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长恨歌》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这本教材对诗歌的赏析是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歌的旨意)"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歌的意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诗歌的声韵)三个方面入手的,《长恨歌》就是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示例。因为是  相似文献   

2.
彭玲 《语文天地》2014,(31):44-47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适应高中生学习古代诗文需要,从文学鉴赏角度引导学生有计划地学习一定数量的名篇,进一步提高阅读、品鉴古诗文的能力。但如何凭借选修教材的学习,帮助学生拓宽诗文积累、提高品鉴能力、提升文学素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吃透教材,进行专题整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立足“欣赏”,根据鉴赏方法进行编排。“诗歌之部”篇章众多,内容涵盖面广,单元设计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力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有孟浩然七言古涛《夜归鹿门歌》:  相似文献   

4.
进入语文选修课学习,接触的教材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学容量大,内容多,课时紧,任务重,成为新课改给我们出的一大难题。《考试大纲》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列为高考必考内容,以必考内容的形式来反映选修的内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就从"选修"变成了"必修"。那么应如何处理教材,如何有效合理地完成教学呢?我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相似文献   

5.
<正>【教材分析】《春江花月夜》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赏析示例"课文。本单元的鉴赏方法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教学重在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古典诗歌意境之美、情感之丰,领略诗歌手法之精、语言之妙。作为本单元赏析示例课文,《春江花月夜》的欣赏,  相似文献   

6.
<正>人教版高中语文旧教材诗歌单元的布局呈现序列化、层级性特征。必修一的新诗单元,必修二的古体诗单元,必修三的唐诗单元和必修四的宋词单元按照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阶段排布。这样的编排能帮助学生形成对中国诗歌发展规律的基本认知。与之对应的选修教材更强调提供诗歌阅读的相关策略,如《古代诗歌散文选读》中“诗歌之部”包括三个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 1.《六国论》在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中。本教材在单元编排上有四部分: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赏析、推荐作品。各单元的“赏析示例”只有一篇。《六国论》被确定为该单元唯一一篇的“赏析示例”.可见它在该单元中的示范地位。  相似文献   

8.
<正>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着重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古代诗文,它是必修课教学的延伸与提高,因而教学也要更加灵动与个性化。教材只是例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才是目的,如何高效地利用教材资源,充分发挥鉴赏教学的功能,是教学本教材的思考点。本着开放多元、自主解读的原则,笔者认为,充分运用比较教学法整合教材、构建课堂是教学的有效路径,现不揣浅陋,以该教材的第一单元为例,把自己的几点教学实践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9.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有杜甫的《阁夜》一诗,其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颇有味道,笔者认为可以有以下三种理解:  相似文献   

10.
张义志 《学语文》2013,(5):48-49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选修)的编写人员将《长恨歌》放于教材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首篇。并作赏析示例,笔者以为主要原因有二。“香山诗名最著.及身已风行海内……盖其得名,在《长恨歌》一篇。”(清·赵翼《瓯北诗话》)此其一。其二.这首诗的赏析方法较符合赏析指导所说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即“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不能拘于字眼去理解诗句.而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并“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由表及里、由浅人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  相似文献   

11.
<正>选修课与必修课相辅相成,选修教材是对必修教材的延续和补充,《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一本优秀选修教材,这本教材由三单元的古代诗歌和三单元的古代散文组成,选材广泛,内容丰富。选修此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接受我国优秀文化的熏陶,感受诗歌散文作品的艺术魅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遗憾的是,一些教师还是按照必修课的教学模式教选修课,利用选修课大搞高考强化训练,当然过多过深的拓展,把选修课上成了大学专业课,同样不可取。那么,如何才能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自主赏析"为学生提供了欣赏古代诗歌散文的广阔空间,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另类解读可能会有"柳暗花明"之感。它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欣赏从四个方面作了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笔者最近参加了一次北京崇文区组织的高中选修课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中的三节课都是针对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来设计的。其设计的模式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王银龙 《学语文》2014,(6):65-66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随新课改应运而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得到众多一线教师的好评。但也有相关读者"吹毛求疵",对某些细节进行辩难。对此,教材修订时并未全盘接受,甚至有的地方"固执己见"。比如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中"自主赏析"部分《湘夫人》中的注释54"遗",直到2013年6月安徽第13次印刷仍然不改初衷。教材第9页《湘夫人》中"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一句,注释训"遗"读作(wèi),释为"赠送"。岂料,一个"遗"字引起了教师的争鸣。  相似文献   

15.
一.说教材 《项羽之死》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四单元“散文之部”自主赏析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彭玲 《语文天地》2014,(11):44-47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适应高中生学习古代诗文需要,从文学鉴赏角度引导学生有计划地学习一定数量的名篇,进一步提高阅读、品鉴古诗文的能力。但如何凭借选修教材的学习,帮助学生拓宽诗文积累、提高品鉴能力、提升文学素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二单元同时选录了张若虚和韦庄的诗歌,教学过后学生对相关背景甚是疑惑,于是写了这篇短文与师生们分享。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赏析示例作品为《长恨歌》,教材赏析短文向学生介绍了关于诗歌主题的三种观点,即“爱情悲剧说”“多重主题说”和“讽喻说”,引导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多向发散思考,充分体现出编者倡导的解读文学作品要有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姜丽 《学语文》2012,(1):16-17
【教材分析】《庖丁解牛》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中的自主赏析文章,属哲理散文,它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养生的道理。而“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所以笔者在设计教案时将“创造形象”与“说理”作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一本选修课教科书,这本教材的编写体例与其他选修模块不同:为了突出文言文学习中鉴赏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到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教材打破了一般以文学史顺序或作家文选式的单元编排方式,诗文分列,按不同的鉴赏角度、鉴赏方法设置单元。而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