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为更明确造成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普修课运动损伤的原因,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等,对菏泽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济南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针对体操普修课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机理进行调查。研究认为:体操普修课中学生受伤比例较高,且男生大于女生;损伤比例较高的项目是双杠与单杠;受伤部位主要是手腕部位;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要领错误;预防运动损伤主要涉及教师、学生、场地管理人员等角色。  相似文献   

2.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方法对70名我国优秀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其发生损伤的原因及特点,提出对策和建议。调查结果表明:优秀男子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高,损伤程度也较为严重;发生损伤较多的部位分别为踝关节、膝关节、大腿和足部;几种主要的损伤类型分别为扭伤、拉伤和挫伤;导致运动损伤的几种主要原因依次是直接激烈对抗、运动负荷过大和场地等环境因素,准备活动不足和自我保护缺乏也引起了较多的运动损伤;运动损伤后未治愈的比例较高,有少数运动员没有经过损伤后的正规治疗。最后依据调查结果对防治运动损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9年江西省高考体育缓考生的运动损伤分析,研究发现:运动损伤考生年龄结构、性别、训练年限和区域来源具有不均衡分布特征;运动损伤较多发生在踝关节、足部、膝关节等部位,并主要以肌肉与韧带受伤的形式表现出来;运动损伤较多发生在篮球、足球、100m等考试项目中;准备活动不充分、碰撞、自然环境和场地是产生考生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损伤部位与损伤性质及训练项目之间具有相关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原因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发生十分频繁 ,对专业教学及学生健康、学生未来所从事的体育工作等都会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笔者就学生运动损伤产生原因、损伤分布特点、项目相关因素等进行调查和分析 ,结果造成学生运动损伤更深一层的原因与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方法、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以及场地设施建设等均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沈阳体育学院学生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院校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中,为了避免或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体育保健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沈阳体院学生运动损伤的情况进调查,从专业、运动项目、损伤的部位及损伤的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运动损伤措施。  相似文献   

6.
李玄  陈林 《新体育》2023,(24):107-109
本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黄淮学院大学生篮球爱好者运动损伤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黄淮学院大学生篮球爱好者在篮球运动中发生运动损伤的比例较高,损伤的主要部位有指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并且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比赛时期受伤人数较多。在篮球运动中出现损伤的类型主要有拉伤、扭伤和挫伤,并且篮球爱好者在进行上篮、对抗性训练和抢篮板球时最容易发生运动损伤。黄淮学院大学生篮球爱好者对篮球运动损伤的了解程度一般,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有准备活动不充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向学生讲解运动损伤的概念,提高学生对运动损伤的了解,加强学生对运动损伤的防范意识。并合理安排体能训练,加强身体素质的练习和易发生损伤部位的练习,科学使用护具,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对大学生运动损伤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内四十所高校中的1 0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旨在探讨大学生的运动损伤规律,为大学生预防运动损伤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发现①在损伤的病例中,小伤较多,严重损伤较少;慢性损伤较多,急性损伤较少。②身体素质得分中间段的学生在运动中损伤频率较高,而得分高和得分较低的人却较少。③损伤次数具有明显的专业和性别差异,体育专业的损伤次数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男生明显高于女生,且和锻炼的次数有关。④大学生损伤具有明显的季节特点,夏季和冬季损伤的人多,春秋损伤的人数少。⑤在损伤的学生中,一年级学生受伤的比其它年级多。⑥身体各部位发生损伤的概率来看,膝关节的概率最大,其次是踝关节和腕关节等。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对湖南省武术专业的体育高考生的运动损伤情况调查,对运动损伤的高发季节、主要部位、损伤的性质、原因等进行研究,并提出预防的主要措施,为预防武术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提供理论性依据.  相似文献   

