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人文主义教育观认为,教育应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它强调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和发展。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广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教育观,为学生彰显个性、解放思想营造良好的心理空间。教育人文性目标的实现过程是非物化、不可操练、不易测量的情感意识养成过程。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体现教育人文性呢?结合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保护学生的内心感悟新的《语文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围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审美教育目标,通过对中学语文说明文审美教育重要性及现状的分析,探讨在中学语文说明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教学策略,以期进一步推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全面落实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新加坡华文教师总会共同举办的语文课程改革中的文学教学国际研讨会将于2006年6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文学教学在语文课程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地位。新世纪语文课程强调文学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重新审视并确定了文学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但是在语文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文学教学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特别是文学作品的选择、教学的过程与策略及如何进行评价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海内外同仁携手举办语文课程改革中的文学教学国际研…  相似文献   

4.
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存在主义哲学以其对传统哲学的经验主义、实证主义的合理批判,吸引着众多学人的目光,成为哲学领域里一株耀眼的奇葩,尤其是其对人的存在、人的自由、人生命运、人文世界的高度关注,对人文主义大旗的高扬,襄助着当今人文主义教育在教育领域取得了一席之地。而作为人文教育主阵地的语文课程引进这一哲学流派后,语文课程领域返魅了,重新燃起人文主义的熊熊火焰。  相似文献   

5.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新理念、新目标、新要求的指导下,中学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材取向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人文主义、多元文化和开放意识是选材的重要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这样四个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新理念为中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是中学语文教学的行动指南,它明确地预示了中学语文教改的走向.通过对语文教育新理念的研究,笔者认为,语文教改会呈现以下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学语文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趋势。诗歌教育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增进品德修养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创新性地提出了几项发展措施,将语文课程和诗歌教育融为一体,赋予课堂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8.
人的生长发展是一个以人文系统为直接环境的在总体自然系统中共生的过程。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使人成为“人”。现代英语教学既要注重语言的工具性,又要关注语言的人文性。本文简要介绍人文主义教学思想的发展,分析了英语教学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并对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误区和非人文主义因素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9.
随着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语文课程是落实文化教育的核心课程,中学教育是文化教育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语文做好黄河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教学工作,有效引导学生亲近黄河文化、理解黄河文化、认同黄河文化,使学生当好黄河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者、弘扬者是其应有之义。黄河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具有内在的耦合性,能够有力地推动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黄河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学应坚持深刻性、系统性与灵活性的原则;同时,由于黄河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学是一项复杂、系统、持续的工作,因此要通过调动各方面的因素积极参与教学,深挖黄河文化内容,融入中学语文教学,采取情境化、实践化的教学理路,确保黄河文化有效融入中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单介绍了人文主义教学思想的发展,分析了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并对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误区和非人文主义因素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0,(26):33-3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具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及与人正常交往沟通的能力,还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个性与健全的人格塑造的重任。初中生身心发展不完全成熟,"三观"尚未形成,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研读文本、指导朗读、课堂练笔三个角度阐述了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情感教育,旨在有效地促进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切实开展。  相似文献   

12.
马芊 《考试周刊》2012,(80):22-22
语文课程作为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文化课程,在适应社会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等方面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设置具有专业特色同时还富含“人文”要素的语文教学内容。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语文课程.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本文从中职学校的语文教育“人文主义”缺失的现状入手,分析并提出要加强中职语文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改革以前,价值观教育一直属于德育内容。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语文课程教学也新增了"价值观教学""方法和过程""能力和知识"三大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让实践和理论充分结合。在近些年的教育发展中,价值观教育和中学课程的结合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本文对中学语文课程中的价值观教学进行了初步界定,针对当前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对于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邱伦 《考试周刊》2008,(48):36-37
中学语文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向纵深方面,改革中所探索的国内外大量的课程理论和课程建设,无疑对中学语文教育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教师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趣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  相似文献   

15.
牛强 《考试周刊》2014,(43):33-33
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仅可以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是当前中学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要责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怎样评价学生受到的人文精神熏陶呢?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人文主义精神的关键时期,应加强对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广大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正确理解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找到它们与教育规律的契合点,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来优化现代中学语文教学作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17.
吴红 《现代语文》2011,(9):18-20
审美教育(以下简称“美育”)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项不可分割的重要任务,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在中学语文教学实际中,美育往往被忽视,语文课只是知识传播的工具和能力提高的手段。学生普遍对语文学习表现出厌学情绪,语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本文主要就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落实审美教育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学习、贯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促进语文教改的深入发展,迎接全国中语会第八届年会,我会决定举行以“走进新课程,为学生发展服务”为主题的新世纪首届论文大赛,热忱欢迎全国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及语文教育研究工作者积极参赛,特别是各级新课程教改实验区的老师和教研人员。一、内容范围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改革研究,课堂教学结构研究,研究性学习探索,综合性学习探索,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其他中学语文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经验介绍等。二、参赛要求1.提倡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特别欢迎一线教师从实…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倡导了语文课程理念的一系列创新,即语文课程性质观的创新、语文课程目标观的创新、语文课程内容观的创新、语文课程资源观的创新和语文课程评价观的创新,语文课程理念的这一系列创新热切呼唤着中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高等师范教育中,对语文教师的培养要创新理念,确立新型中学语文教师的师资培养规格,建构有利于培养新型中学语文教师师资的课程体系,确保高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20.
邓松峰 《文教资料》2011,(21):63-64
新的教学形势对中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关注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让阅读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会阅读和写作,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明确语文教育的基本方向和终极目标,有效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