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为推动学术界对民族主义问题研究的深入,2006年1月7-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学术研讨会。这也是国内学术界第一次就“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举行学术研讨会。来自史学、哲学、文学、民族与人类学界的40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做了多样性的解读,涉及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诸多问题。一、“民族主义”、“近代民族主义”及思想渊源研究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2.
2001年11月25—27日,“唯物史观与21世纪中国史学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举办。何兹全、齐世荣、林甘泉、龚书铎、庞卓恒等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主要就以下三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唯物史观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中的地位及其评价;当前中国史学在运用唯物史观方面基本形势的估计;21世纪中国史学如何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唯物史观、推进史学研究工作。唯物史观在20世纪中国史学中的运用与发展,是中国史学取得突出成就的…  相似文献   

3.
2017年,国内史学界的中国近代史学史与史学理论研究甚为活跃,在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史学理论、近代史学史、公众史学与口述史等方面,佳作频出,召开了多次学术会议.学者们利用丰富的史料,从多个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提出了独特的见解,推动了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深入,但同时仍有许多问题值得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4.
2018年,国内学界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与史学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学者们对于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史家与史学研究,进一步从资料、视角方面进行深化,并继续批判了历史虚无主义;对于近代史学史上的著名史学家及其著作、史学史的具体问题也都进行了考察;对口述史的发展及存在问题、中国公众史学的建设,学者们也讨论较多;学者们还对全球史、概念史、大数据史学等史学理论前沿问题进行了研究。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学界还对40年来的中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香港史学界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逐步发展过程,已呈初步繁荣之势,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香港地区从事史学研究的人员主要来自三个地方:一是本地成长起来的学者,二是来自大陆和台湾的学者,三是来自欧美的学者.香港从事近代史研究的主要机构集中于在港一些大学、学院的历史系、所.1985年成立的香港中国近代史学会为重要的学术团体.  相似文献   

6.
20 0 2年 1 1月 9日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举办了“中国近代史研究回顾与展望”座谈会。来自北京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 70多位中青年学者参加了此次座谈会。会议对于建国以后特别是近十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状况进行了回顾与反思 ,更重要的是 ,对新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趋势、理论、研究方法如表述形式 ,以及史学研究和学者自身在当今社会中的位置、能力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与会者普遍认为 ,2 1世纪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应该向着开放、规范、宽容的方向发展。一、提倡“开放性”的研究与会学者认为 ,近十年来 ,历史研究的关注热点、研究方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前近代史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评述由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暨历史系主办,日本中国史研究会、中国唐史学会协办的“中国前近代史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4月28日至5月3日在武汉大学举行。应邀参加本次会议的中外学者共有44人(其中日本学者8...  相似文献   

8.
中国史学史研究五十年的进展及未来的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持人的话 :2 0 0 2年 10月 2 7— 2 8日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新中国史学的成就与未来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 6 0余位学者与会。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史学研究所所长龚书铎教授在致开会辞中指出 :这次研讨会的宗旨是通过讨论 ,以达到对新中国史学有进一步的正确认识 ,在唯物史观指导下 ,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史学的发展。与会学者何兹全、王钟翰、张传玺、金冲及、田余庆、林甘泉、蔡美彪、王思治、张海鹏、庞卓恒、王桧林、刘家和、陈启能、李伯谦、邱树森、王晓秋 ,李根蟠、张国刚、顾奎相、吴怀祺、陈其泰、房德邻、江涛、邹兆辰、钱茂伟等教授在研讨会上各抒己见 ,对新中国史学在发展中的成就及其经验教训作了深入的探讨 ,对中国史学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思考。我们将在《史学史研究》上发表有关这次研讨会的详细纪要。从学术史上看 ,前人的积累 ,正是后人的起点。我们举办这次研讨会 ,是考虑到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史学做出实事求是的、合乎科学认识的评价 ,是当前史学健康发展的前提之一。人们在认识上的差别和评价上的歧异 ,总是会存在的 ,通过讨论和切磋 ,求大同存小异 ,可以不断在一些问题上取得共识 ,而在一定条件下的共识 ,可以  相似文献   