9.
侯丽婕 《体育世界》2014,(8):133-134
本文主要对许昌学院2005级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学生运动损伤现状进行了调查,以此来了解、认识排球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特点,并根据人体解剖学及生物力学的原因及规律,有针对性地查阅了大量资料,从而分析引起损伤的解剖学原因与直接原因,得出了排球专项运动损伤的结论,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和训练中促进技术的提高和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孟杰 《精武》2013,(19):25-26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项学生的运动损伤部位、损伤种类、损伤原因等进行调查分析,揭示篮球运动发生损伤的一般规律,并针对篮球运动损伤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大学生科学健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三江学院学生为研究样本,对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一年级的男女生从不进行体育锻炼的同学人数明显高于其它年级;满足体育人口的统计要求的学生仅占21.5%,一年级的课余时间首选项是上网消遣,其体育活动用时最长的人数排在学习、上网消遣和人际交往之后;休闲娱乐、丰富业余生活和喜欢这项运动是促使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没兴趣和没精力是学生不愿意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没有锻炼意思、场地器材费用和学习任务繁重是阻碍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if children perceived certain sports to be masculine, feminine, or neutral. Students attending a University Laboratory school (grades K-12) were asked to fill out a survey about sports during a class period, Children in grades K-6 were given a sport (such as baseball) and asked if a boy named David would play it, if a girl named Jane would play it, or if both David and Jane would play the sport. Students in grades 7-12 were asked to name their favorite athlete or team and sport and indicate what sports they felt was best for a girl and a boy. Then they were given a list of sports and asked to indicate, using a 5-point Likert-type scale, whether they believed the sport was masculine, neutral, or feminine. Results from loglinear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students sex-typed certain sports, such as aerobics and football. Additionally, although some responses from students in grades 7-12 indicated that individuals should be able to play any sport they wanted, there were many gendered rsponses in terms of what sport(s) girls and boys should participate in.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with reference to Metheny's categories of permissible sports for girls an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gender typing of sport.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体系较为全面,“体育为健康”这一理念在大学生中初步形成;广州市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概念认识比较清楚,对影响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选项和对体育课及体育锻炼的作用认识上有着较大的趋同性;广州市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合理,男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在整体上要高于女大学生;广州市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价值观逐年出现分化,适度的“需求消费观”在未来一段时期会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有近75%的广州市大学生在体育消费中出现过对商品的不满意情况,体育类商品质量差成为他们不满意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技巧啦啦操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一项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正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项目的推广.文章分析了技巧啦啦操运动规律及特点,寻找运动损伤的成因,并提出了许多相应的预防措施,为预防和减少该运动中的损伤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网球运动已成为大学生爱好的运动项目之一,参加网球俱乐部学习的大学生已经占有相当比例,研究和分析俱乐部参加情况尚存在哪些问题,如何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针对性教学,对于能吸引高校更多网球爱好者参加学习与锻炼,进而深入地开展网球运动,不断提高网球运动水平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主要采取了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专家访谈法等。对沈阳体育学院网球俱乐部学生的上课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对在俱乐部中出现“渐退”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为提高高校网球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项目、部位、病理及治疗措施等方面的调查与分析,找出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与特点,为有效预防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法,对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1~3年级本科在校生的运动损伤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在254名调查对象中,发生过运动损伤的有229名,平均发病率为90.1%。另外,年龄越大,运动损伤的发病率越高,而男生比女生发病率高;体育学专业比运动训练专业发病率高;运动损伤的活动类型多发生在课外活动和运动竞赛,发病率分别占62.9%、23.2%;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项目主要是大球类项目和田径项目,发病率各占59.0%、42.1%;多发部位集中于四肢和躯干部位,发病率为64.4%、14.0%;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直接原因为缺乏准备活动、运动负荷(局部负担量)过大、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思想上不重视;运动损伤发生后的主要治疗和康复手段为中草药疗法、物理疗法、伤后康复锻炼等。结论:体育专业学生男生运动损伤的发病率高于女生,从总体上看,运动损伤的程度仍处于较高水平,这与年龄、课外活动、大球类项目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出"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本着从学生身体素质出发,对惠州市三所高中(博罗中学、博罗县高级中学、博罗县华侨中学)250名高中学生进行运动损伤的调查,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找出运动损伤的原因。提出注重安全意识,提高思想认识,自我医务监督,加强场地设备、器材的维修与管理,积极开展预防运动损伤的宣传教育工作等,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采用统计、计量分析方法,深入分析影响大学生运动行为的社会经济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显示,52%的学生表示自己有运动习惯,但是真正符合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推荐的规律运动标准的仅34.2%;其中男生有规律运动者占21.5%,女生仅为12.7%;低年级规律运动的比例高于高年级。通过logistic回归可以预测全体受访者是否规律运动的因素包括:性别、年级、体育测试压力、母亲受教育的程度和可利用的时间是否充足。研究提示,大学生规律运动比例较低,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心理因素会对其规律运动行为造成影响,因此针对影响规律运动的因素制定其相应的对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就江苏省大学生体育活动中的受伤情况调查了江苏省部分高校的学生与体育教师。以期从中发现大学生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规律性,为后续的预防工作做好前期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全民健身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增强国民体质的需要。目前我国成年人中有66.74%的人却根本不参加体育锻炼。其主要原因就是人们的体育素养问题。而体育素养是在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的。体育参与人群文化程度越高对体育的认识越清晰。大学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对“终身体育”操作的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后半生的健身行为。问卷调查大三、四学生显示,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仍有22.28%的同学基本不参加课余体育锻炼,主要原因与这部分同学运动体验不深刻有关,也与对体育健身方法、知识等掌握较差有关。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应适应全民健身的要求,加强对大学生体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