人向你敬礼都可能招来狙击手的子弹……对于前线的士兵来说,为了活下去,顶重要的问题恐怕不是如何打仗,而是--如何吃饱吃好.  相似文献   

6.
王震亚 《家庭教育》2005,(10A):47-47
战国时期,楚国与秦国交战。这几日,前线断了粮草,楚将子发急忙派使向楚宣王告急。使拜见楚宣王后,顺路赶到子发家中,去探望子发的老母。  相似文献   

7.
拒子入门     
《家教世界》2013,(12):7-8
子发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大将军。一次,他带兵与秦国作战,前线断了粮草,他派人向楚王告急。使者顺便去看望子发的老母。老人问使者:“兵士都好吗?”  相似文献   

8.
不想参军     
军队征召动物们参军打仗,所有的动物全都要参加体检。猴子不想去,一狠心招自己的长尾巴咬断了。体检时,军医说:"尾巴断了,不用参军啦。"兔子也不想参军,就一狠心把自己的长耳朵咬断了。体检时,军医说:"耳朵断了,不用参军啦。"  相似文献   

9.
话题宝典     
如果没有台风黄小平读中学时,地理老师问我们,如果没有台风,这世界会怎么样呢?我们回答说,如果没有台风,房子就不会被掀倒,树木就不会被吹断,财产就会少受一份损失,人类就会多添一份平安。而老师却说,如果没有台风,全世界的水荒更加严重,因为台风可以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淡水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一个出色的军事指挥员在指挥打仗时,总是有一个重点进攻的目标的。为此在战场上,“地有所不争,城有所不取”。如果见敌必打,四面出击,那就无法集中兵力,很难打败敌人。与打仗一样,读书,也不应无重点地乱读一气,如果什么书都去涉猎,到头来只有广度,没有深度,固然不可取;就是同一本书,也不必每一章每一节都“一视同仁”。如果采取“重点进攻”的办法,那往往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进行单句分析教学时,经常会遇到兼语词组或连动词组作谓语的句子,如果使用中心词分析法直接进行教学,学生很难接受,就连老师有时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比如“我们都挤在船头看打仗”一句,“在船头”  相似文献   

12.
王燕 《考试周刊》2013,(77):183-183
小学班主任虽不是军事家,但一样要有计划、有权谋、有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管理好班级。做工作就像拉弓箭,弓绷得太紧,会断了弦;放得太松,则达不到射程。松紧有度,收放自如,严肃活泼,做任何事情保持一个平衡,对自己有利,对别人也有好处。古时打仗讲究先从心理上威慑住对方,班级管理同样如此.也要先取得“民心”,让每个学生都服你、信你、想你、爱你.这是上上之策。  相似文献   

13.
微言大义     
<正>如果你是正确的,不要过多地争辩,把对方逼上绝路,也就断了自己的退路;如果你是优秀的,不要肆意地卖弄,别人会在你的做作中远离;如果你是痛苦的,不要逢人就倾诉,谁都有自己的烦恼,莫把朋友演绎成了陌路;如果你是寂寞的,那就在孤独中慢慢沉淀自己,人生本就根植于寂寞的土壤里。  相似文献   

14.
"能打仗,打胜仗"是中央军委习近平主席对我军建设提出的纲领性目标,军队在职军官如何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和水平,文章谈了三点看法:一是需要强化"能打仗,打胜仗"的意识;二是需要练就"能打仗,打胜仗"的本领;三是需要创新"能打仗,打胜仗"的战法。以期能对在职军官的继续培养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有且  明强 《中国漫画》2023,(3):24-33
<正>且说李傕、郭汜召集大臣商议对策。谋士贾诩道:“马腾、韩遂二军远来,我们只要加强防守闭门不战,不过百日,他们粮草吃完,自然会退兵,这时候再派兵追击,一定可以消灭他们。”李蒙、王方站出来说:“这不是好计,给我精兵一万必胜!”贾诩道:“如果开战,肯定要败。”二将说:“若我二人败,情愿斩首,我若胜,你也把首级输给我。”  相似文献   

16.
如果没有残忍的斗兽制度,我不必再一次拿起武器。为什么不把鲜花献给世界?战士们的新型武器。装甲车以后会有这样的作用。真正的“糖衣炮弹”。呵呵,打仗的时候也要吃饭啊。(摘自合肥分类信息论坛)当鲜花变成武器@佚名~~  相似文献   

17.
自动粉笔     
老师在上课写板书的时候,一不小心,粉笔就断了。如果断裂留下的粉笔头太短,就会无法使用而造成浪费,还会影响老师的板书。所以我们发明了一种自动粉笔(如右图)。  相似文献   

18.
第一步: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有点像作战时的战前侦察。战前如果不搞侦察,对敌方哪是明碉,哪是暗堡,哪是强攻势,哪是弱阵地不清楚,打仗时就难以正确部署兵力,就会出现不必要的牺牲。学习也是如此,不过它牺牲的不是人,而是精力和时间。  相似文献   

19.
文成法立     
关于写作文的方法 ,古人强调一个观点 :“文成法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 ,你写某篇文章尽管没有想到用什么方法 ,实际上不知不觉地你还是用了一定方法的 ,如果这文章写得好 ,那么这方法就是对的 ,就可以成立。清代文论家袁枚曾以打仗作比喻 ,来说明这个意思 ,他说汉朝大将军霍去病不学孙膑吴起等人的打仗方法 ,但他能打胜仗 ,我们就承认他打仗的方法是对的 ,可以叫“霍去病方法。”唐代将军房 下功夫钻研古人的车战方法 ,可是一上战场就打败仗 ,尽管他认真执行了传统的车战方法 ,也等于无法。他说 ,“文之为道”也跟打仗一样 ,没有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木匠的启示     
一个人不论多么伟大,如果将他的一生拆成每一天,你就会发现,大部分的日子都是平淡而琐碎的;但如果一个人有了理想,平淡和琐碎就能够凝聚成伟大!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木匠经常帮别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就会把别人废弃不要的断砖乱瓦捡回来,有时一两块,有时三五块。有时他在路上走,看到路边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