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常说:"百艺好学,一巧难求"。在新闻践行"走转改"中,怎样利用我们的所学、所知、所会,去更好地采写新闻?我觉得"好点子"必不可少。采访不易,立意更难。这里的"立意",就是人们常说的"点子"。新闻实践中,“点子”用得巧,对新闻素材的采撷、取舍才会游刃有余,新闻作品采写起来才能“水到渠成”。也只有好“点子”,才能将基层的新闻报道写出情感,充分体现报道的亲和力、贴近性,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才能提高。  相似文献   

2.
陈文云 《新闻世界》2014,(7):292-294
每一首经久传唱的歌曲都是演唱者高超的声音技巧和充沛的感情完美结合的产物,可以说"技巧"和"情感"两大要素是歌唱艺术的生命。"技巧"经由一些专业人士的总结,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模式,而"情感"却受历史的、文化的、意识形态和个人经历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歌唱者只有根据自己的声音条件,科学练声;只有培养自己合乎大众的价值取向,歌声才能赢得大众的共鸣,才能使歌声注入艺术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新式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是在中西冲突的矛盾中逐渐展开的,可以说外来因素是中国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触媒剂"。但是外来因素必须通过中国社会内部因素才能起作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是在外因与内因的共同作用下,由社会各方面影响所构成的"合力"推动的,其中人口因素是这一"合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人口因素是激发与推动教育变革的最重要力量之一,中国近代人口变迁因素对教育现代化产生了至为重要的影响;同样,教育也是影响中国近代人口变迁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可以说人口变迁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4.
"说"新闻是相对于"播"新闻而言。"说"新闻改变了刻板、正统的新闻播报方式,主持人以极具亲和力的风格和伴随性的语言态度,使"说"新闻引起了观众很大的兴趣。"说"与"播"的区别在于一个无稿一个有稿;一个是照着稿子念,一个是用自己的理解说。"说"属于口语范畴,对语境的依赖性非常强;"播"是大众传播的产物。说新闻的方式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流行,  相似文献   

5.
《声屏世界》2014,(5):32-33
【山重水复篇】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个品牌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深入挖掘当前的不足,才能实现品牌的巨大飞跃和成功!策划本身也就是"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的一个蜕变过程:恒大说:就这样的一瓶恒大冰泉当张默闻策划正式接到这个案子,迫不及待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客户郑重地递给我们一瓶恒大冰泉。  相似文献   

6.
张雨薇 《新闻窗》2014,(6):11-13
"读书看皮,读报看题"。新闻标题是对新闻报道的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浓缩和概括,是读者阅读新闻的向导。一条生动的、鲜活的、新颖的标题能"先声夺人",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1只有标题吸引到了群众的眼球,才能谈得上报纸让群众喜闻乐见。 说到群众,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无论是"三贴近",还是"走转改",归根到底就是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作为一张地方城市党报,《成都日报》一直用自己的版面语言,践行着群众路线。特别是"走转改"以来,报纸的版面语言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从1998年凤凰卫视推出国内第一档"说新闻"节目《凤凰早班车》以来,"说新闻"在我国已经走过了近十四个年头。2011年1月1日,凤凰中文台新节目《倾倾百老汇》开播,开创了用娱乐精神说时政的新范式,将脱口秀和"说新闻"结合起来,也是我国"说新闻"节目形态的一次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8.
徐迅 《声屏世界》2014,(5):51-51
从"三贴近"到"走转改"再到"走群众路线",新闻媒体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采制出一篇篇形式活泼、内容充实的新闻。那么,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应该怎么样走群众路线才算是科学合理?一般说起来,时政新闻走群众路线要比社会民生新闻难,而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走群众路线比央视和省级卫视时政新闻更难。这是因为,其一,时政新闻与社会民生新闻定位不同,前者注重新闻宣传教育,后者注重新闻互动沟通。  相似文献   