9.
经过20世纪初期以来几代学的努力开拓和辛勤耕耘,中国近代史学科已经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无论其深度还是广度,都超过对史学其他学科的研究,几乎所有当代名历史学家都曾涉猎过近代史研究领域。可以这样说,近代史学科的框架、体系、基本内容和研究理论已经基本成熟。但就目前而言,近代史学研究似乎处于停滞状态,以至于出现某种危机。这种情况已经引起近代史学界的重视。一个基本思路是:近代史学科体系和近代史研究理论需要创新,各专门史研究需要创新,对具体事件和人物的研究也需要创新。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史理论问题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中国近代史学者的张海鹏先生积极参与了上世纪80-90年代有关中国近代史理论问题的探讨,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指导思想、近代史的分期、基本线索、研究的若干原则性问题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推动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建设和教学的开展,为加深我们对中国近代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作出了较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史学习与爱国主义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所长□龚书铎一中国近代是爱国主义发展、升华的重要时期,不了解近代的历史,就难以完整地领会、本质地把握爱国主义的精髓。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有着丰富的内涵,而其中有两个特点、一种趋势尤其值得当代青年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的话 :2 0 0 2年 10月 2 7— 2 8日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新中国史学的成就与未来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 6 0余位学者与会。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史学研究所所长龚书铎教授在致开会辞中指出 :这次研讨会的宗旨是通过讨论 ,以达到对新中国史学有进一步的正确认识 ,在唯物史观指导下 ,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史学的发展。与会学者何兹全、王钟翰、张传玺、金冲及、田余庆、林甘泉、蔡美彪、王思治、张海鹏、庞卓恒、王桧林、刘家和、陈启能、李伯谦、邱树森、王晓秋 ,李根蟠、张国刚、顾奎相、吴怀祺、陈其泰、房德邻、江涛、邹兆辰、钱茂伟等教授在研讨会上各抒己见 ,对新中国史学在发展中的成就及其经验教训作了深入的探讨 ,对中国史学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思考。我们将在《史学史研究》上发表有关这次研讨会的详细纪要。从学术史上看 ,前人的积累 ,正是后人的起点。我们举办这次研讨会 ,是考虑到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史学做出实事求是的、合乎科学认识的评价 ,是当前史学健康发展的前提之一。人们在认识上的差别和评价上的歧异 ,总是会存在的 ,通过讨论和切磋 ,求大同存小异 ,可以不断在一些问题上取得共识 ,而在一定条件下的共识 ,可以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的话 :2 0 0 2年 10月 2 7— 2 8日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新中国史学的成就与未来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 6 0余位学者与会。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史学研究所所长龚书铎教授在致开会辞中指出 :这次研讨会的宗旨是通过讨论 ,以达到对新中国史学有进一步的正确认识 ,在唯物史观指导下 ,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史学的发展。与会学者何兹全、王钟翰、张传玺、金冲及、田余庆、林甘泉、蔡美彪、王思治、张海鹏、庞卓恒、王桧林、刘家和、陈启能、李伯谦、邱树森、王晓秋 ,李根蟠、张国刚、顾奎相、吴怀祺、陈其泰、房德邻、江涛、邹兆辰、钱茂伟等教授在研讨会上各抒己见 ,对新中国史学在发展中的成就及其经验教训作了深入的探讨 ,对中国史学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思考。我们将在《史学史研究》上发表有关这次研讨会的详细纪要。从学术史上看 ,前人的积累 ,正是后人的起点。我们举办这次研讨会 ,是考虑到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史学做出实事求是的、合乎科学认识的评价 ,是当前史学健康发展的前提之一。人们在认识上的差别和评价上的歧异 ,总是会存在的 ,通过讨论和切磋 ,求大同存小异 ,可以不断在一些问题上取得共识 ,而在一定条件下的共识 ,可以  相似文献   

14.
由湖南湘潭大学及北京、上海、天津等全国十几所大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单位发起召开的中国近代史宏观研讨会,于1989年8月20日在湖南省大庸市召开,来日全国各地的史学工作者及新闻出版单位的代表130多人参加了大会。会议就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上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政冶、经济侵略以及中国近代史研究如何进一步深入提高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是以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能否以“近代史”为基本线索展开的,代表还就徐泰来同志主编的以“近  相似文献   

15.
从1840年开始的百余年中国近代史,社会发展波澜壮阔,众多事件和人物值得学界研究,捋清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发展脉络成为首要任务,笔者从史学理论出发,把中国近代史研究作为历史客体,通过对其双重社会历史性和动态变化性的阐述,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关键节点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的话 :2 0 0 2年 10月 2 7— 2 8日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新中国史学的成就与未来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 6 0余位学者与会。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史学研究所所长龚书铎教授在致开会辞中指出 :这次研讨会的宗旨是通过讨论 ,以达到对新中国史学有进一步的正确认识 ,在唯物史观指导下 ,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史学的发展。与会学者何兹全、王钟翰、张传玺、金冲及、田余庆、林甘泉、蔡美彪、王思治、张海鹏、庞卓恒、王桧林、刘家和、陈启能、李伯谦、邱树森、王晓秋 ,李根蟠、张国刚、顾奎相、吴怀祺、陈其泰、房德邻、江涛、邹兆辰、钱茂伟等教授在研讨会上各抒己见 ,对新中国史学在发展中的成就及其经验教训作了深入的探讨 ,对中国史学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思考。我们将在《史学史研究》上发表有关这次研讨会的详细纪要。从学术史上看 ,前人的积累 ,正是后人的起点。我们举办这次研讨会 ,是考虑到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史学做出实事求是的、合乎科学认识的评价 ,是当前史学健康发展的前提之一。人们在认识上的差别和评价上的歧异 ,总是会存在的 ,通过讨论和切磋 ,求大同存小异 ,可以不断在一些问题上取得共识 ,而在一定条件下的共识 ,可以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的话 :2 0 0 2年 10月 2 7— 2 8日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新中国史学的成就与未来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 6 0余位学者与会。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史学研究所所长龚书铎教授在致开会辞中指出 :这次研讨会的宗旨是通过讨论 ,以达到对新中国史学有进一步的正确认识 ,在唯物史观指导下 ,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史学的发展。与会学者何兹全、王钟翰、张传玺、金冲及、田余庆、林甘泉、蔡美彪、王思治、张海鹏、庞卓恒、王桧林、刘家和、陈启能、李伯谦、邱树森、王晓秋 ,李根蟠、张国刚、顾奎相、吴怀祺、陈其泰、房德邻、江涛、邹兆辰、钱茂伟等教授在研讨会上各抒己见 ,对新中国史学在发展中的成就及其经验教训作了深入的探讨 ,对中国史学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思考。我们将在《史学史研究》上发表有关这次研讨会的详细纪要。从学术史上看 ,前人的积累 ,正是后人的起点。我们举办这次研讨会 ,是考虑到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史学做出实事求是的、合乎科学认识的评价 ,是当前史学健康发展的前提之一。人们在认识上的差别和评价上的歧异 ,总是会存在的 ,通过讨论和切磋 ,求大同存小异 ,可以不断在一些问题上取得共识 ,而在一定条件下的共识 ,可以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本文从中国近代史的总体研究、近代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和科技史、社会史、人物等方面,对近五年来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情况进行回顾与梳理。并指出,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新问题的出现,新史料的发掘,新方法的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会不断地走向深入。大批新的成果也会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9.
20年前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冲破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教条主义史学理论的影响,引发了近代史研究的重大变革。并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中国近代史线索问题以及阶级斗争和农民运动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承认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的历史正当性等,从而使中国近代史研究终于成为一门科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2001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为一位年高德劭的学者举行九十华诞学术研讨会。这位学者就是何兹全教授。在会上,大家向精神矍铄的何先生祝福,他幽默地说:“我还没有觉得自己老呢,怎么就九十岁了。”话音未落,举座欢然。何兹全先生,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山东菏泽人。1911年生,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何先生从大学时代起从事中国社会史研究,至今已近70年。他在中国社会史、汉唐佛教寺院经济、魏晋南北朝史、兵制史、中国文化史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卓著成就。他视学术为生命,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