9.
梅渝安 《新闻窗》2010,(6):50-50
事物本身是多侧面的,当我们观察事物的时候,只有找到最佳角度才能发现最佳側面,才能收到"窥一斑见全豹"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新闻敏感力,是指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实所蕴涵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力。基层报道员如何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新闻敏感力呢?一、好奇心:新闻"新"字的活水源泉好奇心,是人们对自己所不认知的事物、现象产生的新奇和感兴趣的心理冲动。报道员的好奇心是激发新闻敏感、捕捉新闻事实的源动力。作为基层部队报道员,最忌对部队新闻视而不见、置若罔闻。穆青说过:"‘少见多怪’也是一种新闻敏感的表现。"因此,基层报道员就应该"少见多怪",遇事多分析、多追问。这样,才能挖掘出优质的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11.
付莉荣 《新闻世界》2013,(11):29-30
采访主要靠的是交流。只有勤动口,多聆听,才能弄清新闻背景,才能还原事实真相。只有不厌其烦地提问,求解,才能更好地"写成、写活、写全、写深"新闻稿件,才能更真地表现人与事。  相似文献   

12.
民生新闻路在何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静  孙阳 《新闻世界》2010,(11):62-63
民生新闻走过了人见人爱的亲民性初期,进入到过于琐碎化而屡被诟病的阶段,面临"生存危机"。民生新闻到底该向何处走才能走出一条"生路"、才能在"后民生"时代继续保持活力?本文将对民生新闻的现状、民生新闻的弊端、民生新闻的发展方向等三个部分进行梳理,提出民生新闻"融入主流是必然趋势、强调策划是生存之本、舆论监督是制胜法宝、人文关怀是终极品格"的观点,以期能为民生新闻找到走出困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手机,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关于这一"24小时不离身、坐在马桶上都可以看新闻"的媒体的争论一直不休:最初说"内容为王",接着有人说"技术为王",后来又有人说"渠道为王"、"资源为王"。笔者思考的结果是:手机媒体要想获得像传统媒体那样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魅力相声     
邹庆华 《新闻世界》2010,(8):314-315
大家都知道相声是语言的艺术,以说为主。中国的语言丰富,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同样一句话,语气语调不同,意思也就不同,如果再加上我们的五官表情意思就更多、更丰富了。何为"相声"?"相"乃相貌,"声"乃声音,所以说相声恰恰是最能体现中国语言魅力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5.
"依照中宣部等5部委"走转改"号召,本刊推出"记者走转改专稿"。本刊记者将与通讯员一起,对全省档案事业发展与档案宣传工作做得好的市州县进行综合报道,达到"在基层档案部门,在档案工作现场,说新话、说实活、说档案人心里话"的宣传效果。本期刊发的"郧西县委书记胡俟关心档案工作二三事"是开栏首篇。  相似文献   

16.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想得深、干得实。所谓"居高声自远"是也。中国人自古有登高望远的传统,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名人雅士、诗人画家多偏爱登高而歌而画,所以才有了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不朽佳句;才有了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千古知音;才有了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传世名画。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证了"信息孤岛"是信息化过程必然产生的正常现象,提出解决"信息孤岛"的几点途径。指出只有正确理解"信息孤岛",按照信息化科学规律办事,才能尽可能减少"信息孤岛"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教材争论问题上,法官裁决奉行的是民主政治关于"好生活"的原则,那就是多数人说了算,但同时也保护少数人的权利法律有欺软怕硬的特点,一方面是所谓的"法不责众",害怕多数人,另一方面是欺凌少数人。少数人只要被说成是"极少数人"或"一小撮",再有理的正当要求,也会被说成是"无理取闹"。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媒科技》2011,(7):19-19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把酒喻作人才,即使是"千里马",也需要潜意识里自我包装、自我推销,才能赢得伯乐的赏识。借古喻今,《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姜太公钓鱼"还有"毛遂自荐"等,不禁让人豁然顿悟:酒香真得不怕巷子深?  相似文献   

20.
马恒通  黄闽 《图书馆学刊》2011,33(3):1-6,26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图书馆学者对图书馆学对象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从"非本质说"向"近似本质说"发展的曲折过程,取得了重要突破和进展,在争鸣中产生了诸多"对象说"。尽管这些"对象说"至今仍众说纷纭,见仁见智,没有达成共识,但每一个观点都是向本质层次的步步逼近,反映了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认识的不断深入和进步。60年图书馆学对象的研究有效促进了图书馆学理论的进步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